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涉江采茯苓 万福泉源

39. 第39章

小说:

涉江采茯苓

作者:

万福泉源

分类:

穿越架空

「马行街,薛家,有进无出」

不过十字,却藏着天大讯息。

揭开当今朝局青黛最大的忧虑。

青黛心中,原就悬着一桩纳闷事:

为何宫里和宫外,对谢判的评价,天壤之别。

就像是隔绝的两个世界。

宫里,无人不知谢判医者心。

宫外,无人不知谢家黑心医。

且关于谢家试药的事,也是两极评价。

在民间,谢判试药,汴梁人尽皆知,成为人人皆知却不能公开言说的秘密。

在宫里,谢家试药,竟被当做是政敌的诬陷,无人相信。

便是官家本人,也常说,那是谢判年轻时一时糊涂,现下已经戒了,改了。

偏生奇怪的是,也无人能抓着他半分把柄。

外头物议早怨声载道、沸反盈天,宫里却相安无事、艳阳晴天。

翻来覆去,竟无半点实据。

这滋味,真如隔靴搔痒般,让人憋闷得慌。

况天佑朝律例严明,虽平素亲善宽宥。

但对诬告,是从重罚处。

凡告者不中,死罪;诬告重臣忠臣的,株连九族。

一击不中,死罪难免,甚至连累亲眷。

若没实打实的凭据,上告者更是连府衙的门槛都递不进去。

还提什么把状纸递到御前,简直痴人说梦。

十年前,出现过一起上告谢云岫的案子。

一位老渔夫,状告谢云岫:「借治病之名试药,并虐杀病患。」

还附了半包药渣。

说是,那是告官者从自家病逝的儿子煎药的锅里刮下来的。

据说能验出罕见毒素。

可这药渣递到大理寺第二日,就不慎被个新兵蛋子给掉进炭火盆烧得精光。

告官者再想寻证,家中存的药碗竟也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证据一再凭空消失,这事越闹越大。

一直吵闹到了御前,案情开始向着不利于谢判的方向发展。

告御状的这人,本就被用了刑,遭了不少罪。

几近定案。

谁知,此人忽然暴毙。

线索断了。

恰在此时,又出了第二位告官者。

说是给那孩子诊过脉,是个年过半百的民间老郎中。

本想凭医者良心讨个公道,不出来说句实话寝食难安。

没成想才在大理寺门前跪了半日,夜里就被人套了麻袋,扔去城外乱葬岗。

虽捡回条性命,却吓得失了言语。

连双手也被打断,再不能诊脉。

偏这般不巧里,又出现一凑巧!

官府查案时,竟在那行凶人身上搜出了谢家的家徽。

谢判曾喊冤,说,“就算真要杀人灭口,也不能留下家徽这等证据!况且,何必让自家人动手呢?”

“那是你多行不义必自毙!”官家怒摔多个为谢判喊冤的折子。

这一来,几乎是铁证如山,就等着定罪。

谢云岫不单脱不了前案的干系,还多了「谋害良民、欲灭证据」的罪名。

案情愿是卡在「谢云岫私自藏起毒药材」的证物遗失上。

如今,反倒被坐实证据,大理寺拟「革职查办」的折子上奏。

就等着官家裁夺,到底要如何判,轻判还是重判。

官家却在早朝时停了笔,恰巧炎王差人送来青瓷瓶「炼丹清露」。

官家突然就盯着那瓶子发了呆。

没等群臣反应过来,拍案道,“此事有蹊跷,交由炎王重审。”

这一决定,简直是让满朝文武哗之讶之。

满朝都知,炎王十三年前求仙后,宫里大大小小的宴请全部谢绝。

朝中,更是查无此人。

就连太子的宴请,都敢推脱,还把谁放在眼里。

官家曾当着众臣骂他「沉迷虚玄,枉为人子」。

可这回,面对谢云岫这桩连太子都不予以委任的案子。

却攥着炎王送来的青玉瓶说:“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这话传出去,连内侍省的老太监都犯嘀咕。

前几日,还见官家把那炎王送来的手记扔在地上,骂「满纸胡言」呢。

今日态度,彻底相反,怪道得紧。

官家不仅因青玉瓶,想起来炎王这号人。

还命其主审这桩案子,亦超出常情地信任他。

他本是当今太子的兄长,庶长子之身。

少年军功赫赫,青年励精图治。

在册立储君的关键时期,正值中年的炎王,却突然转了性子。

不问俗事,求仙问道,渐渐远离朝局。

在道观住下,又时常行踪不定。

观里的小道童私下说,炎王每晚都要锁在房里,对着一幅画叹气。

那画上,连个人也没有,不过是山山水水。

群臣反对,跪了一地。

官家却定意启用他,犹在朝堂沉脸斥道:“朕这皇子,最是端正!从不冤好,也绝不纵恶!尔等休要多言,朕自有主张!”

可是,由炎王主审后,案情出现巨大反转。

炎王起先,是既不提审证人,也不查谢云岫的药库。

反倒差人去查那老郎中的底细。

派去的人回禀:老郎中十年前便病亡他乡。

炎王又吩咐下属:“此案像极了二十年前「医女连环诬告案」。同属诬告,想来那谢家徽也是偷来的,速去查实证据!”

从此,案情急转直下,先是查出原告造假之身。

后被查出是政敌构陷。

雷霆之势,摧枯拉朽,最后敲定原告系诬告。

但这个案子中,最让人咂舌的是一点:

当时大理寺已查得真切,谢云岫的宅子里的一名小厮招认,“每月都要偷偷烧掉几十桶「废药渣」。”

衙役顺着小厮指的方向,在离谢府不远的河里掘出三具骸骨。

仵作验明,其中一具骸骨是中了毒的。

只是无法判定有毒药材是否与谢云岫平日试药的药材一致。

宫里传下圣旨后,证物竟出了岔子,骸骨少了一具。

问内库值守的小吏,都只说不知道。

待炎王亲自复查时,骸骨又一具不少。

除了那值守的小吏因此被问斩外,那小厮也翻了供,哭着说,

“是大理寺衙役动了刑,才胡乱认的,哪有什么埋药渣的事……”

旁人瞧着只当是意外事故,偏他对着残缺的证据镇定如山。

只淡淡对说,“再查上告人……”

却半句不提追查失骸、拷问翻供缘由。

倒像早知道证物会出问题,又故意留着这查不清的局面。

在青黛看来,炎王的计谋很简单,一石二鸟之计。

一方面,让官家没法轻易定谢云岫的罪,但存着疑心,只有他能解惑。

另一方面,结交了谢云岫,又辖制着他,毕竟他知道关窍。

四年前,又有一人上告谢云岫。

这人,便没有那两人好运了。

没走到府衙的大堂,便暴毙而亡。

想来,一半是因为没有证据。

另一半,便是时运不济。

把这两桩案子放在一起对比着看。

那前案看似凶险,却只对上告者,即原告而言。

最终拍案定夺的结果,对被告也没什么影响……

无形之中,成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