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从小厨娘到大司农 匪石心

400. 田地账

小说:

从小厨娘到大司农

作者:

匪石心

分类:

现代言情

卫骏驰站到武官站班处去了,姚姜身旁的文官们小声说话,他们的话音极低,她也没用心去听。

但她知晓文官们看似淡定,实则都如临大敌。

一缕晨曦射入殿内,有小太监唱道:“陛下驾到。百官跪拜叩首,恭请圣安!”

文武官员都跪地迎候。

两名司殿太监此着皇帝缓步走入听政殿,皇帝在龙椅上坐下。

文武官员三跪九叩,姚姜也跟随行礼。

待第九次叩首完毕,皇帝才缓缓说道:“众卿平身。”

司殿太监又道:“陛下口谕,姚姜上前。”

姚姜敏锐地觉察到殿内忽然安静了。

实则自皇帝没来前,听政殿内有人小声说话,但在司殿太监唱了“陛下驾到”时,朝臣便不再交头接耳,殿内已安静下来。

但这时,殿内更加寂静。

姚姜缓步出列,双手平端胸前执揖礼:“臣在。”

皇帝:“姚姜,你为我大周朝第一位女外官,今日起,良种培育的重任便要交与你了……”

姚姜双手执礼,静静听着。

皇帝的话在这时并没有太多含义,仅是让朝臣都见一见大周的第一位女外官。

皇帝的话声止住,姚姜等了片刻,司殿太监小声提醒:“姚大人,快谢恩呐。”

姚姜跪下行礼,朗声说道:“臣时刻谨记下官之责,将尽心竭力,不负陛下厚望。”

礼毕立起身来,一个声音已响起:“陛下,臣有本启奏。”

姚姜退回先前所立处,看着前方走上去的男子。

那是位老臣,他走到众臣前方立住脚步,先行了个礼,直起身来才道:“臣有本启奏。”

“陛下钦点姚大人为司农,乃是我朝第一位女外官。女子为官的情形,古来未有,难免会遇上种种烦难。百姓没见过女外官,姚大人未必能服众。以臣之见,陛下还该选拔一位能为姚大人应付百姓的官员,为其挡掉许多杂事,让姚大人不为杂事烦扰,得以精心培育良种……”

姚姜听到这里,禁不住微微一笑。

那老臣不疾不徐:“姚大人若用那许多心思来应付百姓,难免分心,不能全心为陛下解忧。因此,臣认为,该再一位农官与姚大人分司各职。”

这老臣一说完,便有人接着道:“臣附议。”

“臣附议。”

……

直到第七声“臣附议”停下后,殿内方才静下来。

皇帝看向姚姜:“姚爱卿,徐大人奏请朕为你任命另一位司农来助你,你意下如何?”

姚姜早知今日必定不轻省,她微微一笑,拱手揖礼:“陛下为臣思虑,臣感激万分。但臣有一问:陛下为臣任命的这位农官,只应付杂事,并不培育良种?”

皇帝并不出言,徐大人对她拱了拱手:“姚大人,应付百姓也要花费心力,百姓见惯了男外官,又多是粗野之辈,姚大人与百姓相见甚是不妥。因此老臣才请陛下为姚大人任命一位司农官,专司处置百姓与姚大人之间杂事。”

另有一人说道:“臣还以为,陛下拨给姚大人的这位农官,还要能写奏疏,才真正为姚大人帮手。”

姚姜等了片刻,不听皇帝出言,才微笑着道:“多谢二位大人为下官思虑了这许多,但在下官看来,陛下为姚姜任命一位专司百姓事务的官员,只会让百姓的难处不能及时被姚姜得知。而奏疏我可以自行书写,不必他人代笔。只有亲自写奏,才能将农人的种种难处都陈示于陛下眼前。”

“百姓粗野不识礼数,皆因仓禀不实之故。人生在世,最为要紧的便是存活。无有能与存活相提并论的难题了。毕竟人都不在了,别的难处也随之消失。”

姚姜淡淡地道:“这世间百姓,居有其屋,耕有其田的不过十之四五,”

“姚大人,”一名官员打断:“姚大人这是说百姓无有田地?我大周共有五百二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田地,每户农家女子耕种十亩,男子耕种十八亩,你说耕者有其地的仅十之四五,那许多田地被你上下嘴皮一碰,便说没了?当真是信口开河,何其荒谬!”

这官员四十左右,立在文官当中,他对着皇帝所在拱手:“陛下,这等随意说事的无知妇人,不能担当国之横梁。让臣与其同朝为官,乃是对臣的折辱!”

姚姜等他说完了,才问:“这位大人可指教完了?”

那官员轻蔑地哼了一声。

姚姜又等了片刻,不听他言语了,方才道:“陛下,臣先前的话还未说完。”

皇帝点砂:“你接着说。”

姚姜:“这位大人家中有多少田地?可也是按这个数来的?家中下人可是不能有田地的!”

那官员一愣,回头看了姚姜一眼,没有出言。

姚姜:“陛下,臣还有一问,不知可能问得?”

皇帝:“你且问来。”

姚姜:“朝廷上一回清点各郡田亩,是何时的事?男女各自耕种的田地数目,又是何时颁布?”

皇帝:“何人能答此问?”

一名官员出列:“陛下,臣来回答。”

他对着姚姜拱了拱手:“姚大人,朝廷每隔数年都会清点各郡田亩。至于男女各自耕种的田地数目,是大周自开国时颁布,百姓按这个分得田亩,一直沿用至今。”

姚姜对着他揖礼:“请恕姚姜初来,不知大人尊姓。还请大人勿嫌姚姜粗野。”

那官员拱手还礼:“在下姓贺,任户部员外郎。”

姚姜微笑:“多谢贺大人解惑。我不说远的,仅说三十年间,大周二十九郡共经历天灾近十回,囊括旱、洪涝、蝗灾、冰雹、疠、地动,每回天灾都会有百姓为了生存成为流民。这便是百姓减少、迁徙的情形,无主田地会由官衙重新分给百姓,同时应运而生的便是田土买卖。”

“田地买卖本无可厚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