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传闻中的紫微星 言昭之

13. 日蚀

小说:

传闻中的紫微星

作者:

言昭之

分类:

古典言情

“不要怕,只是日蚀,过一会便好。”姜鸣谦腾出一只手拍了拍她的肩膀。

谢永贞被碰得有些痒,嘀咕道:“谁怕啦?你难道见过?”

日蚀这个词,她倒是曾听师父说起过,是一种很罕见的天象。没想到她居然能在这节骨眼儿碰上。

姜鸣谦答:“曾在古籍上见过,前朝也曾有过日蚀。”

四下无光,他说话的声音落在她耳中,如珠坠地,清晰可闻,仔细一品更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大人,我们还要这样多久?”谢永贞小声嚷道。

如猫咪一样亲昵细碎的声音,在黑暗中略显旖旎。

姜鸣谦这时才发觉姿势不妥,方才是白日,他自觉还算君子。可现在,日蚀正值食甚,入目皆是漆黑,而他的躯体还压在谢永贞身上。虽用手撑着上半身躯干,但双脚还是有所接触。

没有光源,身体做出的微小动作都是那么敏感。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姜鸣谦在心中告诫自己。

“等生光,你便离开吧!”说着姜鸣谦缓缓起身,松开了对谢永贞的禁锢。

毕竟现在这么黑,她也无处可去。而后姜鸣谦又矛盾地想,天有异象,朝中恐有大乱,她还是尽早离去安全些。

“还需多久?”离开姜鸣谦的桎梏后,谢永贞小心翼翼地起身,等待生光。

姜鸣谦估摸着时辰道:“我们再聊两句,就该亮了。”

谢永贞不知道她和姜鸣谦在这乌漆麻黑孤男寡女的文渊阁内有啥好聊的。

见谢永贞不语,姜鸣谦问:“你在查什么?”

偷偷入这文渊阁,他已有所猜测,但还是想听听谢永贞是怎么答的。

“大人,我想查十三年前圣上的起居注。”这事儿谢永贞并不想瞒姜鸣谦,毕竟自己的身世他一清二楚。

“你还是怀疑?”姜鸣谦蹙了一下眉头,五官慢慢变得清晰。

生光了,日光洒进阁内,与进来时别无二致。日蚀来得快,走得也快。

可在阁内的二人不知,此时的千秋宴因日蚀已一团糟,紫禁城内人心惶惶。

“大人,我只相信,我眼睛看到的真相。”

谢永贞的眼睛盯着他,目光炯炯。

天大亮,日光透过窗杦斜射在她身上,衣裙熠熠生辉。更亮眼的,是她那坚毅的神情,仿佛不惧任何困难。

“这事我帮你。此地于你危险,赶紧走。”姜鸣谦在她面前已不再自称本官,只盼望她赶紧离开此地。

谢永贞没想到他这次居然如此好心,盈盈施了一礼,“那就多谢大人了!”

她也明白日蚀一事的影响,此地确实不能久留。

姜鸣谦看着她走后,独自一人进入那夹层,寻找十三年前圣上的起居册,找到后用阁内墨宝快速誊抄了谢永贞需要的重点,而后物归原位。

这一切做得都很小心,只是姜鸣谦没发现,走出文渊阁的他腰上少了那块透珠双面工鹦鹉连珠纹白玉佩。

谢永贞离开文渊阁后独自回到东宫,发现太子还没回来。

多福多禄问起,只说自己有些不适提前离宴了。又说起日蚀,说宫内现在说什么的都有,让她切不可随下面人乱说话。

日蚀此等天象,影射皇权,谢永贞自是不会乱说。多福多禄见此,也便放心了。若非圣上只得萧元吉这一子,此事一出东宫怕不是架在火上烤。

紫禁城内人心惶惶,皇城内外更是嘈杂喧天。

百姓们可没几个人懂得这是日蚀,只道天要塌了,国之将亡。顺天府外流言四起,有石刻出:“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朝中更是非议不断,钦天监有人上奏:“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①”

圣上大怒,当场执天子剑斩了上奏之人。朝中其他言官战战兢兢,惧不敢言,就怕下一剑落在自己身上。

下朝后萧元吉回东宫与谢永贞说起此事,问她的看法。

谢永贞坐在院子里喝着花茶道:“君要臣死,臣自是不得不死。”

朝廷一直通过钦天监的星相家从事着解读天象的活动。可这一次的日蚀,钦天监未能提前上报,致使朝野内外人心惶惶,圣上怕是早已不满。而事后钦天监还派人凑上来说圣上的不是,死得倒也不算冤枉。

萧元吉只叹这丫头胆子大,幸亏这东宫都是他的耳目,这话传不到他父皇的耳朵里。

不过他还是劝道:“永贞,这话出了东宫可不能再说。如今父皇盛怒,不知还要死多少人。”

天子一怒,流血漂橹。连他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东宫太子,在这几日也讨不了他父皇的好。

更何况,日蚀那天正是母后的千秋节,因此事父皇已多日不见母后,言语中未免有怪罪之意。

“殿下,其实日蚀只是自然的天象,日月运转罢了。”

虽然她这行当,需要说一些玄而又玄的话让人相信。但这天象之事,非人力所能擅改。日月星辰运转,自有其规律。

萧元吉自是明白,“永贞,可是百姓不会信。”

谢永贞叹道:“唉,还是读书人太少。”

若是人人都识文断字,必不会有今日的局面。

萧元吉愁眉不展,“如今民间流言越来越多,还说什么南方将有圣人出。”

“南方将有圣人出?”这传闻她倒是未曾听过。

“那字显现在一个百岁海龟背上,此刻还在送来顺天府的路上。”萧元吉解释给她听。

“那倒是奇事!”谢永贞眼睛亮了亮。

百岁的海龟可不好寻,弄这传闻的人可真是下血本了。

“永贞,其实四年前民间就有传闻,魏乱世,圣人将出。父皇于此事很是忌讳。”说着萧元吉蹙了蹙眉头,像是回忆起往事。

四年前谢永贞避瘟疫于山中,倒是不曾听过。

谢永贞思索着道:“这传闻定是有心之人弄出来的,太子殿下大可一查到底。”

毕竟,天下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日蚀和圣人出的传闻能联系在一起,那人定是会推算日月星辰变化之人。这种人才大魏不多,花些时间定能找着。

萧元吉一展眉头,笑道:“孤也是这么想的。”

朝廷若公开加入同那些与之处于竞争地位的不同天地崇拜的争斗,那就只能意味着它承认了它们同神灵世界存在着有效联系,从而会大大提高它们的地位。②

所以那海龟背上的字不管是天意还是人为,都只能是人为。

那背上有“南方将有圣人出”字迹的海龟抵达顺天府时,舆论已达顶峰。

百姓纷纷沿街凑热闹,只为一睹百岁海龟的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