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菀清在一阵一阵的摇晃中越发的困倦了。
她半阖着眼睛靠在软榻上,轻拧着的眉如远山含黛,面若桃李,身形仟袅,透出几分慵懒神态,可一会儿还有很重要的事情,她强撑起眼皮,打量四周,不让自己睡过去。
马车外传来马匹的踢踏声。
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粗狂的、尖利的嗓音交织着,还有路过孩童的追逐欢笑声。
入目是宽敞的四方内围,木质雕花的窗框,淡青色的车帘被风吹拂起来,也带进来米面的香气和干燥的尘土味。
而另一边,车帘半卷,窗边端坐着一位身姿如松的男子。
微微颠簸的马车里,他背脊挺直,宽厚的肩膀撑起青色锦缎襕袍,这般书生打扮却毫无文雅之气。
半透的光线里,露出他棱角分明的侧颜,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紧抿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似感受到姜菀清的视线,男人转头看了过来。
一刹那间,姜菀清彻底清醒了过来。
他望过来的眉眼过于凌厉,姜菀清侧头避开他的视线。
男人是姜菀清的夫君沈岚渊,两人青梅竹马,成婚已经快两年了,却没有一儿半女。
现在两人正坐马车去沈家宗祠,将在两家宗族长老主持下双方签下和离书,以后再无瓜葛。
思及此,姜菀清早已平静无波。
最青春年少相伴,欢喜有寂寥也多,但也挡不住他心有白月光,无子嗣也是因为两人成婚至今从未圆房。
她成亲一年有余还是一个黄花闺女,不愿也不想在沈府继续蹉跎一生,遂向沈岚渊提出和离,而他半句挽留也无,只是定定看着她良久,直接应允。
是啊,那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柳姑娘连姜菀清见着了也心生怜爱,现在又已经从钱塘回到金陵招亲,沈岚渊哪还有心思再搭理自己这个病恹恹的无聊之人。
两人还是早日分开,也算全了两家父母的昔日情谊。
“大人,夫人,宗祠到了。”一道男声从车外传来。
姜菀清深吸一口气,重新抬头打算下车,却发现沈岚渊还在看着自己,“何事?”
沈岚渊并未回答,蹙眉收回视线,率先跳下马车。
姜菀清解下大氅,略整理仪容也没有多想,跟着走到车架边,自己的护卫春蝉已经等在脚凳旁。
而沈岚渊也站在马车旁伸手等着自己,两人往后也没有瓜葛了,还何必在他人面前做恩爱和睦的假象。
她无视沈岚渊,让春蝉扶着自己,踩着脚凳下马车,直接进入沈家宗祠。
宗祠内,檀香缭绕,浓厚的木香和纸钱的焦味在梁柱间盘桓。
黑檀供案上烛火摇曳,将宗室排位照的忽明忽暗。
双方宗族长辈分坐两侧,室内只有火烛的噼啪声,再无其他声响。
当姜菀清踏进门槛,一位清俊飘逸的蓝衣男子立即起身迎来,语含担忧,“菀菀。”
这名男子是姜菀清的二哥,姜青山。
他们共兄妹四人,两男二女,皆是姜家夫人刘素兰所出。
家中子女只有二哥留在京中做了个五品文官,长兄长姐都是武将,两人跟着父亲在滇州镇守边境。
而姜菀清最是年幼,便从小留在京中常伴母亲膝下。
现在姜菀清与沈岚渊和离,刘素兰本打算前来给女儿姜菀清镇场,但是被众人拦了下来,便是姜青山带着姜家族老来主持事宜。
姜菀清朝姜青山一笑,“二哥,无事。”又往族老那边走去,行一礼,感激众人远道而来。
等姜菀清礼毕,沈岚渊也来到她的身侧,向各位长辈拱手行礼。
两人对视一瞬,又分开两侧而坐,等待人员到齐。
约半炷香后。
厅堂上首是沈老太爷,端坐在正中央的太师椅上,看小辈已经到齐,示意管家摆出笔墨纸砚,让沈岚渊当堂写下和离书。
姜沈两家都是京中有些名望的家族,两人母亲又是手帕交,自小给她俩定了娃娃亲,原以为两人自幼相识相知,会琴瑟和鸣恩爱一生,却没想到成亲不到两年便要和离。
族中长辈亲友也曾从中周旋过,只两人和离意志已决,都不环转,只得今日给两人主持事宜。
姜菀清看着沈岚渊大步走向书案,也缓缓起身前往书案侧方。
一方青台摆在案头,沈岚渊挽袖悬腕,似是沉思,久久才提笔落下一字。
一封和离书不过百字,写得磕磕绊绊,半点也无往日挥墨潇洒的劲头。
可姜菀清早也没了关注他为何如此反常的心思,独自走至书案前,接过沈岚渊手中的笔就要写下自己的名字。
突然一段沉重压抑的喘息声在耳中炸起,接着脑海中浮现出沈岚渊抱着一个青衣女子在雨中狂奔的画面,细瞧那女人面庞分明是姜菀清的脸。
她立即收住往前走的脚步,下意识后退一步,看着沈岚渊回忆刚才片段的细节。
沈岚渊身着少见的白衣,身上有多道明显的刀伤血污,身后有其他脚步声,分不清是敌是友。
可是怀里的姜菀清明明完好无损,没有半点血污,却明显没有了生息。
自己死了么?
这是怎么回事,姜菀清原以为自己带着记忆胎穿是忘记喝孟婆汤来到古代,难不成这还是个玄幻古代世界?
或者这是她穿越迟到二十年的金手指?
大概是姜菀清盯着沈岚渊看得太久,惹得他微蹙起的眉头皱得更加明显。
姜菀清一时之间不明白怎么回事,又环视了一圈祠堂,暂时没有其他画面片段出现。
随着姜菀清一直不说话,只是站在案前沉默的看着众人,有部分人开始小声对话,而姜青山似是察觉到姜菀清的异样,已经起身往她这边走来了。
姜菀清自小就聪明懂事,从不会在重要场合做出这样的失礼行为,显然她的异常举动让姜青山有所误会了。
姜青山快步走到姜菀清跟前,低头小声地问,“怎么了,可是他写的有问题,克扣你的嫁妆?或者写了其他无理要求?”
说罢立刻拿取纸张,细细阅读。
百年偕老,终始难期。今因性情不协,六亲共证。既已两心不合,难归一意,恐日后争执,反成怨怼。今请两家尊长、六亲眷属,共立此书,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立书人:夫沈岚渊
立书人:妻
见证人:
启华三年三月十五日
姜青山见文书并无任何不妥,只是这字迹不像沈岚渊往日一般纵意舒展,明显内敛许多。
他只当沈岚渊今日心虚,转身去瞧姜菀清,“你是何想?”
姜菀清看着面前的姜青山,一时不知如何去解释,难道要告诉他自己能看见不寻常的画面。
显然不合适,画面中的事姜菀清清晰地知道自己从没有经历过,她开始怀疑是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了,也不怪她发散思维,以前看过的话本小说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
内心思绪一时有些翻滚,心脏也剧烈跳动起来,连带着呼吸变得越加急促,面色却有些发白了。
姜青山看着姜菀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