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可热闹了,遍地都是自行车,我们还坐了公交车呢!”
程磊说得唾沫星子乱飞,程心嘴角的笑容止不住。
尽管父亲没有跟着一起回家,但好消息是父亲的病不严重,住院半个月就能痊愈。
程心跟医生商量过后,医生给开了输液单子,允许父亲在县里的医院住院。
徐凤霞收拾好丈夫的换洗衣服和日用品,“辛苦你了耿同志,又得麻烦你跑一趟。”
海湾公社就在县城边上,耿云野回家就能顺路把日用品给程父送去。
“不辛苦,阿姨。”
程心喝了一口凉开水:“幸好带着我爸去检查,医生说他的病继续拖下去肯定会留病根,所以这回一定要让他住院半个月,谨遵医嘱。”
徐凤霞久违地笑容满面,眉间的愁绪烟消云散:“没事就好,你身上钱够不够?住院要花很多钱吧?不够我去你外婆家问你舅舅借点。”
程心深呼了一口气,告诉母亲好消息,“当然够,医生帮我们算了花费,输液四块钱、西药八块四、中药十块钱、住院费十五元,住院治疗总共花费37.5元。”
父亲的病有了希望,程心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如果仅靠之前卖干笋的收入,父亲住院肯定要去问亲戚朋友借点,幸好她运气不错卖了菌子。
虽然有句话她不该说,但她心里很感谢那位卖毒菌子的卖家。如果没有对方卖毒菌子引起恐慌导致干货菌子的价格水涨船高,她也不会一天挣两百元。
晚饭后,王秀萍拎着箩筐上门。
“心心啊,你看你大伯砍的竹筒怎么样?他特地把毛边磨平了,不会扎嘴。”
程心拿起竹筒,当场愣住:“大伯母,这么大的竹筒咱们能回本吗?”这竹筒起码能装一升的水量。
王秀萍赶紧翻了翻,掏出稍微小巧的竹筒:“这么大的呢?你奶奶倒是嫌你大伯砍得太长,你大伯砍了一半大竹筒和一半这么小的竹筒。”
程心拿起竹筒仔细观察:“小的能装大的一半,倒还说得过去。”
她把小竹筒还给大伯母:“就按这个大小,人家是去看电影,又不是下地干活。”
王秀萍瞅了瞅筐里的大竹筒,“这些让你大伯劈了当柴烧。”
程心拦住她:“留着吧,万一有人喜欢大瓶呢,明天上午我去公社买点油纸做爆米花包装,下午咱们就去城里摆摊。”
王秀萍怀揣不安:“明天不是赶集的日子,在公社摆摊没事吧?咱们可没营业执照。”
程心早就想好了,“咱们去海湾公社摆摊,那里遍地商贩没人管。”
王秀萍没去过海湾公社,不了解那里情况,“真的假的?人家公社不管吗?”
程心复述耿云野的原话,“不仅不管,人家还支持老百姓经商呢,他们那边耕地少,不摆摊真没活路了。”
王秀萍哼着歌,脚步轻快从程家离开。
趁着家里没人,徐凤霞拉着女儿进屋,“你跟耿同志相处下来如何?他性格霸道吗?”
程心耳朵烧起来,以为母亲要准备她的人生大事,
“妈,您问这个做什么?我现在只想先挣点钱。”
徐凤霞拉起她的手,粗粝的指腹摩挲着女儿掌心的薄茧:“委屈你了,我没本事,你爸也病殃殃的住院,你硬生生撑起了咱们家。”
程心刚要开口,一滴滚烫的泪砸在她手背。
她反握住母亲颤抖的手:“妈,您说的什么话,我们是一家人,怎么突然说这些?”
徐凤霞用袖口抹掉眼泪,慈爱地摸着她脑袋:“要不是家里拖累,说不定你能找个更好的对象,人家都说你这模样能嫁去城里吃商品粮。”
程心没有那么天真的想法:“妈,上嫁吞针,自古以来讲究门当户对不是没有道理。我们想找好的,人家也不愿意找女方家庭差距太大的啊。”
徐凤霞没想到女儿想得比自己通透,“是妈想岔了,总觉得没有家里拖累你能嫁更好。”
“妈,在城里吃商品粮不一定就是好日子,衣食住行哪个不花钱,人家还羡慕咱们有土地呢。”
程心突然起身,从桌上拿起布包掏出蓝布:“省城百货大楼的斜纹布,八毛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