首页 > 古典言情 > 回到七零养妈妈 林爱

105. 第 105 章

小说:

回到七零养妈妈

作者:

林爱

分类:

古典言情

第105章

江秦亿和安词虽然把假期都集中在过年,但也不可能真有长假,他亲生父母登门的事让他糟心,因此第二天去镇上拜访许天宝后他们一家四口又离开了。

过年后安词对江秦亿的学习抓得更严格,还借着红月编辑和席文编辑之手找到60年代编著的全套数理化丛书,为了年底的高考她铆足了劲,今年去京市祭拜的行程也取消了。

就这么昏天暗地学习,8月中,她接到了意想不到的电话。

挂了电话的时候还有点反应不过来——陈卫红电话里含糊地让她好好看书,这是知道高考要恢复的消息了。

也对,她父母恢复工作,婆家也平反,教育局的,肯定知道。

最后安词邮寄了一套书籍给他们。

9月,陆云峰的电话也打了过来。

他倒是很诚实,说发现教育局那边有动静,知道她是知青,让她好好看书。

虽然因为事情还没确定,他也不知道最终的答案,但有时候就是抓住一些比较细小不确定的消息捕捉了先机。

陆云峰打电话的第二天,安词收到了来自京市的包裹。

里边是书籍,还有卢君睿的信,先是介绍他们回京市后发生的一些琐事,然后在信的后边让她好好看书。

安词看着这信件,最终决定找江秦亿说明自己的‘猜测’。

“高考?”江秦亿是真的愣了,因为高考已经停了很久了,现在的大学都是推荐制。

有些小学没毕业都能被推荐进入大学,这也导致不少人认为读太多书没用,只要不是文盲就够了。

现在安词跟他说即将高考,他是真的惊讶。

不过惊讶之后立马想到另外一件事,今天夏季好像并没有大学招收新学生。

江秦亿先回忆最近的报纸:“我没看到报纸上有写。”

安词耸肩:“大概是内部消息。”

内部消息,还未公布,把自己知道即将高考的消息来源推到陈卫红,陆云峰以及赵家身上,是安词想出来的让江秦亿更重视学习的办法。

安词很是诚实地说:“虽然还不确定,但我们都知道,不管是陈卫红还是赵家,亦或者是现在不再在军队任职的陆云峰,他们都有自己的背景,所以他们给的暗示很可能就是真的。”

江秦亿沉默地看着水盆里的碗,已经洗过一次,现在要过水。

他停下来,安词这边的工作自然也没法继续,索性就站在那里。

大概停了有二十秒,江秦亿的动作继续,安词也就拿起布擦碗。

江秦亿说:“阿词,你是早就知道了吗?”

安词面不改色:“倒不是。只是觉得知识分子都从牛棚出去了,这证明国家很需要人才。既然需要,那么优质的大学生肯定也需要,恢复高考是最好的办法。”

江秦亿点头,觉得自己媳妇说的话有道理。

关于国家人才欠缺的事他也想到了,他跟大山公社的牛棚接触的不少,知道里边是什么人,自然知道缺口庞大。

但可能是因为他在学校的时间不多,夜校也没有普通学校的氛围,所以江秦亿从未想过还有恢复高考这样的途径来增加国家人才。

江秦亿说:“我们一起参加高考,考去京市。南市虽然是首府,曾经也有很厉害的大学,但跟京市比起来自然是京市更好,所以桂英也要转到京市区。不过想要达到我们的目的,前提是我们能够考上京市的大学。”

安词很是激动:“所以你也有信心参加高考?”

江秦亿忽而就笑了:“媳妇都要飞了,我当然不能呆在原地。不用太好的学校,只要是京市的就足够了。”

安词觉得现在的江秦亿简直帅爆了!

77年的重阳节,恢复高考的消息由报纸,广播电台,电视传入千家万户,哪怕是深山陇弄里也都有消息传递进去。

对于下乡知青来说,这是很好的回城机会,大部分知青铆足劲学习。

但带来的影响也是有的,现实中困难也不仅仅是没有课本,怎么报名,能不能报名,都是个问题。

那些都不关安词的事,安词第一时间给自己和江秦亿报了名,并且把她和江秦亿要参加高考的事告知单位。

领导很是理解,而且单位里要高考的也不止他们两个,只是让他们复习的时候不要过多影响工作,并且也有意识地减少对他们的工作安排,对他们相当支持。

报名,考试,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到统考时间太短,初考就更近了,11月底开始。

好在安词和江秦亿准备充分,自觉没什么问题。

等待成绩的时间家里来了客人——陈卫红和吴永亮。

安词背上背着两岁多的江岩,笑了:“巧了,你们不找我们,我们还想着找你们呢。”

陈卫红松口气:“是阿亮说你跟江同志应该会对京市的大学感兴趣,正好我们也要估分填志愿,所以就过来了。”

安词把人迎进家里:“让你们在外边久等了。”

吴永亮连忙应:“也是刚到不久。”

陈卫红却是好奇:“我记得安知青你跟江同志是同一个单位,不是一起回来?”

安词笑着解释:“总会有各种情况。”

比如,开家长会,这次轮到江秦亿了。

让江岩自己玩玩具,不过兴许他在姑姑那边跟小茉莉玩够了,现在竟是拿起小锄头去院子里。

这个时间院子里没多少菜,那些地随便他挖,安词不阻止。

倒了茶水,他们开始聊天。

主要聊的还是乐江大队的事,说了一些他们知道的八卦。

陈卫红想了又想,最后说:“江同志的哥哥在知道江同志要参加高考后说了不少风凉话,可难听了。还说什么他们江家只有他三儿子一个是读书的苗子,其他都是浪费钱。”

吴永亮看着自己媳妇,虽然知道她的性子,但还是有点一言难尽。

不过看安知青的表情,好像没生气?

嘶,所以这是女人之间的特殊气场?另外一种心有灵犀?

安词确实没生气,看起来心情是真不错:“确实,他们江家只有江卫兵这孩子读书好一点,只能说,希望他以后能考个好成绩吧。”

好成绩?

以乐江大队的教学条件,不,应该说以大山公社的教学条件,想要出头是真不容易。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高考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说考上好的大学,只是考上大学这件事都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她是真不看好,所以假惺惺地说了一句祝福的话。

吴永亮轻咳一声:“高考并不容易,先不提能不能通过初考,政审也是一道坎,刘艳青知青政审没通过。知青们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的时候闹了一场,统考后又闹了一次。”

刘艳青政审没通过的事没有什么意外,让安词意外的是知青点闹了起来。

“闹了?为什么?”

陈卫红给她解释:“因为没钱了。高考恢复消息传来那时候知青们刚交了公中,有些知青没钱报名了。”

已经许久没缺过钱的安词吃惊地张大嘴巴。

吴永亮摇摇头,脸上满是无奈,也有着不认同。

“我也是被知青借钱后才从他们嘴里知道,韦城东几乎每一年都会涨公中。那些知青下乡久了,虽说远香近臭,但有一些家里情况不太好,无力再支持。也有人是因为回城的希望不大,早就不太能从家里要来钱。虽然他们已经习惯了上工的日子,但上工得到的口粮和钱也只够温饱。也因为这样,他们越来越离不开公中,毕竟在知青点交公中时不时有肉菜,不交公中可能一年都没肉吃。这次高考的消息传来让所有知青为之振奋,但随之而来就是一些知青面临没钱报名考试的窘境。”

哪怕只是初考,也是要报名费的。

陈卫红点头:“队里在高考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就开了大会,告知队里的知青可以不用再上工,努力读书,如果年底工分不够不需要补交钱,但口粮会相应地减少。知青们当然希望能考大学,所以都不去上工的,但问题也就来了,如果没有考上大学,口粮可能撑不过明年,所以就闹起来了。”

吴永亮看着安词:“安知青还记得冯建设知青吧?”

安词当然记得,那是他们下乡的时候接待他们的知青,听说是老三届的知青。

吴永亮说:“冯知青在统考后带头反对公中政策,要分了现在公中的钱。”

安词微怔,随之倒吸一口气。

吴永亮:“我不知道冯知青是否是对自己的考试有信心,但很显然,他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

陈卫红却有不一样的看法:“现在知青点的公中已经是知青们负担不起的,如果不闹一下,明年反而会欠知青点的钱。而且我听说那一个月公中有很大的结余,如果平分下来,比每人每个月交的公中还要多。”

很大的结余?

安词当然知道,那是韦城东黑市上弄的钱冲到了公中。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冲那么多,但显然他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