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
丞相府。
“启禀丞相,校事府传来军情。”
“周瑜挥师东进、进驻江夏;孙权溯江而上、抵达鄱阳。”
“双方都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各种战船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目前暂时还未交手,依旧处于相持阶段。”
主位上,曹操听完军情汇报,嘴角扯出一抹冷笑。
“周瑜小儿,这是在等我的行动呢。”
宛城的曹军撤回来,曹操并未就此发兵西北。
周瑜是写了一句诗,但谁知道是真是假呢?
稳妥起见,曹操选择等待周瑜做出行动,后者也的确出兵江夏,却没有第一时间开战,显然是在等北方的下一步动作。
“传令。”曹操不在犹豫,“以夏侯渊为先锋,率军迫近西北,之后我会亲率大军跟上。”
“丞相,何不再观望一段时间。”荀攸开口提议。
曹操反问道:“观望什么?”
“东南方面,周瑜与孙权一触即发。”荀攸分析道:“西北方面,刘备与韩遂达成联盟,意图联合压制马超。”
“丞相不若等一等,等到周瑜与孙权相争,等到刘备与韩遂对马超发难。”荀攸缓缓道:“这时,丞相再出兵才是上上之策。”
“嗯。”曹操微微颔首,“公达高见,不过”
“东南方面,周瑜按兵不动,明显实在等咱们的动作。”
“我若短期不起兵,周瑜或许就会撤兵,这小子可不会上当啊。”
“敌不动、我不动。”荀攸提醒道:“周瑜就算撤兵,咱们也没什么损失,主要等西北先陷入内乱,岂不是更好的时机?”
“西北先陷入内乱,确实是更好的出兵时机。”曹操反问道:“可周瑜闲了下来,谁知道他会不会横插一杠呢?”
荀攸闻言一怔,不禁陷入沉思.
周瑜与孙权打起来,自然没有精力去干涉北方的局势。
反之,周瑜与孙权没打,曹操出兵西北时,就需要考虑周瑜会不会添乱。
“公达,敢问贵庚?”曹操突然岔开话题,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回丞相,五十有四。”
“我比你还大两岁。”曹操继续道:“若没有记错,文和比你大十岁,仲德更是古稀之年。”
荀攸五十四岁,曹操五十六岁,贾诩六十四岁,程昱七十岁.
“周瑜、孙权之辈呢?”曹操叹息道:“他们不过而立之年。”
说到
这里,一众谋士渐渐有所明悟。
“时间不站在咱们这边。”曹操唏嘘道:“真往死里耗,肯定是咱们这群老骨头被耗死。”
“周瑜小儿颇为自负,想与我达成默契,各自统一南、北。”曹操继续道:“他不干涉我拿西北,我不干涉他取东南。”
“痛痛快快、清清爽爽。”曹操感慨道:“我甚至都有些欣赏这个年轻人,这份魄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
“北强南弱。”最年长的程昱的开口,“这事儿是咱们沾光了。”
确实是曹操沾光,周瑜要铁了心先不打江东,专门干涉西北战局,不让曹操彻底统一北方,把局势无限拖延下去,肯定是这群老家伙被先熬死。
“南北对峙,明显更利于咱们。”贾诩开口道:“听闻周瑜与马超联姻后,正在通过后者购买战马,妄图组建骑兵。”
“趁着周瑜还没买到足够的战马,我方尽快拿下西北,断绝南方组建骑兵的路子。”
周瑜与马超才刚搭上关系,去岁冬天降雪,又导致秦岭、巴山大雪封山,本就难行的道路根本无法通过。
自然而然,目前拿到手的战马并不多,尚不足以去组建一支骑兵。
倘若曹操真能一战拿下西北,无疑就会断了这条路子,南方又会陷入一马难求的窘境。
“没有骑兵,就不可能进取中原!”贾诩斩钉截铁道。
这句话说的非常“武断”,但却出奇的无人质疑。
中原一马平川,有没有骑兵完全是两个概念。
没骑兵的一方,想要窥伺有骑兵的一方,当下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是在下考虑的浅薄了。”荀攸调整口风,“属下支持丞相发兵西北。”
随即,曹操与谋士团达成共识。
“那就这么办吧。”曹操最终拍板。
“报~~~”
“启禀丞相,江东来使。”
众人闻言心中了然,不由自主猜到孙权遣使前来的目的——求援。
“丞相。”程昱当即道:“直接打发走算了。”
既然要跟周瑜打默契战,曹操自然不会插手南方之事,也就没必要见使者。
“无妨。”曹操摆手道:“对方大老远跑一趟,见一见也无妨,好教人家交差嘛。”
几人不由失笑,没再开口多言。
不多时,诸葛瑾被人带上来。
“诸葛瑾拜见丞相。”
“孙权是来求援的吧?”曹操开门见山道。
诸葛瑾
微微一怔,没想到曹操一上来就单刀直入。
“丞相英明!”
诸葛瑾反应很快,当即下拜道:
“周贼兴不义之兵,妄图夺取江东之地,还望丞相伸以援手。”
“回去吧。”曹操摇头道:“告诉孙权,我不会插手此事。”
“丞相。”诸葛瑾急忙道:“朝廷只需在北边,安排一支疑兵即可,无需参与战事,我主事后定有厚报!”
“实话跟你说吧。”曹操直接道:“朝廷要出兵征讨西北,不巧抽不出兵力相助。”
诸葛瑾直接傻了,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这个情况
曹操直接言明要去打西北,顾不上东南的战事,这让诸葛瑾都不知该说什么好。
总不能劝说曹操先别打西北,先去救援东南吧?简直倒反天罡
“不过.”
一听曹操开口,诸葛瑾好似抓住救命稻草,急忙道:
“丞相有何吩咐,还请示下!”
“不过孙权若能多支撑一段时间。”曹操缓缓道:“等我拿下西北后,江东依旧没被周瑜拿下,届时我定然会出兵相助。”
丁是丁、卯是卯。
周瑜与曹操达成默契,可不意味着双方成了君子。
双方互不干涉的前提,建立在双方都没得手的情况下。
倘若某一方先得手,而另一方还没得手,定然不会继续保持观望态度。
正如曹操之言,待拿下西北之后,周瑜若没能拿下江东,那就别怪曹操不客气。
不仅要一统北方,还要破坏周瑜一统南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同理,周瑜也是一样,只要出现这种机会,就绝对不会错过。
“丞相.”
“好了。”
不给诸葛瑾再说话的机会,曹操直接打断道:
“这些话,足够你回去交差,莫要在此纠缠,速速退下吧。”
“喏”
眼见事不可为,诸葛瑾只能答应下来。
至少,也不算是一无所获。
只要江东支撑的时间足够久,就早晚能等到曹操的援兵,算是一份不大不小的希望。
诸葛瑾扪心自问,江东足有十万大军,就算打不过周瑜,死守龟缩总应该没问题
“在下告辞。”
诸葛瑾倒也干脆,得了一句承诺后,旋即告辞离开。
曹操这边也没挽留,待诸葛瑾离开后,众谋士便各自散去。
“来人呐。”
曹操想了一下,突然拿起桌
上的毛笔,取来竹简开始书写。
“答周郎。”
周瑜赠了曹操一首诗,曹操也打算答一首诗给周瑜。
提笔写下一句诗,曹操封签好书信。
“送去妙才府上。”
既然周瑜的信是通过夏侯涓送来,曹操自然不会通过正规的外交渠道奉还,同样还用这个方式回信。
——————
江陵。
“听说这孩子要交给正妻抚养?”周忠抱着周胜问道。
“回从父,确有此事。”周瑜解释道:“他生母有些不同常人。”
“小乔也有嫡子要抚养,不如就放在我身边吧。”周忠提议道。
周瑜如今子嗣不少,但各自都有母亲,也不可能总放在老爷子身边。
刚好,张琪瑛所出的周胜,的确是个特殊情况,可以长久放在老爷子身边。
“从父年事已高,会不会打扰您?”周瑜稍显迟疑。
“无妨。”周忠当即道:“为父身子骨还算硬朗,亲手栽培栽培这小子。”
“咱们周氏可是经典传家,你向来不喜经学,这传家的学问总要有人学。”
很显然,周忠打算培养一个经学大家,来传承自家的经典学问。
“也好。”周瑜点头答应,“算是这小子的福气,能得到您亲自教导。”
“那就这么说定了。”周忠心满意足,“回头安排仆妇、乳母来我院里,小胜儿就养在我膝下。”
“遵命。”周瑜自无不可。
“你什么时候去前线?”周忠转而问道。
“要看北边的情况。”
周瑜暂时没离开江陵,要等曹操的下一步动作。
万一这老小子玩阴的,有周瑜在江陵坐镇,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正说话间,只见夏侯涓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缓缓来到近前。
“不安心养胎,怎么跑来这边了?”周忠开口发问。
“拜见老爷子。”夏侯涓作势见礼。
“免了。”周忠当即摆手。
“北方有信来。”夏侯涓拿出竹简,“妾身不放心别人,想着给夫君亲自送来。”
周瑜心中一动,明白定然是曹操的回信,旋即接过信件。
同样是一句诗: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哈哈哈~”周瑜看罢不禁大笑。
曹操的意思同样很明白,我搞我的、你搞你的,南北互不干涉。
“主公!”
周瑜刚放下信件,庞统便匆匆而来,手中拿着一份紧急军情。
“北方细作来报,曹操大军开往西北!”
上的毛笔,取来竹简开始书写。
“答周郎。”
周瑜赠了曹操一首诗,曹操也打算答一首诗给周瑜。
提笔写下一句诗,曹操封签好书信。
“送去妙才府上。”
既然周瑜的信是通过夏侯涓送来,曹操自然不会通过正规的外交渠道奉还,同样还用这个方式回信。
——————
江陵。
“听说这孩子要交给正妻抚养?”周忠抱着周胜问道。
“回从父,确有此事。”周瑜解释道:“他生母有些不同常人。”
“小乔也有嫡子要抚养,不如就放在我身边吧。”周忠提议道。
周瑜如今子嗣不少,但各自都有母亲,也不可能总放在老爷子身边。
刚好,张琪瑛所出的周胜,的确是个特殊情况,可以长久放在老爷子身边。
“从父年事已高,会不会打扰您?”周瑜稍显迟疑。
“无妨。”周忠当即道:“为父身子骨还算硬朗,亲手栽培栽培这小子。”
“咱们周氏可是经典传家,你向来不喜经学,这传家的学问总要有人学。”
很显然,周忠打算培养一个经学大家,来传承自家的经典学问。
“也好。”周瑜点头答应,“算是这小子的福气,能得到您亲自教导。”
“那就这么说定了。”周忠心满意足,“回头安排仆妇、乳母来我院里,小胜儿就养在我膝下。”
“遵命。”周瑜自无不可。
“你什么时候去前线?”周忠转而问道。
“要看北边的情况。”
周瑜暂时没离开江陵,要等曹操的下一步动作。
万一这老小子玩阴的,有周瑜在江陵坐镇,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正说话间,只见夏侯涓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缓缓来到近前。
“不安心养胎,怎么跑来这边了?”周忠开口发问。
“拜见老爷子。”夏侯涓作势见礼。
“免了。”周忠当即摆手。
“北方有信来。”夏侯涓拿出竹简,“妾身不放心别人,想着给夫君亲自送来。”
周瑜心中一动,明白定然是曹操的回信,旋即接过信件。
同样是一句诗: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哈哈哈~”周瑜看罢不禁大笑。
曹操的意思同样很明白,我搞我的、你搞你的,南北互不干涉。
“主公!”
周瑜刚放下信件,庞统便匆匆而来,手中拿着一份紧急军情。
“北方细作来报,曹操大军开往西北!”
上的毛笔,取来竹简开始书写。
“答周郎。”
周瑜赠了曹操一首诗,曹操也打算答一首诗给周瑜。
提笔写下一句诗,曹操封签好书信。
“送去妙才府上。”
既然周瑜的信是通过夏侯涓送来,曹操自然不会通过正规的外交渠道奉还,同样还用这个方式回信。
——————
江陵。
“听说这孩子要交给正妻抚养?”周忠抱着周胜问道。
“回从父,确有此事。”周瑜解释道:“他生母有些不同常人。”
“小乔也有嫡子要抚养,不如就放在我身边吧。”周忠提议道。
周瑜如今子嗣不少,但各自都有母亲,也不可能总放在老爷子身边。
刚好,张琪瑛所出的周胜,的确是个特殊情况,可以长久放在老爷子身边。
“从父年事已高,会不会打扰您?”周瑜稍显迟疑。
“无妨。”周忠当即道:“为父身子骨还算硬朗,亲手栽培栽培这小子。”
“咱们周氏可是经典传家,你向来不喜经学,这传家的学问总要有人学。”
很显然,周忠打算培养一个经学大家,来传承自家的经典学问。
“也好。”周瑜点头答应,“算是这小子的福气,能得到您亲自教导。”
“那就这么说定了。”周忠心满意足,“回头安排仆妇、乳母来我院里,小胜儿就养在我膝下。”
“遵命。”周瑜自无不可。
“你什么时候去前线?”周忠转而问道。
“要看北边的情况。”
周瑜暂时没离开江陵,要等曹操的下一步动作。
万一这老小子玩阴的,有周瑜在江陵坐镇,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正说话间,只见夏侯涓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缓缓来到近前。
“不安心养胎,怎么跑来这边了?”周忠开口发问。
“拜见老爷子。”夏侯涓作势见礼。
“免了。”周忠当即摆手。
“北方有信来。”夏侯涓拿出竹简,“妾身不放心别人,想着给夫君亲自送来。”
周瑜心中一动,明白定然是曹操的回信,旋即接过信件。
同样是一句诗: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哈哈哈~”周瑜看罢不禁大笑。
曹操的意思同样很明白,我搞我的、你搞你的,南北互不干涉。
“主公!”
周瑜刚放下信件,庞统便匆匆而来,手中拿着一份紧急军情。
“北方细作来报,曹操大军开往西北!”
上的毛笔,取来竹简开始书写。
“答周郎。”
周瑜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