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被休后的吃喝日常 花新水上香

49. 第 49 章

小说:

被休后的吃喝日常

作者:

花新水上香

分类:

穿越架空

乔郎君这日是带着阿爹和阿娘一起来的,每回魏家食肆出了新菜,一家子就一定会来。爹娘没有别的爱好,就好一口吃的,乔郎君自打今年补了军巡铺的缺,便常常带着二老下馆子。

虽说赚的钱不多,像那种极其有名的大酒楼是不能常去了,但是这般食肆乔郎君一家却是把这块已经吃了个遍了。

儿子孝顺,乔叔乔婶子也不是扫兴的人,赚钱来就是吃的嘛!三人品鉴了不少家食肆后,一致觉得还是这才开不久的魏家食肆味道最好。

用料食材新鲜就不说了,手艺也自然很好,但叫乔婶子最满意的就是每逢着各种时节,魏家食肆就能把应季菜蔬做成不一般的滋味。

像那秋日,正是吃鱼虾的好时候。别人家不是炒虾就是清煮,都吃了多少年了,唯有魏家食肆做了炸虾。没想到这等鱼虾炸出来果真好吃,别有一番滋味。

再如眼前这冬笋炒肉片,用了小泥炉铁锅来现炖,光是这吃法就十分新鲜!听着耳边咕噜咕噜,夹一筷子冬笋,被煮得油汪汪的,口感却清脆得很。这清甜新鲜的冬笋就适合和肉片一起炖!

乔郎君见自己爹娘吃得欢,也很高兴,就像小时候被他们看着吃饭一样满足。自己赚钱就是好,能和爹娘在一起吃饭就是好!

今儿晚上刘子隽带着宋喜桃、秦树颍和焦明恩也来了。就是因为今儿下午吃了刘夫人给的一块桂花糕,又把这个小子的馋瘾给勾出来了。

原先魏宜萱没开食肆的时候,还能经常被请去刘侍郎府上做菜,刘子隽也能三五不时地享受一番。可是这魏家食肆一开业,魏宜萱就再也不得空去府上做饭了。

刘子隽的那些各种小吃和凤爪也好久没吃上了,今儿好不容易才吃上一块桂花糕,便央了刘夫人来魏家食肆吃晚饭。一来这才知道正好赶上今儿魏家食肆上新菜。

四个小郎君打扮得光鲜亮丽,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这会坐在靠窗的一张桌子上呆呆地盯着面前这个烧得热乎乎的小泥炉。

魏宜茂瞧他们四人傻傻瞧着的样子好笑,上前去把碗筷摆好,又拎了一壶姜茶过来。

“这是今日的新饮子,你们尝尝。”魏宜茂拿了杯子就准备给四个人倒一杯。

魏家食肆的新菜式总是搭配着新饮子一起上的,这几日转冷,就上了姜茶。一杯下肚保管暖和和的,肯定不会得风寒。

谁知倒上第一杯,就让刘子隽闻出来了。这是生姜的味道,滋味这么冲鼻,肯定错不了。

刘子隽一手捂鼻,一手捂着自己的杯子不让倒,瓮声瓮气道:“我不爱吃生姜,辣辣的,我不要这个饮子。”

其余三人凑过去瞧,那杯子里橙红颜色泛着姜味的饮子还冒着热气,一定是刚刚煮好就端上来了。

“我大姐姐煮得不一样,你放心,加了红糖不会很辣的。”魏宜茂给他瞧瞧这一杯。

刘子隽闻了闻,确实有股甜味混着姜味一起,和往日里府上厨房做的不一样。好奇之下,刘子隽小心喝了一小口,起初还是熟悉的辣味,不过缓和许多,后来尝出甜味来了,嘴里这种又辣又甜的滋味也怪奇特的。

刘子隽咂摸咂摸嘴,此刻回甘的味道好似还不错呢。这盏饮子就这样留下了,四个小孩一边觉得这味道好古怪,一边又觉得怪好喝的,莫名其妙地就喝了一壶下去了。

这会子冬笋炒肉片的小铁锅也端上来了,几人也不讲客气,纷纷拿了筷子就开始吃起来。肉片入味,笋子又解腻,两者一块煮在一块,正是绝配!好久没尝到魏宜萱厨艺的几个人,很快就吃得肚子饱圆。

临走时,刘子隽还记得家里的父亲母亲,给魏宜茂说着:“明儿我就叫人来,记得把你这儿的小泥炉子和铁锅留一份给我。”魏宜茂应下。

就这样,魏家食肆里新出的冬笋肉片铁锅又在这儿快风靡了一阵子。很快天气就更更冷了,已是深冬时节了。

除了魏家日子红火,梧桐巷里还有一家人正欢喜着等待新生命的降临呢。

连带着这几日梧桐巷子里的人家又都开始忙活起来了。关婶子哆哆嗦嗦地进了魏家院子,赶紧去火盆旁边烤一烤。好一会身子才觉得有了热乎气,这才说明了来意,“魏婶子,再给我一块你家的布。”

关婶子这几日没干别的,吃了晚饭之后就忙着去各处人家里要布料。丰年娘就快生了嘛,这吉祥如意的百家被得尽快做起来了,正好小宝宝一出生就能盖上。

魏阿娘一听这话就知道是给丰年娘的,立即就进屋去裁了一块布出来。是一块石青色的料子,上面印着缠枝花的暗纹,关婶子一瞧就知道是块好料子。

想着前几年虎子还有喜桃出生的时候,那时候来魏家要布料子,还是简单常见的素料子。这几年过去了,显然魏家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关婶子也觉得高兴,想了想自己可是好几年没做过这样的百家被了。“上一回还是何婶子家的虎子,再上一回是喜桃,一转眼他们几个小的都这么大了。”关婶子虽然自己没孩子,这会也感慨起来。

魏阿娘也笑道:“茂哥的百家被也是你做的,还有芳娘和萱娘的,我都还留着呢。”关婶子的手艺好,那百家被的寓意也好,梧桐巷里的几个孩子各个都身体强壮没病没灾的,长得可好了。

两人又聊到各家各户要给丰年娘的礼。关婶子做了百家被,江婶子做了虎头帽和虎头鞋。聂大山嘛,肯定是拨浪鼓这样的玩具,宋婶子一家定是送个银镯子。魏阿娘想好了,就送一顶厚实的绒帽。

“我家萱娘说了,这大冬天的坐月子就怕吹了风。反正各家都给小宝宝送的礼,咱们家还不如送给丰年娘,让她做个好月子。”魏宜萱的这个提议倒是挺好的,魏家人一致同意了。

想到何婶子,魏阿娘和关婶子一齐说道:“她定是送自己扎的大笤帚!”而后两人齐齐笑出声来,这何婶子谁家办喜事,就送自己扎的大笤帚。虽说她扎的确实很好用,但是这么些年来,家家户户实在是人手一把了,但她还是接着送。

有时也送别的自己编的玩意,上回魏家食肆开张,何婶子就送了自己编的不少竹篓子。用着装些菜装些肉的也挺实用的。

不过梧桐巷人家送的礼,向来是丰俭由人,都是大家伙的心意,两人笑笑也就过去了。

没隔几日,赵丰年就跟魏宜萱请了假。“我娘就要生了,阿奶说让我在家里多看着点。”丰年爹还得在铁匠铺子里干活,家里就让赵丰年回来多看着点,要是生了就赶紧去叫人。

魏宜萱准了他的假,让他回家好好照顾自己阿娘。魏阿娘又叮嘱道:“到时候你娘要生了,就先跑到前头那铺子里去喊你爹,然后就赶紧再去喊郎中和稳婆来知道不?”

赵丰年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江婶子在一边说道:“然后就跑来食肆里头告诉我们一声,我们也都过去瞧瞧。”

赵丰年一一记着,连这几日都家里头多备些热水和干净的被褥什么的都被交代了一遍。

这一日下午,天空中纷纷扬扬下起雪来,雪粒子在冷风中飘着,街上的人脚步都匆匆忙忙的不愿多停留。

魏家食肆里头的也烧了一大盆炭火,大家都围在一起择菜,聚在一起既能聊天又很暖和。正是这时候赵丰年风风火火地跑来了,他脑门上全是汗,裤脚鞋袜倒是都踩得脏兮兮的。一进了食肆的门,就朝大家大声喊道:“我娘要生了!”

大家伙正聊着呢,都说这几日丰年娘估计就得发动了,可巧赵丰年就来报信了。一时间灭炭火的灭炭火,收拾菜的收拾菜,还有赶毛驴出来的,最后再把食肆的门锁上上,还不忘把酒望子扯下来,一大堆人坐着驴车就急急忙忙地往梧桐巷赶去。

一到了巷子口,就听见赵家院子里闹哄哄的,应当是郎中和稳婆刚到,又有附近人家的婶子婆娘来瞧热闹的。

赵丰年和魏宜茂先挤了进去,但是站在院子里也不知道干什么。这会屋子里也不让进人,两人就听见里头有叫喊声还有稳婆说话的声音。

赵丰年有些担心,之前听几位婶子和阿奶说生孩子痛得很,也不知道阿娘现在痛不痛。想了会又不晓得这个到底是妹妹还是弟弟,弟弟的话经打,妹妹的话呢自己又可以保护她。赵丰年犯了难。

站在寒风中乱七八糟想了一会,赵丰年和魏宜茂就听见屋子里忽然传来几声清脆响亮的小娃娃哭声。

“生了!生了生了。”院子里等着的大人一听见哭声都七嘴八舌地叫起来,临近的几个婶子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