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东率领军事顾问团进入半岛的时间是开战后第二日。
北韩军大感振奋。
他们非常清楚东大军事顾问团的能力,当年参加过第一次半岛战争的东大军人,如果仍然在服役的,现在大多都已经位居高位,能够给北韩军提供极为宝贵的建议。
总部批准的军事顾问团为团级,并不是说这个临时机构是团级,而是军事顾问配备到北韩军的团一级部队。
这是规模相当大的军事顾问团了。
总部的判断比李干的更加准确——美军一定将军事顾问配备到了南韩军营连一级部队。
可见,总部那边对南韩军的战斗力是非常清楚的,而当前南韩军体现出来的战斗力,与他们应有的战斗力是不匹配的。
因此可以断定,美军的军事顾问配备到了南韩军的营连一级的战术单位。
作为回应,东大要将军事顾问配备到团一级部队。
东大军事顾问的威力太厉害了,当年的安猴战争,再之前的法国佬和安猴之间的战争,安猴能取得胜利,全靠东大的军事顾问团。
临行前,李干亲自到机场送行。
他对何卫东说,“老师长,咱们和美国佬之间的代理人战争这就开始了,你知道我们的对日作战计划,这次半岛战争打顺利了,我们以后可以少费些功夫。”
何卫东凝重点头,道,“阿干,你放心,我必定尽全力,竭尽全力。”
顿了顿,他压低声音说,“该提供的帮助的,你得上点心,美国佬不会闲着的。”
李干给予肯定答复,“你随时直接和我联系。”
美国人表示,他们的军事基地不受到攻击,美军不会介入,这是不想让东大出兵参战的外交上文字游戏。
他们完全可以无限制地个南韩军提供武器装备、人员训练、军事情报等等,只要美军部队不出现在战场上,他们舔着个逼脸就能把这个道理占住。
这一点,李干是有意料的。
实际上双方都很清楚,后续怎样做完全看战事的发展。
第一次半岛战争是什么样的?
大多数人熟悉的是东大出兵到停战协议签订这一段,那场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停战协议签订后又是怎么样的,一直以来鲜为人知。
其实,李干知道的也有限,他找出了当年那场战争的所有保密资料看完,又和老爷子这位全程参与了战争的老兵谈了两天,这才有一个完全清晰的脉络和概念。
其根本原因和这一次一样,为了统一半
岛。
当年东大建国后,向北韩移交了两个步兵师及其装备。
这两个步兵师那可是从北打到南的精锐部队,都是高丽族人组成的,也称高丽师。
随后,苏联给予了北韩大量的军事援助,帮助其建立了二三十万人的正规部队。
东大军队太能打了太厉害了,打得全美械的叛军部队抱头鼠窜,这大概给了北韩一个错觉——我也行啊!
东大建国第二年,北韩便发动了统一半岛的战争。
凭借东大移交的两个高丽师以及苏联提供的一批T-34坦克,北韩军横扫半岛,轻轻松松就占领了汉城,一度打到了釜山、大邱一带,是半岛的东南角,占领了南韩90%的领土。
换言之,北韩军距离统一半岛只差临门一脚。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介入出兵干涉了。
美国撇开联合国,自行组织了所谓的联合**,实际上是以美军为主,其他国家出兵规模加起来也不到两万人。
美军先是从日本起飞战机对北韩军进行狂轰滥炸,北韩军就生生的一步也无法往前了,随即从日本出发登陆釜山,把北韩军打得节节败退。
这个时候,北韩军还是有一战之力的,要知道,当时北韩军装备的T-34坦克可不是老玩意,而是苏联在二战后期大量生产的名将类坦克。
面对T-34,美军的谢尔曼坦克并没有优势,后来美军换潘兴坦克上,这才在坦克这块掌握优势。
尽管如此,美军推进的速度还不是很快,北韩军的战斗意志非常顽强,尤其是那两个经历过东大解放战争的高丽师,甚至不时地反过来把美军打退。
转折点在仁川登陆。
麦克阿瑟策划了登陆行动,在半岛西海岸中部的仁川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美军将7.5万部队送上了仁川港的滩头。
从地图上能够明显地看出来,美军四个师涌上仁川滩头,向东、向北发起攻击,切断了北韩军的退路、后勤补给线。
如果北韩军不后撤,打过三八线的这些部队,都有被歼灭的危险。
仁川战役也成了半岛战争的转折点,美军、联合**和南韩军开始了**,北韩军节节败退,迅速丢掉了首都平壤,到了年底,美军的先锋部队打到了鸭绿江边。
北韩军原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战争,一开始的势头非常不错,就差那么一哆嗦就把南韩军围歼在釜山、大邱一带了。
美军介入之后,形势急转急下,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反过
来丢掉了90%的领土。
当时麦克阿瑟叫嚣圣诞节之前占领半岛结束战争,也就是说,在当年的12月25日之前,美军要达成这个战役目标,让大兵们回日本漂小日本娘们过圣诞节。
眼看着目标就要达成,结束战争甚至进入了倒计时。
东大方面此前连番警告,美军不得越过三八线,越线就出兵。
美国人不信,他们也不怕,麦克阿瑟更不把东大军队放在眼里。
他们一路往北打,一直打到了鸭绿江边。
在距离麦克阿瑟的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还有两个月多一点的时候,东大出兵了。
从这一天开始,美国人永远的噩梦开始了。
不断增兵不断损失,那种损失让刚刚参加完二战的美军都难以承受。
最终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灰溜溜地结束了这一场被他们自己认为“不该参与的战争”的战争。
美国人的后遗症很明显,很强烈。
到六十年代,他们又死性不改参合到了安猴的内战中,东大同样划出了线——不得越过三七线,越过就出兵。
从头到尾整整十年的时间,美军没有哪怕一兵一卒越过三七线进入北安猴的地界。
再看这一次半岛战争,东大明确表示了,如果美国参战,东大必定出兵。
在“既要又要”的思维下,可见美国佬有多纠结。
远东战争、九日战争的例子摆在眼前,对他们来说,一次西太平洋空中冲突带来的教训更加深刻。
不越雷池一步,于是便成了美国人的基本原则。
而暗地里的其他形式的介入,他们是肯定不会放弃的。
失去了南韩,美军在小日本的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军事基地就会直面东大的威胁,他们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会大踏步地减少至少三分之一。
最关键的是,美国和南韩之间有安保协议,是军事盟国,南韩遭到攻击,是被视为对美国进行攻击的。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能摆出“美军没有受到攻击,美国不会参战”的姿态,是非常非常难做的决定了。
若不是面对的是东大,美国人不会这么纠结。
李干也清楚一点,能控制到这个地步,基本是美国人的底线了,或者是李庚政府的底线了。
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头羊,是匪首。
他们的一言一行是会影响到这个国家集团的稳定的,比如北约。其他北约国家一看,我尼玛,你不是说和你交好参加你组织的军事联盟
,给你交保护费,我们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吗?
现在**南韩都要被灭国了,你没有派一兵一卒帮忙,你说话跟放屁一样,你当**老大啊?
所以就有了由美国全力支持的日本自愿军的出现,有了这一支名义上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政权的军事武装的加入。
这是美国在不把东大拖下水的情况下,能够维系他西方国家老大地位的办法,也是当前最好的办法了。
不派兵参战是不行的,南韩军什么水平,美军最清楚。
和北韩军一对一,被占领90%领土、被压在釜山、大邱一带海边等着被消灭的概率是100%!
南韩军是一支什么军队?
那是一支会和盟军美军驳火的军队啊!
简单的数学题,在有同样的空中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南韩军一个步兵师,挡不住东大一个步兵团的猛攻,如果换成美军,东大一个步兵师,也很难全歼美军一个步兵营。
当年美军的步兵营实际上是营级战斗队,编制人数1000人左右,一个步兵连近200号人。
而同期东大陆军一个步兵营的编制人数只有300-400人。
换言之,美军一个步兵营的兵力,相当于东大陆军一个小步兵团。
而且美军步兵部队的火力配置非常凶猛。
有一点客观事实是必须要承认的——刚刚经历了二战的美军,随便拉出来一支部队都是非常能打的,他们的战斗力绝不是宣传口宣传的那样穿着皮鞋打仗、到点喝下午茶的少爷兵。
如此,两相一对比,南韩军的战斗力就可见一斑了。
开战前,南韩陆军有60万人,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略胜北韩陆军。
其中,南韩陆军装备的K-1主战坦克,是以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为基础研制出来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这款坦克的性能很先进。
而且,南韩经济在80年代初开始起飞,其工业制造能力在整个80年代有非常夸张的增长。
K-1主战坦克是1987年服役的,仅仅2年时间,南韩就制造了500多辆,全部装备到了部队。
T-80和K-1对轰,鹿是谁手是悬念。
北韩向南韩发出第一次通牒的时候,南韩进行了军事动员,召回预备役人员,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组建了10个步兵师,十多万人。
也就是说,现在的南韩陆军能用的陆军部队就会有70多万人了。
同期,北韩军队160
万人,其中有120万人是陆军。
可见,在兵员少于北韩、部队战斗力弱于北韩的情况下,南韩军是无法靠一己之力挡住北韩军的进攻的。
这个时候,日本自愿军10万人的部队加入,让战场局势从一边倒变成了势均力敌。
在这种情况下,胜负的要素就要看双方的战役战术运用,要看双方的指挥机关的能力,要看双方战役总指挥的指挥艺术了。
东大在这个时候派出军事顾问团,决策者的军事智慧可见一斑。
作为具体策划者,李干耐着性子搭在海参崴空军基地里的联合作战指挥部里,做好其他方面的保障工作。
他是全面负责半岛战争的**,如果出兵,他就相当于是司令员了。
军事顾问团抵达平壤第二天,何卫东发回电报。
电报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一行字——抵朝24小时,我方提出建议,北韩方未予采纳。
军事顾问团提出的建议,在提出之前,会先发到李干这里,李干认为没问题,回电答复后,何卫东才会正式向北韩方提出。
李干是完全把决定权交给了何卫东,他相信前线的人比后方的人更加熟悉情况。
因此,这个环节在李干这里就是一个流程,十几分钟的事情。
李干仔细看了何卫东他们提出的建议,非要用一个标准来评价,那就是上乘之策。
当前的战场态势是,北韩军在碧洲市一带向汉城城区猛攻,日本自愿军的部队换下了南韩军,打垮了北韩陆军王牌第7机步师。日本自愿军两个师团在铁原一带进行分叉式进攻,意图攻入开城,切断汉江以南的北韩军退路。
形成了碧洲市、铁原两个主要战场。
何卫东的作战建议是,碧洲战场上的三个北韩步兵师放弃攻击汉城,转向东北攻击日本自愿军铁原方向部队的侧翼,调集部队将铁原地区的日本自愿军进行夹击。
这个建议的目标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放弃攻占敌方首都。
显然,这是目前北韩军的最优选择。
可是,北韩方面不愿意放弃当前在碧洲战场上取得的初期优势,他们的目标是以攻占汉城为第一要务。
这里面存在目标上的分歧。
何卫东的建议是徐徐图之,短暂占领敌方首都没有任何军事上的意义,如果转向东北攻击,先把日本自愿军度过汉江的两个师团歼灭,或者在铁原地区把他们击溃,整个战线就能稳定下来,并且还能大量杀伤敌军。
建议里,何卫东认为应当集中空军部队和远程火力,重点打击日本自愿军和南韩军的结合部——报川市。
万人,其中有120万人是陆军。
可见,在兵员少于北韩、部队战斗力弱于北韩的情况下,南韩军是无法靠一己之力挡住北韩军的进攻的。
这个时候,日本自愿军10万人的部队加入,让战场局势从一边倒变成了势均力敌。
在这种情况下,胜负的要素就要看双方的战役战术运用,要看双方的指挥机关的能力,要看双方战役总指挥的指挥艺术了。
东大在这个时候派出军事顾问团,决策者的军事智慧可见一斑。
作为具体策划者,李干耐着性子搭在海参崴空军基地里的联合作战指挥部里,做好其他方面的保障工作。
他是全面负责半岛战争的**,如果出兵,他就相当于是司令员了。
军事顾问团抵达平壤第二天,何卫东发回电报。
电报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一行字——抵朝24小时,我方提出建议,北韩方未予采纳。
军事顾问团提出的建议,在提出之前,会先发到李干这里,李干认为没问题,回电答复后,何卫东才会正式向北韩方提出。
李干是完全把决定权交给了何卫东,他相信前线的人比后方的人更加熟悉情况。
因此,这个环节在李干这里就是一个流程,十几分钟的事情。
李干仔细看了何卫东他们提出的建议,非要用一个标准来评价,那就是上乘之策。
当前的战场态势是,北韩军在碧洲市一带向汉城城区猛攻,日本自愿军的部队换下了南韩军,打垮了北韩陆军王牌第7机步师。日本自愿军两个师团在铁原一带进行分叉式进攻,意图攻入开城,切断汉江以南的北韩军退路。
形成了碧洲市、铁原两个主要战场。
何卫东的作战建议是,碧洲战场上的三个北韩步兵师放弃攻击汉城,转向东北攻击日本自愿军铁原方向部队的侧翼,调集部队将铁原地区的日本自愿军进行夹击。
这个建议的目标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放弃攻占敌方首都。
显然,这是目前北韩军的最优选择。
可是,北韩方面不愿意放弃当前在碧洲战场上取得的初期优势,他们的目标是以攻占汉城为第一要务。
这里面存在目标上的分歧。
何卫东的建议是徐徐图之,短暂占领敌方首都没有任何军事上的意义,如果转向东北攻击,先把日本自愿军度过汉江的两个师团歼灭,或者在铁原地区把他们击溃,整个战线就能稳定下来,并且还能大量杀伤敌军。
建议里,何卫东认为应当集中空军部队和远程火力,重点打击日本自愿军和南韩军的结合部——报川市。
万人,其中有120万人是陆军。
可见,在兵员少于北韩、部队战斗力弱于北韩的情况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