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打秋风 逢仙子

11. 红薯

小说:

打秋风

作者:

逢仙子

分类:

穿越架空

第十一章:红薯

杏花村口,暮色四合。

天色渐晚,福芝不敢让几人摸黑上路,即便还没见到村长,还是决定将几人先送回去。

崔巍独自站在雪地与倾倒的古树之间,遥遥地看着开裂的大地,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身后的夕阳将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猎猎罡风掀起大氅的衣摆,刚抽条的少年人,却散发着一种沉稳的气势。

离开前,福芝想了又想,还是拿出揣在怀里烤得滚烫的红薯,仔细又仔细地用手帕将其包好。

她踟蹰着上前,不由分说地把东西塞进崔巍手中。

她一家人快饿死时,是崔巍让她进了国公府的大门;

她村里的邻里亲朋受灾时,也是崔巍带着粮食和药材来救援。

福芝不知要如何感谢他才是,只是觉得自己要还这位的,只怕数也数不尽。

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她一直以来这样做的。

“崔公子,拿着吧……暖暖手也是好的。”

或许是得到的和付出的差距太多,福芝也有些不好意思。

崔巍只是收下红薯,点了点头,并不言语。

*

一行人来得匆忙,走得也匆忙,但少了来时的物资,回程的脚程要快上许多。

众人穿过泥泞的乡道,走到方才停放的马车旁。

即将离开的时候,崔巍鬼使神差地回头,看见那个小小的身影还站在倒塌的大树旁,她头上的红绸小小的一点,却比远处的夕阳更鲜活。

萧瑟、沉重,甚至杂乱,这幅一点也不美好的画面,却毫不客气地一直留在崔巍心中。

这是他第一次直面天灾的残酷,也是第一次见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倔强。

他从未见过福芝这样的姑娘,又或许她这样的人,是京城中无法养出来的。

她力气胜过这几个男子,看到残肢断臂也不会害怕尖叫,甚至完全不在乎男女大防,给李二狗搓雪时,若不是自己上去得快,她就要亲自帮他往胸口里塞雪了。

真是……真是……

崔巍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她,只是垂下头看着自己手里的红薯。

即便吹了冷风,红薯仍然温热,散发着淡淡的香甜味道。

真是像红薯一样的人。

*

这次的经历确实给几人带来了震撼,回程的马车上,三人许久未曾开口。

直到将游奇水在三花镇送下去,齐牙才终于对着崔巍开口:

“同光,你后面还打算去杏花村吗?”

崔巍收回望向车外的眼神,点点头:

“我答应了她,还会送一些药材过去。”

齐牙叹气:“也是杯水车薪……”

他打量着崔巍的神情,自己和同光也算得上是好友,即便二人身份悬殊,但心性都同样赤忱。

“此事若是只有你我几人知晓,不论花多少力气,只怕都是杯水车薪,但若是能够……”

齐牙朝天拱了拱手,没有把话说完。

其实齐牙最初提议施粥,纯粹是出于一片善心。虽然后来同窗们的加入让这事变了些味道,但对他而言,始终只盼着能让灾民们好过些。

所以,冒着得罪崔巍的风险,他还是多嘴说了两句:

“国公爷……是不是……”

崔巍此时抬起眼,正视起齐牙。他自然读懂了对方未说完的话,齐牙希望能让国公爷上折子,上达天听。

但他太过了解自己的父亲,好大喜功的成国公,是不会在乎几个村庄的存亡。

更何况,有吴方等人“珠玉在前”,他们所作所为,只怕是自取其辱。

显然齐牙并不知其中脉络,更是出自好心,崔巍也不想泼冷水,只是点了点头。

“我已有考量……”

但不论如何责骂数落,要是能为他们做一些事,那就做一些吧,崔巍想到。

就连林家姑娘都敢去雪地里一个一个刨死人,他崔巍若不信守承诺,又遑论君子?

*

杏花村,水井口。

送别众人的福芝回到村口,帮宋大夫把药材分门别类地放好,就要准备回家去。

想起方才宋大夫和崔公子的接触,福芝没话找话:“我把他们送回去了,他们坐着驴车走的。”

话一出口,连她自己都觉得有些刻意。宋大夫抬头看了她一眼,又低头继续捆扎药包。

“那是马车,国公府的儿子,怎么会坐驴车呢?”

福芝直起身:“您怎么知道崔公子是国公府的呢?”

宋清辉拿着戥子称量着药草重量,随口答道:“从前在京中,听闻过崔公子的名字。”

福芝点点头,果然如自己所想,又道:

“崔公子真是个大善人,我上次去国公府,也是他帮我说情,才让护卫放我进去的。”

“等他下次送药材来时,我一定想办法让村长过来,好好地谢谢他。”

宋清辉动作微滞::“恐怕没那么容易。”

“崔巍就算有心,他家人恐怕也不愿再让他来……”

福芝点了点头,“您说的也是,村里的路这样危险……

那还是等我们这边好些了,我再去他们府上拜访好了,上次我还见到了他娘,真是个特别……”

“好了。”宋清辉利落地封好药包,戥子和药盘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打断了福芝的话。

“天色晚了,福姐儿,快回家吧,这里我一人就行。”

*

国公府,书房。

崔巍跪在蒲团上,青石地面的寒意透过膝头传来,从杏花村回来后他便径直来了书房,将此事告知父亲。

他抬眼望向端坐案前的父亲,国公爷啜了一口杯中的茶,不露喜怒。

“我听说,你们白鹿书院里,有个叫做吴方的?”

茶盖轻叩盏沿的脆响在静室格外清晰,崔巍肩背绷得笔直:

“回父亲,吴方是吏部尚书的次子,与我正是同窗。”

国公爷嗤笑一声:“他现在可是出名了,言官都上了几道折子夸赞此子心系黎庶,少年有成。”

“散些粥就能换来的名声,你倒是好,又是查勘又是筹粮送药,弄得如此兴师动众……”

“到头来只换得几个刁民的感激,真是不知所谓、愚不可及!”

国公爷的斥骂和散落的纸张劈头盖脸地砸来,崔巍垂着头,看着纸上写好的药材用量。

苏木、骨碎补、三七……都是些治骨止血的药材,他备了足足半月用量,原打算送往杏花村。

“哎哟~老爷,何苦和世子爷置气~”一道娇滴滴的声音从门外飘来,听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