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微亮,朱雀门前的宫道上已是车马粼粼,寒风卷着尘土,吹得道旁光秃秃的柳树枝条呜呜作响。
沈炼一袭崭新的绯色官袍,衬得他面如冠玉,只是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让所有与他对视的官员都下意识地避开了目光,仿佛那平静的眼神之下,藏着能将人灵魂都冻结的深渊。
他走下马车,没有理会周围或敌视或好奇的视线,独自一人,步履平稳地走向那座象征着帝国权力之巅的太和殿。
风吹动他的衣角,仿佛一场大戏的帷幕,正被缓缓拉开。
太和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百官列队,鸦雀无声。
早朝开始,议程刚刚进行到一半,御史大夫张承安手持**笏板,猛地越班出列,声如洪钟,那声音里充满了为国除贼的浩然正气。
“陛下!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承安,有本启奏!臣要**户部侍郎沈炼!”
来了。
整个大殿的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被抽成了真空。
张承安将手中的奏章高高举过头顶,声色俱厉地历数着沈炼的“滔天罪行”:“其一,勾结商贾,以国之未来税收为抵,行官商合股之恶事!此乃与民争利,动摇国本!”
“其二,透支国运!将我大干未来十年之财,预支于一时,此等杀鸡取卵之举,与饮鸩止渴何异?若遇天灾人祸,国库空虚,江山危矣!”
“其三,也是最罪无可赦的一条——意图**!”张承安的声音陡然拔高,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所有人的心上,“他欲将国家信用抵押给唯利是图之辈,此举与将社稷江山拱手让人有何区别?”
他将那份由孙翰林“泄露”出去的、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国债计划书,如同一柄烧红的烙铁,狠狠地呈了上去!
“此乃沈炼亲笔所书之计划,铁证如山!请陛下圣裁!”
一石激起千层浪!
“臣附议!此等千古奸贼,若不严惩,国法何在!”
“引商贾入朝堂,与虎谋皮!请陛下将其下天牢,明正典刑!”
数十名清流言官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出列附议,引经据典,痛斥沈炼是祸国殃民的**。
士族门阀的官员则在一旁煽风点火,看似公允,实则字字诛心,要求女帝严惩沈炼,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整个朝堂,瞬间化作一片声讨沈炼的**。
龙椅之上,女帝端坐,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
她没有去接那份所谓的“铁证”,只是将目光投向了那片**的中心——那个自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的年轻人。
所有的压力,所有的目光,所有的杀机,都在这一刻,汇集于沈炼一人之身。
他站在那里,平静如水,甚至在张承安最慷慨激昂的陈词时,嘴角还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在欣赏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排练得相当不错的表演。
直到所有的指控都宣泄完毕,整个大殿因愤怒而嗡嗡作响时,沈炼才缓缓出列。
他先是对着御座之上的女帝躬身一礼,随即转向那个涨红了脸、正等着看他如何辩驳的张承安,微微一笑。
“多谢张御史。”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多谢你,替本官,向满朝文武,宣读了这份……国债的‘风险告知书’。”
整个大殿的喧嚣,在这一瞬间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仿佛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张承安更是猛地一愣,脸上的得意与愤怒瞬间凝固。
只听沈炼那不紧不慢的声音,继续幽幽传来:“这份‘告知书’,本就是我故意泄露出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测试一下,这满朝文武,究竟谁有资格,谁有眼光,谁有财力,来成为我大干的‘第一批股东’。”
他环视着一张张因极度震惊而呆滞的脸,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张承安等一众清流言官的身上,嘴角的弧度愈发玩味,语气中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怜悯与讥诮。
“事实证明,诸位清流大人……”
“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