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流放世子科举日常 二月茧

7. 第 7 章 开工先齐心

小说:

流放世子科举日常

作者:

二月茧

分类:

古典言情

从县衙出来,关秋屿被门外等候的人围住。

吴奇许是从关秋屿脸上看出失望,安慰道:“没关系,你已经尽心尽力,只要你平安,其他的再说。”

关秋屿抿唇不语,想起王营最后的委婉拒绝,心里不太能释怀。

正琢磨着,耳边又传来些声音,是同来的农户张大哥。

“秋屿,县衙态度怎样,你仔细和大伙儿说说?”

“你懂个屁!”

吴奇听言哼了声,拿眼睛斜瞄张大哥,“秋屿见多识广,都玩不转图纸,你还想听内幕?不怕人笑死。今天哥儿几个外出,地里旷了工,你有闲心不如去刨几分地!”

张大哥扁了嘴,低头没再接话。

其实张大哥有名字的,叫张介,从前在京城兵部当差时,没少和吴奇吵嘴,但今日他想向关秋屿打听图纸的进展,肯定不是故意找不痛快。

关秋屿沉默走了几步,偏头看向张介,客气答道:“张大哥,我实话说了吧。王营承认了图纸落后,但他不敢违抗京城的安排,所以这件事,只能先按老图纸开工。另外,我也不会放弃改良水车结构,有机会的话,再向王营提建议。王营自己也说了,如果我研究出成果,他会上报京城的。”

话毕,一行人都停了步子,巴巴地望着关秋屿。

唯独张介叹气连连,冷笑着继续往前走。

吴奇大约看不过眼,上去揪住张介地后领子,把人整个拧了起来,“你啥意思?想听秋屿给你解释,现在又这个态度?我警告你别找事儿!连秋屿都没办法的事,你就算不甘心也不能对秋屿撒气!”

张介面相硬朗,不是软蛋脾气。

他虽在力量上干不过吴奇,但他深知,问题的关键在关秋屿身上,便转头望向关秋屿,冷笑问道:“你有没有尽心尽力,自己最清楚。图纸的事,大伙都不懂才推举你和王营接触,但现在明摆着,造了水车也是个笑话,所以,你就是脱不开干系,就是没尽责!谁知道你有没有收王营的好处,和王营穿了一条裤子!”

“你闭嘴!”

吴奇忍无可忍,举起拳头就要往张介脸上打。

其余几人眼看要出事,赶紧上来拉住吴奇。

关秋屿也走到吴奇身边,尽量控制好情绪,对张介道:“如果大哥觉得今天是我的错,那我也认了,可到初十开工……希望大哥能准时参加,否则,先前那批过冬物资,就得还给慈享田了。”

张介气到胸口起伏,笑声更冷漠,“行啊!你小子是个会过河拆桥的。慈享田的物资,我可以还,但你也别想好过!昨天借的油灯钱,你抓紧时间还我!”

言尽于此,吴奇那一拳头便重重砸到张介脸上。

“忘恩负义的家伙!白眼狼!”

吴奇骂道,叫其余人松开张介,任由张介哭喊着躺去了地上,又拉上关秋屿,头也不回地大步走远。

关秋屿回家后,怕母亲担心,什么都没说。

他吃了点饭,就在屋里墙边转悠,一开始没动手,光站着看,后来才弯腰,拿手轻轻地扒拉。

“过了年,天变暖和,被褥用不上,厚袄也快穿不着了,你都整理出来,拿去街市上换钱吧。”

母亲云氏的话音从身后传来,听起来语气平淡,仿佛早看出关秋屿的心事。

关秋屿回头看母亲,尴尬地笑,“儿子听娘的安排。”

说罢,干脆蹲下去认真整理起来。

一会,云氏也来帮忙,和关秋屿一起叠好被褥,又找来破布条捆绑,以便于关秋屿搬扛。

等忙活完,关秋屿扶云氏起身,却听云氏问他道:“今日去见王营,他是不是拒绝你的建议,不敢擅改原水车图纸?”

关秋屿点头称是。

云氏笑了笑,“王营是外放官吏,还指望京城里提携他,当然不敢冒险。但水车工程质量是王营该操心的,咱们提了建议,他不采纳,等将来出问题,便是他自己的报应,和咱们没关系。要说咱们该关心的,是王营何时归还没收的农具?”

关秋屿微愣,这段时间忙于画图纸,他真没顾上找王营说农具的事。现在听母亲提醒,他便向母亲交了底。

“按儿子原先计划,事情不能着急,最早也要等到水车开工,工程完成一半后,儿子再去找王营提要求。”

这个答案,也许无法完全让云氏满意,但至少给了一个确切时限,就让云氏不好再逼问下去。

云氏“嗯”了声,嘱咐关秋屿道:“你别忘了就行。其他的事,娘不懂,也帮不上忙,你和王营打交道,一定多加小心。”

母子二人正说话,住在隔壁的慈琰来敲门,给云氏送了晚上该喝的药。

关秋屿去打了盆热水,给云氏洗了脚,又给二弟、小妹洗了脚,这才端着盆出门去。

“关公子,我有话与你讲。”

慈琰从后跑上去,叫住关秋屿,不等关秋屿开口,她往关秋屿手里塞了一块又凉又亮的小物件。

关秋屿低头看,那是一块碎银,至少有一两重。

他忙要还给慈琰,被慈琰推辞,“我看大娘的鞋底都烂了,你去街市上给大娘买双新单鞋。开春后,气温变暖,脚上舒服,心里舒坦,自然病也好得快,不是?”

“我不能再要你的钱,我自己有办法,不会缺了我娘的鞋。”

关秋屿转身就走,他了解慈琰的直性子,还是有点被她冒犯到。

次日初九,春寒尤甚。

关秋屿扛起母亲打包好的被褥、厚袄之类的物资,上街换钱。

他不是第一次来街市,根据他之前的观察,这街上不仅有卖灯油的铺子,也有卖布匹的铺子。可惜那布匹店的老板,一听说关秋屿不是来买东西,是来卖旧物的,立刻摆手表明,现在不收厚袄,只收春单衣。“真想卖的话,等秋天来卖。”

关秋屿但笑不语,秋天谁还来卖厚袄子,自己都不够穿。

既然布匹店不给换钱,他出门就奔着另一家灯油店去,灯油店老板倒是热情得很,上下瞧着关秋屿,客气道:“我看公子面相贵气得很,今天要买几斤油?”

“买三钱。”

关秋屿记得,昨天向张介借的灯油就是三钱,他心里清楚自己带来的物资不值钱,根本没敢有多的幻想,能换到足量的灯油,了了张介的欠债就算幸运。

“三钱,就是十文,公子自己带了油罐么?”老板往货架去取货,顺口问道。

关秋屿掏出油罐递过去,又说:“我没钱,能不能用这些东西换?”说着,他把肩上扛的物资都放上柜台,发出沉闷的响动。

老板见此忙喊,“别压坏我的台面!拿走拿走。我是油铺子,只卖不换。”

关秋屿无奈搬下被褥,见老板要走便伸手拉住。

“我不要三钱了,只要二钱,这些东西都归你。”

一大捆棉花只换二钱灯油,这也太心酸,关秋屿咬咬牙,对老板挤出个灿烂的笑,“我家里急用钱才肯换的,老板再考虑考虑?”

老板沉默无言,盯着关秋屿打量。

“公子看着真不像穷人,你从前住京城吧?唉,又一个可怜人……行行行,我给你换,但是,你这些东西换不到二钱,我只能给你一钱。”

“一钱?”

关秋屿僵住,他欠张介的可是三钱,讲讲人情也许能减到二钱,但是一钱绝对不够。

他留下一句“我不换了”,重新扛起东西出了店门。

正低头苦恼,忽听对街有伙计的招揽声,喊的竟是“慈家棺材铺新品上货”。

他怎的忘了这间铺子?

关秋屿走到铺前,与门前伙计笑了笑,“哥哥记得我吧,今天你家老板在么?”

伙计呆了下,没认出关秋屿就打算轰人,却见铺子里走出个胖男子。那人锦衣披身,该是慈享田的长子、慈琰的大哥、县令王营的女婿,更是原书中的头号木工爱好者,慈琅。

依照原书剧情安排,慈琅将来要去京城皇宫,给皇帝做龙椅龙床,但那是三十年后的事,也挨不着眼前的关秋屿。

“哎呀,我晓得你呢!岳父昨日来家里……”

话到一半,慈琅噤了声,招呼身后的伙计,帮忙接住关秋屿肩上的被褥,又拉关秋屿进店内隔间坐下说话。

等关了门,慈琅扶着双下巴笑,才和关秋屿详说起昨晚发生的事。原来王营当着慈琅的面,赞赏关秋屿是见多识广的匠人。

“县衙那些破事儿,岳父是烦不甚烦,他早看罗义不顺眼,这次借关兄的事解决了罗义,也算大快人心。另外,岳父还建议我和关公子结识,多向关兄请教先进技法。那可赶了巧,没想到今日就见到关兄,只是……关兄上街,怎还随身带了那些臃肿行李?”

关秋屿有点不好意思,“不瞒慈公子,家中急用钱,想卖了周转。”

慈琅点头,又说:“今日店里上新,择日不如撞日,我想请关兄帮着参谋,过后付给关兄一点报酬,以解燃眉之急,关兄觉得如何?”

关秋屿正想这茬儿,听慈琅先提出来便直接应了。接着,他随慈琅去看新货,那批棺材果然如原书中所写,特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他打算和慈琅交个长期朋友,看出问题就不客气地直说。

“设计浮夸,用料浪费,致使价格虚高,生意寥寥。”

只言片语,直戳慈琅的痛处,尤其是这最后一句。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