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姜当时对太子行了个礼:“多谢殿下提醒。姚姜为司农官,应以改良种子,带领天下农人栽种为己任。这些日子在朝中与大臣们争执,也是因才上任,须得要将心中所想所思示人,请求陛下给予时机和助力。但吵得朝中不得安宁,非我之愿。”
“臣今年的冬植以培育京郊明年的良种为要务,耽误不得。还请太子向陛下禀明臣之难处。让臣尽快带人培育良种吧。”
太子:“我必定将姚大人的话禀告陛下。但今年的腊祭就有劳姚大人了。望姚大人办得别开生面,能看到繁荣气象;也给诸位大人们个台阶,让他们能拾级而下。”
卫骏驰对太子行了个礼:“臣请殿下给在下派一支亲卫。京郊的良种备下后,我夫人便要去往大周各郡,一路辛苦不说,还会遇上强人路匪。我得护卫着她,她才能平安且心无旁骛地带领各郡百姓栽种。”
太子微笑:“让你去平匪剿除歹人,也太屈才。”
卫骏驰:“殿下,虽说我夫人去往各郡带着百姓栽种良种,百姓有了衣食,便会少有百姓落草为匪寇,但这世间总有不走正道之辈。这些人天生就是要走邪道的,州府县衙的官差也拿他们没法子。臣护卫着夫人走天下,遇上这样的歹人正好将他们都剿了。如今边疆平安,臣的一身本事该用来清除各郡的匪人。特请太子殿下派一队亲卫跟随,好让臣与姚大人为陛下与殿下分忧!”
姚姜再次回过神来时,六皇子已说到了良种司的筹备。
末了,六皇子对皇帝行礼:“父皇,良种司已筹备完毕,姚大人派了得力助手在皇庄培育的肥田良种都已结了实。姚大人说过:京城外的田地都不肥沃,培育良种之前得先肥田。儿臣想请父皇看一看姚大人培育的肥田豆种。”
皇帝点头:“呈上来。”
六皇子转身对着听政殿外道:“将肥田豆种都送上来。”
两名侍从抬着一件物事进入听政殿。
姚姜一看便知是用防雪油布罩着的大瓦盆。
两名侍从将瓦盆送到殿内的玉阶前,小心地将瓦盆上的防雪油布揭去,内里是数株青翠的肥田豆苗。
豆苗上结着豆荚,这些豆荚虽还未到采摘时,但已比寻常的豆荚大了一倍有余,荚内的豆粒也结得甚大。
冬季的京城内仅有松柏还有隐约绿意,这瓦盆中的豆苗便绿得格外醒目。
跟在这两人身后的侍从端着一个托盘,托盘内堆着新采摘的甜脆豆荚。
六皇子:“这便是姚大人种下的肥田豆种与所结的果实,儿臣挑上好的进献给父皇,请父皇过目。”
皇帝让人送到面前仔细看了一阵,再让小太监将豆子捧到朝臣当中,让朝臣细看。
六皇子又行了个礼:“父皇,儿臣今日送这豆子来,还有个缘故。这肥田豆种乃是姚大人为北疆兵士种出的第一种菜蔬,亦是北疆兵士尝到的第一道鲜菜。当日大营兵士为了这道鲜菜想尽了法子。今回儿臣送来,也请父皇尝一尝。”
皇帝大喜:“好,今日朕午膳便用心品尝。也算与北疆的兵士同用了一道饭菜。”
六皇子转身对着殿中的朝臣道:“各位大人家中,我也遣人送了些去。各位返家都可品尝。只是这回结的豆子大多被选为了良种,因此各位大人家中所得皆不多。”
朝臣连忙对着六皇子行礼:“蒙陛下与殿下惠赐,臣感激涕零。”
皇帝问:“皇庄肥过田土后,便要培育明年的良种了?”
姚姜先看了看左右,才回答:“是。”
皇帝问六皇子:“你的田庄能培育出多少良种?”
六皇子:“此一节还得姚大人来回答。”
姚姜上前一步:“六殿下农庄每亩田地能出肥田豆种一千二百斤左右,能出稻米良种三百二十斤左右,一亩田地需秧苗二千盘,约需要二至三斤良种育苗。每斤良种约六万粒,但良种要经过挑选,仅有一半能培育种苗……麦子良种每亩能收三百斤左右,每亩田地需播种……”
说完稻麦,她将蜜薯与土豆也说了一回,依旧是由收获所得到栽种所需都细细说了。
“今冬皇庄所出,开春后大约能让京城外的农人在开春后都种上良种。”
姚姜:“臣知晓农人的担忧,农人种过肥田豆种,看到收获的情形后,才能对良种有信心。且种过几次肥田豆种,明年收成才会好。”
“姚大人,”一名官员问:“农人都希望收获多些,怎会对良种没有信心?况且姚大人早于四年前便已推行良种,前些日子在京城还有农人说出姚大人的名头,也算小有名声了,还会担心良种推行不开?”
姚姜:“良种为民生民计,农人担忧乃是常态。这位大人说的是,我于四年前便已推行良种,可直到如今,真正种上了良种的所在,只有北疆……”
她将良种的传承还未能培育完好也说了一回,顺便说了良种须不停培育。
皇帝点头:“今日朕便会颁下谕令,京城内外的农户都可在良种司等候领取肥田豆种。认真栽种,等待开春,再来领取稻麦良种与青苗。”
“良种司由太子监管,望太子择选愿为大周农桑尽心尽力的司农官跟随姚姜培育良种,让我大周百姓从此都能吃饱。”
太子当即行礼:“儿臣谨遵圣谕。”
姚姜也跪下行礼:“臣谨遵圣谕。”
见前方的太子没起身,姚姜也没起身。
太子:“陛下,姚姜为司农官,儿臣再择选的人才也授为司农,与姚大人平级,姚大人教导同级官员,难免会有不服,便会导致良种推行缓慢。儿臣恳请陛下为姚姜重授官职,让其能顺利将良种推行至天下。”
皇帝缓缓地道:“太子所言有理。那按姚姜的功绩,朕该给她授何种官职?吏部有何见解?”
吏部官员小心地道:“陛下,姚大人未曾科举,但在北疆有莫大功绩,于天灾之年救民于水火,皆是寻常人不能为。因此不可沿用寻常官员的迁升法,臣见识不足,还请陛下圣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