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将怀里的孩子轻轻放下,拍了拍他们的小屁股让他们自己去玩,然后转向陈雪茹回答道:
“厂里这一炉钢,准备得差不多了,估摸着就这一两天便能正式点火开炉。”
“搜集来的废铁原料也基本够用了。”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不确定,继续说道:
“不过,最近上面又有了新的指示和精神传达下来。”
“说是以后啊,要逐步推行‘吃大锅饭’,搞集体食堂。”
“意思就是一般人家以后可能就不用在自个儿家里开火做饭了,都统一到公社或者街道办的集体食堂里去吃大锅饭。”
“要真是这样……那倒是好了。”
“反正家里也不用做饭了。”
“正好可以把铁锅都捐出去支援炼钢,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她说这话时,眼神里带着一丝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旁边一直安静听着她们说话的苏远,听到“大锅饭”这三个字,忍不住轻轻地、几乎难以察觉地摇了摇头,嘴角掠过一丝无奈的苦笑。
这年头,正是“大炼钢铁”运动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
同时人民公社化也刚刚开始推行。
“大锅饭”正是其中一项备受推崇的新鲜事物,大有风靡全国之势。
而苏远心里很清楚,这一切的轰轰烈烈,也恰恰意味着,那场持续三年、极其困难的时期马上就要来了!
现在才不过是1958年,虽然一些困难的苗头已经开始隐约显现。
比如粮食供应确实已经变得比较紧缺,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但眼下好歹还能勉强吃上饭,勒紧裤腰带还能熬过去。
真正艰难困苦到极点的日子,要从明年,也就是1959年才会真正开始。
后年,1960年,情况会持续恶化,不断升温。
等到1961年的时候,那才是最难熬、最考验人的关口。
眼下这场举国上下投入的“大炼钢”运动,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即将到来的困难时期的**之一。
苏远深知这其中隐藏的巨大弊端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不过,他之前也以适当的方式向上面反映过自己的担忧,提出过一些谨慎的建议,也做出过一些努力。
但在那种高涨的热情和宏大的叙事背景下,他的声音并没有得到重视,反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之后,他也就没有再继续提这件事
了。
苏远知道,这是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有其特定的轨迹和时代背景。
个人的力量,哪怕是知晓未来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难以阻挡这种洪流般的进程。
就在苏远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旁边桌子上放着的那台老式收音机,正在咿咿呀呀地播报着新闻:
“下面播送一则气象消息.”
“近日传来报告,在我国西部地区,多地出现降水量显著减少的情况。”
“特别是滇西地区,蜀川盆地部分地区.”
听到这则气象预报,苏远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神色变得更加凝重。
那场困难时期的到来,除了有当时特定政策下人为的因素之外,连续几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也是直接且致命的原因。
持续数年、范围极广的干旱现象,是最直接、最无情的天灾。
旁边的陈雪茹心思细腻,刚才就发现苏远神情有些异样,似乎心事重重。
此时又看到他听到天气预报后紧紧皱起的眉头,忍不住关切地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
“你怎么了?”
“刚才就看你好像有什么心事的样子。”
“听到这天气预报,不过是说了几句有些干旱,你怎么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点干旱……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了吧?”
“往年也常有的事儿。”
她的语气里带着疑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苏远转过头,看着陈雪茹和同样投来询问目光的秦淮茹,他的表情严肃,声音低沉地说道:
“这不是没什么。”
“在我看来,这次的干旱,绝非往常那种短暂的天气异常。”
“它将会持续很长很长时间,不是几个月,而是会持续好几年!”
“而且这次持续的恶劣天气,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罕见的、大范围的灾害。”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因干旱而龟裂的土地。
“持续几年时间的自然灾害,粮食会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而且,这会死很多人!”
最后这句话,他说得异常沉重。
秦淮茹和陈雪茹脸上顿时露出了错愕和难以置信的神情。
她们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
她们最近也确实发现,苏远的神情好像总是有些不对劲,经常一个人独处时会露出深思和担忧的神色。
她们之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心里暗自猜
测过。
现在听他这么一说,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即将到来的天灾吧!
一股莫名的寒意悄然爬上她们的心头。
第二天一早。
苏远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去轧钢厂。
他早上出门之后,就直接开着那辆配给他的吉普车,径直前往工业部。
去年开始,国家的西部边陲地区出现了一部分小规模的动荡和叛乱,上面的部队已经派去平叛。
陈小军也没有留在四九城,而是主动请缨,加入了平叛的部队。
这种高原山地环境的平叛活动,地形复杂,不适合大规模部队压境,那样会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损失。
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动精锐的小股特种部队,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精准打击、拿下叛乱的头目,这样就能很快地将反叛平息下来。
陈小军正是这样的好手。
他带了不少从训练营里出来的好苗子,就直接奔赴西部去了。
陈小军不在身边,苏远也没想再找新的司机。
车都是他自己开,很快就到了位于城西的一机部大院外面。
现在苏远到这里已经不需要通报,门口的卫兵认得他的车和人,敬礼后直接放行。
他将车开进去停好,下车之后,很顺利地来到了杨部长的办公室。
“苏远,你来了!”
杨部长正伏案批阅文件,看到苏远推门进来,抬头看了一眼,脸上露出笑容。
他放下笔,起身热情地给苏远倒了一杯热茶。
有些兴奋地说道:
“苏远啊。”
“你上次提供的那个关于‘捆绑式推进器’的设计构想和图纸。”
“航天局那边的专家们组织了研讨会,仔细研究了之后,都非常激动啊!”
“大家反复论证,感觉你这个思路非常新颖,可行性极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现在相关部门正在抓紧时间,根据你的图纸进行深入研究和细化,争取尽快进行生产试验。”
“你这次,可是又立了一大功!”
“总是在大家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方向和极具启发性的提议!”
杨部长的语气充满了赞赏和欣慰。
就在今年,根据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
原本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进行了合并,成为了新的第一机械工业部。
而在两年前成立的第三机械工业部
,是专门从事核动力和核武器研究的绝密部门,现在顺势改称为第二机械工业部。
之前,苏远还应邀去过新的二机部。
和二机部的顶尖专家们,共同讨论过一些关于核能研究的前沿课题。
在那之后,二机部甚至打报告申请过,想要特调苏远正式加入到核能研发的核心小组中去。
不过这个请求被苏远以轧钢厂工作繁忙且自身专业方向略有不同为由婉拒了。
现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国内和北边老大哥**熊那边的关系,已经变得有些微妙和紧张起来。
高层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科技发展绝对不能长期依靠其他人的帮助,必须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很多高精尖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设立专门的攻关小组,下定决心要进行自主研发。
去年,**熊那边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射程达到了惊人的八千公里,几乎涵盖了半个地球!
这件事在世界上造成了极大的轰动,让西方世界都为之震惊和恐慌。
这也直接促使了世界上其他有能力的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财力,到洲际**这项战略武器的研发竞赛上。
国内自然也没有例外。
迅速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洲际**研发小组,决心要搞出自己的“大国长剑”。
这几年,苏远在工业领域的诸多前瞻性研究和无私提供的帮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内一些工业部门的现状,打下了一些基础。
不过在世界上,西方阵营对华夏的技术封锁依然极其严密。
别说高端敏感的军事技术了,就是很多普通的民用技术,也通过各种苛刻的条款和禁运清单,严防死守,阻止华夏购入和研究。
国内新成立的核能研究小组和洲际**研发小组,可以说都是从零起步,白手起家。
虽然知道**熊已经研发并成功发射了洲际**,但那玩意到底是怎么设计、怎么制造、怎么实现那么远射程的。
具体的技术细节国人根本无从得知,完全是在黑暗中摸索。
而前不久,苏远适时地提供了关于“捆绑式推进器”,也就是多级火箭的第一级推进器的设计理念和关键图纸。
这份图纸在二机部下属的航天相关机构研究了之后,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和轰动,仿佛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听到杨部长这么说,苏远并没有感到意外。
他现在拿出来的是方向性的指引和关键思路。
现在国内在这方面起步确实比较晚,基础薄弱。
想要真正研发出成熟可靠的产品来,还需要时间积累和技术攻关,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也没办法揠苗助长,之前苏远就想到过这种事。
他不会也不能将超越时代太多的东西直接拿出来,揉碎了喂给别人,那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不过,在国内科研人员完全没有头绪、陷入困境的时候。
利用自己的知识,给对方指明一个正确可行的方向,提供一些关键点的启发,这还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就算是之前关于“大蘑菇”**的研发探讨。
苏远同样采取的是这种策略。
在关键节点提供思路启发,而非大包大揽。
不过相对于洲际**的完全白手起家,“大蘑菇”的研发,国内倒是相对平稳和顺利不少。
毕竟早先有一些在国外有过相关学习和研究经验的专家,克服重重困难归来。
带回了一些宝贵的基础知识和经验。
,是专门从事核动力和核武器研究的绝密部门,现在顺势改称为第二机械工业部。
之前,苏远还应邀去过新的二机部。
和二机部的顶尖专家们,共同讨论过一些关于核能研究的前沿课题。
在那之后,二机部甚至打报告申请过,想要特调苏远正式加入到核能研发的核心小组中去。
不过这个请求被苏远以轧钢厂工作繁忙且自身专业方向略有不同为由婉拒了。
现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国内和北边老大哥**熊那边的关系,已经变得有些微妙和紧张起来。
高层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科技发展绝对不能长期依靠其他人的帮助,必须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很多高精尖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设立专门的攻关小组,下定决心要进行自主研发。
去年,**熊那边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射程达到了惊人的八千公里,几乎涵盖了半个地球!
这件事在世界上造成了极大的轰动,让西方世界都为之震惊和恐慌。
这也直接促使了世界上其他有能力的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财力,到洲际**这项战略武器的研发竞赛上。
国内自然也没有例外。
迅速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洲际**研发小组,决心要搞出自己的“大国长剑”。
这几年,苏远在工业领域的诸多前瞻性研究和无私提供的帮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内一些工业部门的现状,打下了一些基础。
不过在世界上,西方阵营对华夏的技术封锁依然极其严密。
别说高端敏感的军事技术了,就是很多普通的民用技术,也通过各种苛刻的条款和禁运清单,严防死守,阻止华夏购入和研究。
国内新成立的核能研究小组和洲际**研发小组,可以说都是从零起步,白手起家。
虽然知道**熊已经研发并成功发射了洲际**,但那玩意到底是怎么设计、怎么制造、怎么实现那么远射程的。
具体的技术细节国人根本无从得知,完全是在黑暗中摸索。
而前不久,苏远适时地提供了关于“捆绑式推进器”,也就是多级火箭的第一级推进器的设计理念和关键图纸。
这份图纸在二机部下属的航天相关机构研究了之后,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和轰动,仿佛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听到杨部长这么说,苏远并没有感到意外。
他现在拿出来的是方向性的指引和关键思路。
现在国内在这方面起步确实比较晚,基础薄弱。
想要真正研发出成熟可靠的产品来,还需要时间积累和技术攻关,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也没办法揠苗助长,之前苏远就想到过这种事。
他不会也不能将超越时代太多的东西直接拿出来,揉碎了喂给别人,那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不过,在国内科研人员完全没有头绪、陷入困境的时候。
利用自己的知识,给对方指明一个正确可行的方向,提供一些关键点的启发,这还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就算是之前关于“大蘑菇”**的研发探讨。
苏远同样采取的是这种策略。
在关键节点提供思路启发,而非大包大揽。
不过相对于洲际**的完全白手起家,“大蘑菇”的研发,国内倒是相对平稳和顺利不少。
毕竟早先有一些在国外有过相关学习和研究经验的专家,克服重重困难归来。
带回了一些宝贵的基础知识和经验。
,是专门从事核动力和核武器研究的绝密部门,现在顺势改称为第二机械工业部。
之前,苏远还应邀去过新的二机部。
和二机部的顶尖专家们,共同讨论过一些关于核能研究的前沿课题。
在那之后,二机部甚至打报告申请过,想要特调苏远正式加入到核能研发的核心小组中去。
不过这个请求被苏远以轧钢厂工作繁忙且自身专业方向略有不同为由婉拒了。
现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国内和北边老大哥**熊那边的关系,已经变得有些微妙和紧张起来。
高层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科技发展绝对不能长期依靠其他人的帮助,必须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很多高精尖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设立专门的攻关小组,下定决心要进行自主研发。
去年,**熊那边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射程达到了惊人的八千公里,几乎涵盖了半个地球!
这件事在世界上造成了极大的轰动,让西方世界都为之震惊和恐慌。
这也直接促使了世界上其他有能力的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财力,到洲际**这项战略武器的研发竞赛上。
国内自然也没有例外。
迅速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洲际**研发小组,决心要搞出自己的“大国长剑”。
这几年,苏远在工业领域的诸多前瞻性研究和无私提供的帮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内一些工业部门的现状,打下了一些基础。
不过在世界上,西方阵营对华夏的技术封锁依然极其严密。
别说高端敏感的军事技术了,就是很多普通的民用技术,也通过各种苛刻的条款和禁运清单,严防死守,阻止华夏购入和研究。
国内新成立的核能研究小组和洲际**研发小组,可以说都是从零起步,白手起家。
虽然知道**熊已经研发并成功发射了洲际**,但那玩意到底是怎么设计、怎么制造、怎么实现那么远射程的。
具体的技术细节国人根本无从得知,完全是在黑暗中摸索。
而前不久,苏远适时地提供了关于“捆绑式推进器”,也就是多级火箭的第一级推进器的设计理念和关键图纸。
这份图纸在二机部下属的航天相关机构研究了之后,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和轰动,仿佛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听到杨部长这么说,苏远并没有感到意外。
他现在拿出来的是方向性的指引和关键思路。
现在国内在这方面起步确实比较晚,基础薄弱。
想要真正研发出成熟可靠的产品来,还需要时间积累和技术攻关,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也没办法揠苗助长,之前苏远就想到过这种事。
他不会也不能将超越时代太多的东西直接拿出来,揉碎了喂给别人,那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不过,在国内科研人员完全没有头绪、陷入困境的时候。
利用自己的知识,给对方指明一个正确可行的方向,提供一些关键点的启发,这还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就算是之前关于“大蘑菇”**的研发探讨。
苏远同样采取的是这种策略。
在关键节点提供思路启发,而非大包大揽。
不过相对于洲际**的完全白手起家,“大蘑菇”的研发,国内倒是相对平稳和顺利不少。
毕竟早先有一些在国外有过相关学习和研究经验的专家,克服重重困难归来。
带回了一些宝贵的基础知识和经验。
,是专门从事核动力和核武器研究的绝密部门,现在顺势改称为第二机械工业部。
之前,苏远还应邀去过新的二机部。
和二机部的顶尖专家们,共同讨论过一些关于核能研究的前沿课题。
在那之后,二机部甚至打报告申请过,想要特调苏远正式加入到核能研发的核心小组中去。
不过这个请求被苏远以轧钢厂工作繁忙且自身专业方向略有不同为由婉拒了。
现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国内和北边老大哥**熊那边的关系,已经变得有些微妙和紧张起来。
高层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科技发展绝对不能长期依靠其他人的帮助,必须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很多高精尖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设立专门的攻关小组,下定决心要进行自主研发。
去年,**熊那边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射程达到了惊人的八千公里,几乎涵盖了半个地球!
这件事在世界上造成了极大的轰动,让西方世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