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济生把心一横:“是崔家老夫人。”
“崔家?”温令仪还真没听说过崔家。
沈济生说:“崔家是江南府的望族,书香门第,但家族子弟从不科举入仕,不过去年水患的时候,散尽家财如今落魄了,但崔家老夫人和我的嫡母是金兰之交。”
温令仪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助力,当然了,能不能行还要过去走一遭才知道。
回到保和堂,温令仪不得不请出谭庸。
谭庸是裴祈安身边极为得力的人,靖安司里,裴祈安不在的话,谭庸就可以全权处理任何事物。
“夫人,您有何吩咐?”谭庸对温令仪十分可期,称呼也始终都是夫人,温令仪并不多问,谁知道裴祈安怎么交代的呢?
温令仪请谭庸落座:“我想要往江南府去一趟,拜访邓家,但得知邓家关门谢客多年,能跟邓家有往来的只有崔家老夫人,崔家的底细帮我查一查。”
谭庸点头:“夫人启程时,属下要护夫人平安,可一道同去。”
“有劳了。”温令仪顿了一下:“明日吧,明日一早我们往大王庄去,从那边可以登船。”
谭庸拱手行礼后离开。
翌日。
温令仪安排好了保和堂的事,只带了碧桃在身边,谭庸赶车,三人往大王庄去。
大王庄距泾河府很近,说是庄子,但去年洪水过后都剩下残桓断壁了,如今虽很多人回到了这里,可房屋还没建起来几间,在原本的屋子上面都是搭了茅草屋艰难的熬过了冬日。
本打算开春暖和了就盖屋的百姓,如今又被时疫惊得人心惶惶,也就没有心思盖屋了,但凡有些力气的人都去田里,住得好坏是小事,得有粮食填饱肚子。
马车停在了大王庄里少见的一户人家,房屋整洁,虽然谈不上多好,可石头垒成的房子有模有样,院子里也洒扫的干净。
碧桃上前敲门。
江大丫从院子里出来,看到碧桃顿时眼睛都亮了,回头喊道:“娘亲,贵人来家了。”
江家媳妇听到这话,鞋子都来不及穿跑出来,看到门外站着的温令仪,顿时哭出声来:“老天有眼啊,贵人平安。”
当初温令仪被官府抓走回京的事,泾河府人都知道,江家媳妇为此哭了好些日子,朝廷比衙门大多了,那更是**不眨眼的地方啊。
如今看到温令仪好端端的站在面前,江家媳妇跑过来,使劲儿在衣襟上擦手:“贵人怎么来了?快进屋,进屋。”
温令仪进屋,江大丫给娘找了鞋子过来。
江家媳妇低声交代江大丫赶紧准备吃喝,这才进门请温令仪坐在椅子上,问:“贵人这是要过河吗?”
“是要过河,不知道江家嫂子知不知道江大哥什么时候能回来。”温令仪问。
江安如今在漕帮做事,可不是总能在家的。
江家媳妇算了算日子:“再有三五天就能回来一趟,不过贵人别担心,如今咱们村子里往来江南府码头那边都没人拦着了,找船过河不难。”
“那就劳烦江家嫂子帮忙寻个船家,我这就过河。”温令仪说。
江家媳妇哪里能答应:“现在天色不早了,贵人过河得在船上过夜,这个太危险了,明儿一早登船,下半晌就能到江南府,别急在这一会儿。”
温令仪点头答应了。
江安家里有双亲健在,两位老人住在东边院子里,江安夫妇二人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娃,叫宝月,还有两个儿子叫宝祥和宝瑞,上次江安回来带走了宝祥和宝瑞,穷人家的孩子早早的学本事,带去江南府那边当个伙计,学个账房啥的,那都是谋生的手段。
所以现在住在这边的只有江安媳妇带着女儿宝月还有公婆。
江家媳妇去外面跟宝月做饭,很快就端上来了一桌子好吃的,江边的人鱼虾不缺,做法虽然粗糙了些,可用足了心思,还有一海碗面条。
温令仪看江家媳妇带着女儿站在旁边,那样子是让自己吃,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江家嫂子,我是客,哪里有主人不坐下,我就吃饭的道理。”
“不是,贵人吃吧,看看胃口合适不。”江家媳妇有些拘谨的说:“咱们这穷山僻壤的地方也不会做什么吃喝,贵人别嫌弃就行。”
温令仪摇头:“若不都坐下,这饭我可吃不得。”
正谦让,就听外面传来了说话声:“江家大嫂这是来贵客了啊,闻着都香呢。”
温令仪微微挑眉,这声音似曾相识。
江宝月顿时变了脸色,挡在了桌子前面。
“我就说让大丫跟我读书识字,以后一准能嫁个好人家,你瞅瞅,几次登门都不给我好脸子,不知道这贵人是不是见过大世面的,刚好能劝劝。”
随着话音落下,温令仪抬头看着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进来的人,差点儿没笑出来,什么叫冤家路窄?
叶染秋没看到温令仪,而是看着江宝月:“大丫,你可得听话,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