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儿子虽然死了,却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留给皇帝伤心。
政务的处理还要继续,隆宣帝即便重用方裘,也不轻易放权。这几日国事堆积如山,每一件都令他心烦,索性把牵涉的臣子一并叫来商议,于是大伙儿一同立在青龙门内,这里是帝王听政之地,每凡有大臣需要奏对,必须先上折子,求得恩准后在此处面圣陈词。
做皇帝也怪不容易,无论酷暑严寒,都要雷打不动地坐在这里听政,谁让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呢。
门檐的中央镶嵌着金色的龙首,龙须沿着青色的砖瓦撇开老长,它瞪圆了双眼,仿佛那是一对火眼金睛,俯视着廊下打着各自算盘的臣子。
今日天高云淡,万里无风,过不了多久,大家的野心都会暴露在日光之下,且看谁更技高一筹了。
这头一桩要议的,就是如何处置李云鸿。方裘率先禀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凉州卫兵败之事真相如何尚不明了,若是直接问斩李云鸿,线索就彻底断了,如果作祟者另有其人,只怕日后会更加猖狂。”
候机被方裘狠狠训斥,又见刺杀李云鸿无望,于是做出一副追随上峰的架势,附和道:“指挥使所言在理,属下几次奉命审问,他都一口咬定兵败不是他故意所为。微臣思量着,狱中上刑不讲人道,即便如此他也不肯松口,恐怕真的另有隐情。”
隆宣帝面色沉沉,双眉紧蹙。对他来说,叛不叛国早已不重要,自他听闻坊间盛传李云鸿身怀龙脉,更有日月教的卦象做验证,他就下定决心要杀掉李云鸿,所谓的兵败只是借口。
更何况如果李云鸿不能以命抵命,赤明军那边该如何交代?军人士气盛,怒气也重,他们绝不是可以轻易敷衍过去的。
隆宣帝看了眼站在一旁的钟君耀,不愧是武将世家培养出来的将军,仅仅是站在那里,英挺的身姿便让他与一干佝偻着背的大臣气场不同。
果不其然,候机话音一落,他便立刻反驳:“二位大人此言差矣。真相如何暂且按下不提,兵败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依臣之见,李云鸿作为主帅,理应有所处罚,才能给我赤明军一个交代。”
候机不喜钟君耀和他唱反调,不满地瞥了一眼,却见对方半遮着眸子,正好整以暇地看着他,疏阔的眉眼间流淌着不屑,这样的神态在他眼里,活像来寻衅滋事的。
他想不明白,李云鸿在朝时对他冷冷淡淡就罢了,为什么这些个武将都看自己不顺眼?难道自己的命格和他们犯冲?候机敢怒不敢言,这一次赤明军占尽了理,钟君耀的话细究起来并无错处,让他想反驳也无从开口。
隆宣帝紧蹙的双眉舒缓了些,他屈起食指敲击着紫檀木的桌面,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
方裘倒是不为所动,他早就准备好了说辞,谁知傅汐月却先他一步说道:“玄安将军多虑了,千机卫的意思是,既然兵败极有可能是有心人从中作梗,那么该给赤明军交代的其实应该是那罪魁祸首,而不是李云鸿,您说呢?”
方裘不动声色地扫了傅汐月一眼,之前指挥佥事的汇报并不能完全打消他的疑虑,但听傅汐月振振有词,这会儿倒是稍微称意了些。转头再看候机后知后觉的模样,他越发觉得可笑,日月教居然派了这样一个蠢货安插在自己身边,是不是太看不起他了?
钟君耀挑了挑眉,转而将视线调向傅汐月:“傅同知还是太年轻,不懂军中规矩。吃了败仗,第一个追究的就是主帅的责任,这件事就算拿到李云鸿面前去说他也无可反对,同样是军人,他理应清楚得很。”
这个狡猾的家伙,不和他们直接理论,反而将矛头对准李云鸿,这下千机卫的人要是再坚持,无疑就彻底成了替李云鸿说话了,皇帝还在这里看着呢,要是再争下去难免引火烧身。
方裘贵为千机卫指挥使,不好明着让步,傅汐月做出心领神会的样子,既然钟君耀点了她的名,也自然由她来回应:“那依将军之见,李云鸿该如何处置?”
他们二人假意一来一往地周旋,等的就是这句话。钟君耀冲皇帝作揖,正色道:“这件事臣也思量了很久,必须严惩李云鸿,但赤明军也并非不讲道理,臣提议,让他发落到我赤明军中将功赎罪,若他能亲自调查出真相,那便好说,如若不能,便让他从此留在西北,做最底层的军士。”
此话一出,在坐众人俱是一惊,纷纷感慨钟君耀怎么突然如此大方了?可细想下来,这哪里是大方,赤明军恨李云鸿入骨,让他到赤明军中去,无异于羊入虎口,只怕比死了还难受吧!
隆宣帝也想到了这一层,他沉吟半晌,既然明着不好杀李云鸿,那转借赤明军的手将他了结,即便人死不了,被远远困在西北也是不错的。届时就算他真的查出真相又如何,只要自己不允准,他便永远不能回到漠北的大本营去东山再起,而且让钟君耀和李云鸿争斗,若能斗个两败俱伤最好,他还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玄安将军提的倒是个两全的法子。就依你之见,发配李云鸿去西北都指挥使司调查真相。”
这下傻眼的成了方裘,李云鸿的命是保住了,却要远赴西北,彻底脱离他的掌控,他不死心,说道:“陛下圣明,只是李云鸿在狱中时日已久,身上不大好,眼睛又看不见,前往西北路途遥远,怕是经不起这般折腾。”
隆宣帝倒觉得这不是难事,他转头对傅汐月吩咐道:“卷云阁在京城不是也有分舵么,正好蓝阁主也在,朕一会儿便下旨让李云鸿去卷云阁医治。朕知道天下的疑难杂症都难不倒你们,李云鸿便交给你了,务必医治妥当,不要耽误玄安将军返回西北的行程。”
傅汐月抽了抽嘴角,认命地领旨。这算不算自作自受?伤了他又要负责医好他。
隆宣帝又想起一事,问道:“漠北都指挥使眼下群龙无首,姚尚书可安排好接替的人选了?”
一直坐壁上观的兵部尚书姚光突然被点了名,忙回道:“启禀陛下,漠北尚有李云鸿的副将林衡山镇守,近来沙匪在漠北并不生事,微臣想着,漠北形势复杂,需得一个知根知底的人来镇守最好,不如就让林副将接替李云鸿的位置。”
隆宣帝颔首应允,既然漠北无战事,那便可以暂时缓一缓,可这又让他想起另一重烦难事:“沙匪近来一直在西北活动,玄安将军,那里虽有你父亲坐镇,但他毕竟年事已高,你安排好调度后尽早回去,和老将军彼此照应着。”
钟君耀应下,沙匪前阵子攻势太猛,赤明军出动了大半兵力,才把凉州卫捅出来的窟窿填上,把沙匪从中原腹地摘了出去,京城得以暂时安全,但保不齐他们何时会卷土重来。
不过隆宣帝让他早点回去,却还有别的考虑:“馥琅国前几日遣使来朝,听他们的意思,有意要与叶霁联姻。”
馥琅国是叶霁西北的边陲小国,在金池和叶霁的夹缝中生存,金池一直对这个国家虎视眈眈,因为它扼守险要之地,若能占据,攻打叶霁便会容易得多。
馥琅国主动向叶霁请求联姻是好事,隆宣帝乐见其成,关键是联姻的人选。馥琅国只有一位世子和一位公主,世子早已于去年完婚,那么联姻的便只能是这位公主了。
既然是人家嫁到中原,隆宣帝觉得此事可以仔细斟酌,未必要从皇室里挑人,若能嫁给边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