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林格儿看着台上光彩照人的李欢浔,面无表情。
她的心里却波涛汹涌!
《芒种》很好,质量极高!
而且极为适合李欢浔唱。
林格儿作为一个老牌天后,自然有其极强的鉴赏能力,哪怕是唱功出类拔萃,林格儿也不觉得自己来唱《芒种》比李欢浔唱得更好。
这一刻,林格儿再次深深感慨沈旗的创作能力。
根据歌手特质而创作歌曲,创作出歌手最合适的歌曲,就这一点能力,林格儿在整个词曲届也没见过比沈旗更强大的。
歌手自我有唱功,歌曲的匹配度有时候尤其重要。
这种见人下菜的能力,偏偏是词曲人最需要学习的。
而吴小樊此时满脑子都是精虫,他根本就忘了这是一场竞演,甚至忘了比赛本身以及他和李欢浔的打赌。
这一刻,吴小樊只想着李欢浔那轻纱一般的古风长裙之下到底是什么风光。
直到李欢浔演唱完了,栾清树四人开始不吝地夸赞,吴小樊才微微反应过来。
这个时候,方石的文化沉淀就呈现了出来。
“春已远,落花成冢;夏已深,碧草葱茏。”
“炙热沉默所有夏虫,光阴从春梦中惊醒,又到芒种节令。”
“远望漫山遍野的收成,人们的心无不蠢蠢欲动。”
“喜悦的粮仓已经打扫干净,希望的种子期待重生。”
方石不愧是文化大家,几句点评就引起了现场所有观众的喝彩。
方石叹息一声,问:
“你歌词介绍里面的那些话,是何人所写?”
李欢浔微微一笑,道:“是我姐夫……嗯……是我姐夫第一次听完《芒种》的有感而发!”
网友们顿时乐成了一片。
【噗哈哈哈,说漏嘴啦!】
【欢浔堂妹真的是天真无邪啊,完全没有心眼子。】
【找补那是不可能了,已经石锤了!】
【姐夫和小姨子……嘶……】
【必须投票!】
……
梁声也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夸赞。
“我很喜欢这首歌,是因为这首歌以华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的芒种所创作!能够
让一些人在喜欢这首歌之余了解华夏的一些传统文化。”
“作为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5日至7日交节太阳黄经达75°时开始。此时节‘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标志着农事进入繁忙阶段既有夏收又有夏种。”
“芒种到来气温高饮食养生宜清淡少吃肉食忌油腻多吃瓜果和蔬菜生津止渴吃黄瓜滋阴润肺吃木耳健脾祛湿吃薏米补肝益肾吃桑葚清热解毒绿豆汤解暑除烦酸梅汤。”
“这些其实都是华夏的传统文化讲究的东西所以这首歌不仅仅是华夏风还有很多人文的色彩在内!”
梁声的点评也获得了现场无数的掌声和方石简直相得益彰。
这一刻不少人都感慨起来。
看到没?
怪不得人家能成为文化部发起的歌曲征集大赛的主评审呢就这种知识储备和评论能力哪能是一般的综艺节目评审团能比的?
李欢浔在台上像一个小朋友似的听得连连点头。
此时她在心里忍不住对沈旗更是感激了起来。
在刚拿到这首歌的时候她还不理解为什么沈旗强硬地要求她了解芒种这个节气的知识。
李欢浔确实了解了为此还查了不少资料。
比如“芒”指有芒作物(如麦、稻、黍等)的成熟与收获“种”则是强调谷类作物的播种。
芒种既包含收割有芒作物(如北方收麦)也包含播种有芒作物(如南方插秧)。
这都是李欢浔因为沈旗的要求而学到的
可现在一听方石和梁声点评李欢浔顿时又眼界大开了。
她似乎是懂了一个道理……
在任何事情和行业中最顶尖的人们一定是把一件事情全都研究透了的。
李欢浔一直以为唱歌就是唱功再深层次一点无非就是表达情感和理解歌曲。
但没有想到竟然深入到了这么一个程度!
李欢浔似乎是悟了在刚出道几个月的现在领悟到了无数歌手出道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整个歌手生涯都没理解到的东西。
栾清树和赵山河则负责音乐专业方面的点评和讲解。
“《芒种
》这首歌的立意十分新颖旋律灵动无比配合李欢浔颇具灵性的演唱简直无可挑剔!”
“创作者能够将歌曲和歌手做到如此严丝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