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垂拱殿中就传出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教化之功,当以德育为先。良材之成,必及师友之益。宗实性聪颖谨刻,器宇温朗,宜为成王伴读,入仕经筵,朝夕伴习,以辅成王大业。”
“念其年幼离亲长膝下,孝思难遣,着许朔望归省濮宅,以慰考妣之心。往返之际,命有司备车马妥为护送。其濮王夫妇,亦当善加待之,勿令忧思。”
“成王与伴读宗实当砥砺学问,勤于德言。讲官侍读,宜应悉心教导。左右臣属,惟望周至护持。”
这道圣旨在文武百官之间溅起了怎样的水花,扶苏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当他把它交给赵宗实的时候,却被迫地受了后者完完全全的一个大礼。
他豆丁似的小身材,被少年一双手死死按在了原地,眼睁睁地看着人家对着自己举了个一百二十度的深躬。起先,扶苏还试着拦一拦的,后面发现自己动弹不得,就卸下了肩膀彻底摆烂了。
但他嘴上不忘逞强,恐吓道:“哼,等我长大,今天你怎么对我的,我要全部还回来,让你狠狠吃父皇的挂落。”
“若是真有那日,宗实亦甘之如饴。”
赵宗实笑着回敬了一句。
他把明黄丝绸制成的圣旨恭恭敬敬地捧在怀里,像是脱掉了一副经年的枷锁,连表情都生动真切了不少。不像之前扶苏和他说话的时候,总隔着一层蒙蒙的雾。
《论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
过去的十几年里,赵宗实被迫夹在宗室和皇子的身份中间不上不下,最难受的时候几乎日日难以安寝。但是。以后就不会了,他以后就是前途无量的成王伴读,宗室子弟里最有前途的年轻人。
赵宗实心里不知道有多感激扶苏。
不过大恩不言谢,他行完礼之后没说别的多余的话,那样未免太假大空。只是心中暗下决心:从此以后,不管成王殿下让他做什么,他都会去做。
倘若扶苏能听到赵宗实的心声,一定会问他:那东宫太子你愿意做吗?
幸好,扶苏只把赵宗实仔细打量了一遍,确定他情绪已经稳定、人没什么问题之后,就催他快点回濮王府省亲。
“这么快?”赵宗实愕然。圣旨在他手上还没捂热呢。
“圣旨既然下来了,宜早不宜迟。”扶苏冠冕堂皇地说,又对赵宗实勾了勾手指,后者会意地蹲了下来,耳朵凑近,听矮矮的豆丁神神秘秘道:“你第一次回府省亲,我求了官家要我亲自去送你。”
“哦……”
原来是成王想去宫外了呀。
赵宗实立刻起身去收拾行囊,又被扶苏拽住了衣角:“等等,我还没说完呢!”
“你去了别着急回来啊,先在家里面多住两天,和父母培养培养感情。”
赵宗实立刻感激地拱手:“多谢殿下。”
扶苏摸了摸鼻子,有点心虚。
唉,为你考虑其实只是顺便啦。其实是我回程的路上有事情要做,又不想牵连你背锅吃挂落,只能想出这个办法了。
-
翌日,送赵宗实回家探亲的队伍准时从宫中出发,直奔向濮王府。
区区宗室子兼皇子伴读,本来用不上几个人护送的,但亲王出场排场就是另一回事了。一眼望去,队伍从头看不到尾。
“好多人啊……”扶苏捧着脸感叹。
赵宗实:“官家是忧心殿下的安全,所以才会派出禁军中的亲卫,拱卫殿下吧?”
扶苏深沉地摇了摇头:你不懂,他是在思考,这么多人等会儿一下子塞进大相国寺里,相国寺能塞得下吗?
“先不说这个了,说说你吧?宗实堂兄,你还记得父母的样貌么?”
赵宗实沉默了一会儿:“记得一点,父王他两颊边留有飘飘的髯须,嫡母则是端庄稳重的样貌,对我甚是慈爱。”
那就是不记得了。只是碍于孝道名声不能直说,只好编纂。
濮王今年得有四五十岁了吧,这个年龄怎么都该留胡子了。至于濮王妃的形容词,就是放在哪位当家主母身上都合适的套话。在宫里待得太久,导致连亲生父母的长相都忘了,这孩子以前过得多造孽呢?
扶苏看向赵宗实的目光逐渐慈爱,愈发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事。
赵宗实幽幽转过头来:“……殿下缘何用那种眼神看我?”
“咳咳咳!”
扶苏立刻移开了目光。
他忘记自己岁数的老毛病又犯了,老把“同龄人”当成小辈看待。而赵宗实可是比他大了十岁的堂哥呢。一转头发现自家弟弟用慈祥的目光盯着自己,谁看了不怵啊?
赵宗实摸了摸手中的圣旨,这圣旨是他要交给爹娘供奉起来的:“不过,有殿下送我归家,我就不须忧心那么许多了。”
扶苏:???
我怀疑你话里有话但我没证据。
一路上,不停有百姓的叫卖声隔着帘子传进轿子里。大宋的皇宫建得很接地气,邻居不是高门大户而是黎庶百姓,出门就是热热闹闹的大街。再加上北宋朝坊市之隔彻底解禁,居民区和商业中心合二为一,到处都热闹得很。
有好几次,扶苏都被轿子外的动静所吸引,悄悄掀起帘子往外看。有沿着街上卖猫的,也有动物表演的,最惹眼的却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卖字画的摊子吸引了许多人,但挑刺逗乐的居多,肯掏钱买的却少。
“殿下是对市井感兴趣吗?”
赵宗实刚想说,每年上元灯会,官家都会与汴京百姓同乐,殿下那时候可以趁机出门,却被扶苏比了个闭嘴的手势:“嘘……”
赵宗实连忙噤声。接着,七岁稚童与人问答的声音就穿透帘子,传入两人的耳中。
“莺啼绿柳弄。”
“风动红莲舞。”
“一举首登龙虎榜。”
“十年身临凤凰池。”
“青灯白首窥阴阳。”
“乌衣朱鉴书古今。”
赵宗实赞道:“好对!”
围观群众也是识货的,齐齐发出一阵轰然的叫好之声。对子是好事者现场出的,一个比一个难,少年竟然一一脱口对出,才思敏捷可见一斑。而他年岁尚小,脸上稚气未褪,正是有宋一朝最追捧的神童本童了。
见摊子前气氛正火热,那少年趁热打铁推销起自己的字画来:“某乃川蜀人士,随父上汴京游玩,正借居大相国寺中。某游玩时,欲聘一狸奴归家,奈何囊中羞涩,只好卖些字画凑足盘缠。若有好心人肯支持某的聘狸奴大业,在某先在此谢过了。”
赵宗实:“才这么大年纪,他父母就肯放他独自一人出来卖字画么?”
却见扶苏一下子站了起来,又迫不及待地探出窗外:“麻烦快些,快点送堂兄到濮王府!然后回到这里来!”
赵宗实:“……”
看着扶苏掀开帘子不肯放下,对那神童少年一望三回头的模样,他总觉得有哪里怪怪的。
就,莫名有种失宠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实则,扶苏哪里是看中了对对子?
他是听到了“大相国寺”几个字!
他匆匆地把人赵宗实送到濮王府,刚跟大门外诚惶诚恐迎接大驾的濮王夫妇打个照面,就连着仪驾飞快地折返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