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七零文工团日常 米花白

72. 激情澎湃大学热

小说:

七零文工团日常

作者:

米花白

分类:

古典言情

青江大学始建于一九二零年,经历过中苏共管时期、军阀割据时期、日伪时期以及新中国四个不同的时期,建筑风格多样。就拿如今的大门来说,明显的苏联建筑风格,只是看起来十分破败,几人也没嫌弃,先是小夫妻俩抱着灿灿来了张合影,再是单人照,关家康和梁秀英又合影,再照单人的,一个多小时,或分散了或合一起的,拍了不知道多少张照片。

最后还请从校门出来的老先生,帮着拍了张大合照,这才结束了拍照流程,往学校走。先去了中文系,找老师说走读的事儿。中文系是个大系,在学校的东北角,有一处三层的老楼,民国时期的红砖建筑风格,外墙爬满了爬山虎。

本想挨个办公室去找的,谁知刚进去,就见一推开门往外走的中年人,瘦高的个儿,寸头,戴着个大黑框眼镜,见到两老两少外加一个孩子的组合,愣了一瞬,这才问:“学生?来报道吗?”

章清云笑着点头:“对,老师,我是这届中文系文学专业的章清云,提前来报道,也是有事情想问问学校。”

中年人推推眼镜,对着几人点头:“进来吧,我叫丁墨雨,是中文系的主任。”

章清云跟在后面,笑着将走读的事儿说了:“丁主任,您也看到了,家里的孩子还小,离不了人,爸妈身体也不好,总不能把孩子就这么扔家里不管。不知道能不能走读?您放心,一定不耽误学习。”

丁墨雨皱眉,想起了前几天,其他系的新生抱着孩子来报道的事儿,边让坐,边犹豫着道:“这样,你说的情况我知道了。不过宿舍已经分配好了,你先去办理入住。中午怎么也要在宿舍休息的吧?至于能不能走读,我得去问问校领导,有消息了给你答复,怎么样?”

章清云一想也是,这一届学生基础差,课程安排肯定紧,中午不一定有时间回家。她答应了一声,问清了宿舍的方向,顺便在系主任的介绍下,办了入学手续,这才离开。

早来了三四天,没想到宿舍已经有人了,是位二十八岁的大姐,齐耳短发,见了一行人十分热情,又是帮着擦床板,又是倒水的:“我叫路秋,是南边考过来的。我们那小地方,火车不准点,有时候能晚个一两天,我干脆提前过来了。”

听说章清云是本市的,提前来是为了打听走读的事儿,特别的羡慕:“我家里三个孩子呢,这一上大学,都扔给婆婆了,小半年都见不着面。”

章清云安慰了几句:“走读的事儿八成能办成,到时候秋姐您将孩子接来也行,或者让您婆婆带着孩子过来住两天。”

说着话,顺便观察宿舍。宿舍靠南,是个八人间,除了四架高低床,进门右手边还有一个柜子,分成八隔,名字也都写好了,左手边是一张长桌子和两把椅子,给大家放东西用。

床铺收拾好了,起身跟路秋说了一声,一行人又去机械自动化专业看了看。两个专业离的还挺远,一个在东北角,一个在西南角,正好在俩对角线上。想起网上那个大学异地恋的笑话,章清云忍不住咯咯咯直乐。

和中文系差不多,系主任也没第一时间给办走读,说是要考虑考虑。不过关百钺名气不小,毕竟是在报纸上发表过机械类相关文章的人,系主任当场认了出来,还特意指出:“你的语文作文是满分,被报社要走说是要发表的。这在咱们物理系十分难得,中文系那里要了你好几次,都被我推了。你的数理化可也是满分,人才就该学习数理化嘛......”

关百钺:“......”第一世的古文功底,总算是有些用途。

系主任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振奋人心的话,还让关百钺做物理和英语卷子。

关百钺:“......”不仅学生特殊,这届的老师也挺特殊,估计常年不教学,如今乍然恢复工作,瘾上来了,报名还带考核的。

花了一个小时做完,系主任直接宣布关百钺英语免考。

行吧,花一个小时,免去四年学英语的麻烦,也不亏。一行人办理完入学手续,又去关百钺的宿舍收拾。关百钺宿舍倒是没人,呆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出来了。

看着大学里来来去去散发着青春朝气的大学生,关家康眼睛里都是惊喜,紧紧握着梁秀英的手。梁秀英莞尔一笑,也想起了年轻时上大学的时光。

关家康:“该好好庆祝的,我请客。”

“苏联饭店?”梁秀英提议,“上次没去成,今儿咱们一家子去好好吃一顿。”

没人反对。进了苏联餐厅,关家康连着点了四个大菜,还要点伏特加,被梁秀英拦了:“灿灿还在呢,不喝酒。咖啡吧,好久不喝了,再给灿灿点个栗子蛋糕。”

作为第一次来西餐厅的小土包子,自进来,关灿灿小朋友的眼睛就睁得滴溜溜圆,盯着墙上的装饰画和头顶的玻璃吊灯看个不停,“妈妈,城堡,城堡”,这是以为进了童话故事里的城堡呢。

梁秀英:“这是餐厅,灿灿,来,吃栗子蛋糕了,尝尝好不好吃。”

餐厅里还是那些人,有人认出关百钺,起身过来打招呼。好久不见的古美和沈洲也来了,古美是知道大院的事儿的,见了关父关母格外的热情:“叔叔,阿姨,出来玩儿啊?”

自从恢复高考,沈洲便有些不舒服,见了关百钺和章清云也没什么表情,拉这个脸,十分不高兴的样子。古美怕他开口得罪人,没说几句话就拉着人走了。远远还能听到她教训沈洲的声音,“人家考上大学是人家的本事,你就算是心里酸死了,也不能挂脸......”

章清云莞尔,没理这个小插曲,一旁的灿灿是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埋头一个劲儿吃蛋糕。吃完哼哼唧唧的还想要,章清云不觉得多吃蛋糕是好事儿,便没理。

小姑娘朝着爷爷关家康撒娇:“爷爷今天没吃蛋糕,买一个回家,给爷爷吃。”

关家康笑得格外慈祥:“灿灿买回去是给爷爷吃啊?”

关灿灿煞有介事的点头:“对,爷爷吃,爷爷要是吃不完,我......我再帮爷爷收底儿。”说完两只小手对着手指,心虚地偷瞄爸爸妈妈,见两人没反应,这才又仰起脸,冲着爷爷讨好的笑。

做爷爷的,本来就隔辈儿亲,如今哪里受得了这个。如今的天儿放上两三天也不会坏,关家康干脆买了两块,一行人这才离开苏联餐厅。

走读的事儿是正月十九下午办成的。一早,学校就出了正式的公告,说是鉴于这届大学生年龄、家庭差距大,有走读需要的同学,务必于今日到各院系报名,下午四点开会确认,之后会派发走读证等等。

一贴出来,中文系三十六个学生里,申请走读的就有五人,都是拖家带口,没办法住校的。章清云的宿舍里还有一个,也是本市的,还是钢铁厂的职工,叫叶荣,家里四个孩子,大的都快小学毕业了,小的还不到一岁,得每天吃奶。作为孩子妈,叶荣就要每天回去给孩子喂奶。

下午四点,各院系统一给走读生开会,强调安全的问题。丁主任道:“白天还好,晚上回家至少得两个人,如今学校外面的治安堪忧,大家要是不能保证两个人一起回家,就不能申请走读。”

五个走读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说起了小话。这个说我住哪儿哪儿哪儿,那个说我住这个胡同,章清云根据每个人的地址,在纸上画出了大概的地图,五个人各抒己见,很快安排好了晚上回家的路线。

作为家最远的,叶荣还是有一段儿要单独一个人走,危险依然存在,她干脆道:“我让我男人提前到咸水胡同那里接人,这样就不是一个人回家了。”

丁墨雨推推眼镜,指着倒数第二远的男生道:“雷泉,要是叶荣的丈夫没来,你得保证先送女同志回家,这个可以吗?”

雷泉点头,丁墨雨又说了走读吃饭的事儿。如今在大学吃饭是有补助的,要是早饭和晚饭不在食堂吃,需要和学校报备,学校就不用准备这些人的粮食,每个月将省下来的粮食换算成钱,打到大家的卡上。

事情完美解决,走读的事儿才算正式落定。

领课本、抄课表,等回到家一对,好嘛,关百钺竟然大晚上还有课,还是专业课。一周七天,有三天要上到晚上九点。

章清云觉得不可思议,关百钺忍不住笑:“理工科嘛,肯定没你们中文系轻松。”

轻松不轻松的,大学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每天六点起床,这么早,苏大婶儿不是住家保姆,肯定到不了的,两人六点半出发,先去大院儿食堂买早饭,通常是俩包子之类的,在大院儿里走着就吃完了,出了大院儿再骑车去学校。

中午谁有时间就回来,没时间就呆在学校。一般晚上六点章清云会到家,关百钺有三天得到九点半,其余时间都能跟章清云一起。

其实和上班差不多,只不过章清云有两年没上班了,乍然这么着,前两天还有些不适应,不过打着呵欠到学校,连着两天都能看到,路灯下,边读书边跺脚搓手取暖的同学。章清云瞬间觉得,什么不适应,都是矫情。

看看这些自虐般学习的同学,章清云第三天快速进入状态,成为了极度渴望知识的同学中的一员。

正式上课了才知道,如今的大学,跟后世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中文系三十六个人,分属三个不同的专业,章清云和路秋以及其他六个人,是文学专业,算是中文系的小专业。另外二十人是新闻专业,是中文系的第一大专业。剩下八人是古典文献专业。

三个专业上课,基本固定在中文系的楼里。二楼就是上课的地方,大课在中间的大教室,另外有三个小些的专业课教室,可以分开小班教学。最后还有一间自习室,觉得会的同学可以不听,直接去自习室自习。

三楼有图书室,中文系的同学凭借学生证,可以借阅两本书。当然,一些还属于敏感书籍的外国文学名著,只可以在图书室阅读,不能借出来。不过这已经让知道消息的大家兴奋了,一下课就往图书室跑。

“天哪,有全套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呼啦啦,听到的全跑到三楼的图书室,一时人都快挤不下了。

章清云也去看了,没抢到被后世称为“网格本”的名著系列,只选了两本史书,吕思勉先生的《白话中国史》以及《先秦史》,算是配合着课程借的书。其他同学也都借了,一行人很快又下去二楼上课。

上课的老师呢,从英语老师、历史老师到政治老师,来来去去的,不停变换,学生们要是想学,可以一整天不挪窝。

当然,这肯定是不允许的,用丁主任的话说,“学的时候该学,玩儿的时候也要拼命玩儿。”起码从课表看,大学里每周还有两节体育课,课程安排也是很合理了。

中午需要去食堂吃饭,青江大学如今只两个食堂,大食堂和小食堂,取名十分朴素,完全按照建筑面积命名。大食堂没凳子,只放了几个圆桌,同学们需要站着吃饭。同时大食堂又兼具了大礼堂的作用,开会、放电影、文艺汇演等,都可以安排在大食堂举行。

小食堂就是专门的食堂了,有桌子、椅子,一般同学们吃饭都是来这里吃。

菜是分等级的,纯素材例如炒土豆丝儿、熬白菜、萝卜丝这些,都是五分钱一份儿;小荤,例如西红柿鸡蛋、麻婆豆腐这些稍微带点儿荤腥的,就得一毛钱一勺了;肉多的就贵了,一毛五一份的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这些;纯肉的例如红烧肉、四喜丸子,更贵,两毛钱一份儿。这些菜在青江有一个说法,叫硬菜。

吃硬菜的同学不多,大多是一素加一个小荤,最多换成一毛五的肉菜,就这还是比较奢侈的。大部分同学家里条件都不好,想着省下一些,好补贴家里。

不过章清云和关百钺都不是为难自己的人,自然天天有硬菜了。中午去宿舍休息,宿舍已经住满了人,最早来的路秋很自然地成了宿舍长,真正午休的并不多,都坐在床上,翻着从图书室借来的书,孜孜不倦地读。

晚上和关百钺一到家,灿灿就迎上来。一天没见父母,亲香的不行,抱抱这个又抱抱那个的,忙得很,还不忘指着外面:“出去,出去。”

关家康和梁秀英还有研究工作,白天肯定是拘着孩子没让出去。

行吧,一天没见了,陪孩子的时间总得挤出来。

两人放下东西,抱着灿灿满大院儿溜达,教孩子认各种树木花草,最后还带着去外面看公交车,灿灿一路都笑得可开心了,见了人就叫叔叔阿姨,露出个大大的笑脸,十分喜人,谁见了都忍不住搭话。

“叔叔您吃了吗?”

“真是喜庆孩子。”

“阿姨您回家吃饭啊。”

“这孩子怎么这么逗呢。”

是啊,怎么就这么喜欢笑呢,见了谁都能笑眯了眼。出去了,指着大车一个劲儿喊,“车,大车车。”

抱走吧,孩子不愿意回去,没办法,关百钺一边儿逗孩子,一边说起了学校的事儿。自动化那里上课更绝,整个专业才十八个人,中午有人专门给打饭的,吃完有专人帮着刷饭盒,学生们只要全心学习就行。

不要以为学习就简单,耽误了成十年,有些物理基础差的,连重力公式、如何根据参照物计算速度都听不懂,老师得现出题,将每个人的底摸清楚,因材施教。物理如此,更不要提高数了,简直跟天书一样,有些人要直接从高中数学补起。

章清云:“那是比我们文学专业复杂。”

关百钺点头:“可不是,这一届学生,难。”

听说中文系开放了外国名著阅读,关百钺叹气:“等着吧,中文系图书室会被大家挤破头的。”

七点,天都黑了,笑了一路的灿灿才肯回家。

如此一个星期下来,梁秀英忍不住关心:“学校中午的伙食怎么样?吃的好不好?要不要中午给你们送饭?”

关百钺笑:“就是山珍海味,大家也吃不出味儿。一个个恨不得不吃饭地看书,就连上厕所,都还拿着小纸条背单词呢。不过伙食也还行,能吃饱。早上和晚上都回来吃,不用送饭这么麻烦。”

章清云也跟着道:“我有个同学,直接买馒头,夹上菜在路上吃,一路吃完就回图书室看书,能看到熄灯赶人了才回去,为了少上厕所,水都不怎么喝,刻苦得很。”

关家康摇头失笑:“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不用这个样,学习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你们要有终身学习的准备。如今知识不说日新月异吧,总是不断进步的,我和你妈也还需要翻译国外的著作,更新知识呢,你们啊,不用急。”

章清云跟着点头,嘿嘿嘿笑着打听:“爸,你们翻译有钱拿没有?”如今的稿费,相对于物价水平而言,还是挺高的。

关百钺眼前一亮,目光灼灼地看向关家康。

关家康失笑:“这是惦记赚钱呢?想赚钱也行,我和你妈那里有最新的机械方面的教材,德文、俄文、英文的都有,你要是感兴趣就去翻译,能不能出版就看你的本事了。”

关百钺一个劲儿点头,章清云也明白关百钺想干什么了,这是第一桶金啊,她鼓励道:“那你加油!我学文学,大二、大三也要发表文章的,到时候我写长篇,咱们一起赚钱。”

“吃栗子蛋糕,妈妈,买栗子蛋糕。”在一边玩积木的灿灿接了一句。

好吧,没钱也得给小祖宗买。顺便再去书店看看,买些中德、中俄或中英辞典,估计关百钺翻译文献的时候要用。

从书店出来,章清云拿着中英辞典,忍不住低声问:“也就是说,如今你们是缺教材的了?”

关百钺点点头:“对,以前只在一些苏联援建的厂子里,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那会儿,开过机械自动化的学习班,有粗浅的材料,不过应该也过时了。其他成系统的教材都没有,要是能把国外大学的教材翻译过来,稿费应该不低。”

章清云眼睛亮晶晶的,关百钺失笑:“你想啊,一本书,少说也得二三十万字吧,按千字十块的价格算,三十万字就是三千块,更何况有爸妈在,千字十块还是少的,这么专业的教材,怎么也得千字十五,那就是四千五了。”

发财了!要知道,改开后,最开始港商来鹏城投资,五六万就能建一个厂子,四千五很不少了。再说,四年大学时光,怎么也能翻译两三本教材吧?

章清云嘻嘻嘻的笑:“我争取四年发表三篇长篇,目标一万块!这样咱俩一毕业,各自就是万元户了!”

关百钺:“......”真是好久没听过的词儿了,万元户,怎么这么想笑。

想笑不想笑的,反正成了全职学生,就认真学吧。一天天的往返学校和大院儿,对于路上的变化,感知是最快的。

三月二十七日,周一,和同学一起回家时,章清云眼尖的发现,有人在摆摊儿卖烤红薯。虽然不是很明显的位置,在胡同里面,但看着一个个拿着烤红薯出来的人,章清云还是跟大家说了一声,光顾了这个人的生意。

本来是件小事儿,谁知翌日下午,辅导员就来找章清云谈话,就她支持投机倒把,在路上购买烤红薯的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如今的主论调是,大运动是正向的是积极的,是七、八年就要搞一次的,谁敢大意。章清云从后世来,知道日后的变化,可辅导员不知道啊,她十分的语重心长。

“清云,能考上大学不容易,别因为这些小错误,影响日后的工作分配。投机倒把是不对的,是应该受到批判的。而你作为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最有知识的人,是要坚决和这种人划清界限的,明白吗?”

巴拉巴拉的,教育了章清云一个小时。内心里,章清云骂了那个告密的人一顿,不过心里也警醒了,如今的环境还没完全开放,远不是放飞的时候。

之后,只要是关百钺晚上不上课,两个人就结伴回家。在五个走读生规划的路线里,她家最近,是第一个到家的,和关百钺单独行动也不影响其他人结伴。

关百钺知道这件事后,主动跟教授说明情况,下午下课先送章清云回家,之后再回来上课,“我一个大男人,一个人来回没事儿。”

两人都没打算追究是谁告密的,没用,在那个人的心里,他或她是在挽救章清云,挽救同学,观念不同罢了。以后熟了,认清了每个人的脾性,少接触就是了。

一日讲《中国古代史》,讲到春秋晋国,提到晋文公,历史老师兴致很高,显然十分推崇晋文公。老师姓刘,是个妙人也是个牛人,能徒手画春秋战国地图的那种。而且不用看讲义,能滔滔不绝讲上一个小时。

这日就是,将晋文公的生平讲透了之后,忍不住插入了‘相敬如宾’的小故事:“相传晋国有一个叫郤缺的人......”说着在黑板上写下郤缺的名字,又插入了郤字的由来,姓氏的划分等等,巴拉巴拉讲了半个小时。

等下课了,路秋一脸的头大:“为啥中文系还要学历史?”

“文史不分家嘛。”章清云打趣,“小故事总听懂了吧?”

路秋挠头,有同学打趣:“那自然是懂的,就像咱们章美女,在学校也有一位相敬如宾的爱人的。”

同学们哦哦哦的叫,章清云倒是不害羞,摆摆手:“我啊,在感情上可不提倡相敬如宾,爱情嘛,先得甜如蜜,然后结婚生子,之后才进入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阶段。可惜,这么多天下来,我还没去过我家那位的学院呢,估计早晚也是个相敬如宾。”

没想到这话让教美学的老师听见了,这是位五十岁的小老太,十分优雅知性,还没讲课呢也凑趣:“虽说距离产生美,可永远都是距离没有交集,那就不是美,是形同陌路了。咱们刚开学,学习任务还不重,大家不要把自己逼那么紧。该回家和爱人团聚的就团聚,该休息的就休息,学习是长久的事,不是一天能完成的......”

可能是今天提到关百钺的次数有些多,中午吃饭的时候竟然遇上了。四人的饭桌,除了关百钺和他旁边的两名男生,剩下的一个,居然是位漂亮的女生。

章清云:“......”她怎么记得,关百钺说过,他们专业就没有女生来着?呵呵笑了两声,章清云一脸的似笑非笑。

关百钺的第六感还是很灵敏的,第一时间看过来,又极其迅速地起身,端着饭盒大步过来,满脸都是宠溺:“怎么没打肉?我去给你打一份。”

周围的同学嗷嗷嗷地叫唤,又拍桌子又吹口哨的,惹得食堂的人都往这边看。

章清云:“......”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明明是合法夫妻,怎么搞的跟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