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颜倒没乱夸口,她还真有这个手艺。
当初在知州府里和女先生学了这门绘画手艺,多是用来自己在屋里练习巩固画花鸟,或是给其他丫鬟们画肖像。
后来二娘子备嫁妆时要给婆婆的婆婆送一盏十二面的大纱灯作贺寿的礼,酬劳不少,足足三十两,引得不少掌柜都想接这单子生意。
可后来就急转直下了,只因她要求多又杂,又要仕女图、又要花鸟面,最后甚至想要一个面一张花样。
这就算了,还一会一个想法变化,早起或是这样,到了翌日又变成了那样,总之城里大大小小的作坊画匠都被她烦扰怕了,到后来竟无人敢接她这单生意。
就在二娘子抱怨这整个州城居然无一个能人时,彩玲将她推了出去,说朱颜的画也很好,还给她和其他小丫鬟们画了像,连府里的女先生看了也说好。
结果就是二娘子将三十两银子和纱画的任务交给了她。
后来朱颜问彩玲,她居然说反正她会画画,又有银子赚,而且有了替二娘子作纱灯的名头晚上就不用去守夜了,多好。
后来经过两三个月,无数次修改,二娘子终于是点了头。
这段经历简直让她当时甚至一度再也不想提笔。
现在却格外感谢当时,若不是她坚持下来,现在还没这个底气说出这句话。
“说来有些抱歉,方才我就站在棚子外头,无意间听到了二位的对话。”朱颜先道歉,再续上方才的话题,“若我猜的不错,宋公人去问的地方,画匠是否都给您的说法都是做不了?”
这不是废话嘛。
宋监工有些不耐烦,“既然你都听到了,自然如此。”
“我能补,也不会坏了您的生绢底,只是颜料和贴金的材料要您出,还得给我五十文。”
其实并不是做不了,只是工钱造价太高了。朱颜在心里猜测。
鱼灯分好几种,好的使用生绢作底、矿物颜料绘色、还会沥粉贴金。也就是用蛤粉和浓骨胶混合后,沿着鱼鳞片挤出隆起的轮廓,这样一来,夜里的鱼灯便会看上去金光闪闪。
当时二娘子的十二面纱灯,做的就是这个手艺,她自己琢磨,把握不好蛤粉和骨胶的比例,要不就是硬了揉了纱面,要不就是稀软灯一烤就往下淌,硬是做坏了十几张绢。
还是彩玲给她出主意,让她告假一日去外头找做灯的画匠取取经。
也就是州府小姐才不在乎坏的那些生绢,否则浪费的那些换成钱都够她现在两月的房屋租钱了。
次一些的用楮皮纸或是宣纸,用的也是植物颜料,最后刷上桐油防水即可。
画匠们给这样那样的解决法子,宋监工却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补救,只有可能他这个鱼灯用生绢贴的底。
而且他都问了一圈,显然沥粉贴金的手艺有人会,但没人敢轻易冒着破坏生绢底布的风险去做,因此必然会抬高价格,让宋监工知难而退即可。
不过,看宋监工的模样,似乎不像买的起生绢鱼灯的样子。
也不晓得她赌对了没有。
白面青年觉得她年纪轻轻的说大话,又好奇,又狐疑道:“你这小娘子,几家大铺子的画匠都没法子,你怎地会补?而且你都没看到鱼灯,怎么晓得是生绢做的底?”
“这个不好告知郎君。”朱颜看他长相衣着就晓得他是哪家富户里的,对他客气了些。
转头看了宋监工,也不催,“我在乔家灯笼铺里上工,若是找不到,便是在酒缸巷子家里,宋公人若要找我,就让我官人带个话就成。”
“乔家铺子?”白面青年就问,“之前没见过你啊?”
一副对街面事很熟的模样。
朱颜就说:“我姓朱。尹娘子有了身孕,暂时回家养孩子去了,我就是替了她的活。才去没几日,郎君没见过正常。”
白面青年哦了一声,又提及了话头:“尹娘子的老虎灯画的最好,去年我还给邝州的几个表侄带了去,都欢喜的不行。你擅长什么?”
“我不如尹娘子,不过花鸟鱼虫画的尚可,人物也还行。”朱颜回答。
心里却有些诧异,邝州,莫不是升元县吧。
没听见宋监工说话,朱颜也不追问,与站在一旁旁观半晌的邵远说了两句家事,就向两位告了辞,转身从桥上走了。
回了酒缸巷子,天色依然还早,不过东面屋里却热闹。
庄嫂子瞥眼看到朱颜进了院门,就乐呵呵地站在门口同她招呼。
原来是庄嫂子的闺女春桃放了一日假,回了家来。
一墙之隔,东次屋厢房里热热闹闹,传出来的都是庄嫂子母女的说笑声。而隔壁的梁娘子冬云母女俩静悄悄的,半点声响也无。
夜里依旧是煮了粥,拦了卖豆腐的担子要了一块预备用酱拌着吃。不过她带了碗,不需要绑油纸和扎绳。
正装着,就见庄嫂子端着空碗出来要半块豆腐。
豆腐郎见最后一板的两块了,于是提出让庄嫂子买一整块,他好早些回去吃晚饭。
谁料庄嫂子摆头:“吃不完吃不完,就要半块。”
豆腐郎就看到朱颜这边。
朱颜给了两个钱就走:“我也吃不完。”
她两日才挣二十个钱,在挣一笔大的之前,她不打算乱花了。
庄嫂子看她碗里的一整块,又看了眼自己碗里的半块,略有些挂不住脸。她对豆腐郎说:“最后一块,算三文钱,我要了。”
豆腐郎虽然着急卖空,可这样贱卖他也不舍得,于是摇头就要走。
庄嫂子又同他拉扯几句,旁边有在门口带小孩的妇人看不下去了:“张家大嫂子,你也太抠门了,卖豆腐的那几个子的便宜你也要占。”
谁不晓得撑船打铁卖豆腐三大苦,起早贪黑又是重劳力,为的就是挣那几个苦钱。
庄嫂子也是个泼辣人,回瞪过去:“就你好管闲事!苦不苦的又不是你挣。”
豆腐郎怕了这些口舌厉害的妇人,顾不得拉扯,赶紧推着车走人。
庄嫂子进了东次屋厢房,坐在通铺床上的春桃嗑着瓜子儿说她:“娘也真是,买一块就是了嘛,才几文钱,非要半块,招人笑话。”
南屋新住进来的朱娘子俩人都要吃一块,就她娘丢人,家里四张嘴才买半块。
庄嫂子替她省钱攒钱,还落不到好话,顿时脸拉了,将碗重重的放在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