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阅尽人间春色 煤球王

8. 审讯

小说:

阅尽人间春色

作者:

煤球王

分类:

现代言情

四月廿八宜审问,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齐聚推事。林青梧作为沈帝钦点春闱案负责人,也参与推事。

元致现已康复,与石仙羽分开提审。

周礼传统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大虞亦遵循刑不上大夫的礼法,元致涉嫌渎职,但未被革职,故而坐受审讯。

“元县令,姚休死去多年,他的手札你从何所得?”

姚休手札作为元序昭雪的关键证据,陈中丞照例询问来源。

元致在吴县的好友唐崇礼,昔日是庆京官员,亦是姚休故交。姚休自知逃脱不过,将手札交予他。

唐崇礼在姚休死后,深谙官场凶险,决然辞官返乡,创办义塾供全县孩童读书识字,无论男女,只要想识文断字,都可来义塾。

他银钱匮乏,加之女儿家进学堂遭到不少乡绅反对,义塾在创办之初险些夭折。好在元致到任,力排众议保下义塾,更是抽出自己俸禄补贴义塾,吴县平民适龄稚童才有书读,尤其是女儿。

受吴县影响,周边州县私塾陆续招收女童入学,甚至书院任用女师,官廨启用女吏。

他拿着姚休手扎十余年,明知元序蒙冤而死,元家飞来横祸,始终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将证据交还。元致担任吴县县令勤勉于政,免苛捐杂税,吴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元致为人清正,把他当至交好友,他却贪生怕死,直至几月前才将手扎送出,实在愧怍。

三法司传唤人证唐崇礼。

“证人唐崇礼,你有何证据证明此札记是姚休所书?”

“草民处多篇姚休文章,姚休中州县乡试解元,府衙存有姚休试卷,长官可比对字迹。”

胥吏呈上唐崇礼携带文书,大理寺卿细细比对,确为一人所书。

元致身为告人,只需判定提供证据真伪即可,审讯的重点是作为凶手的石仙羽。

距离林青梧上次见他已过三日,囚衣脏污,蓬头垢面,唯一不变的是他挺直的背脊。

“嫌犯石仙羽,你是如何焚烧科考试卷,杀害看守胥吏,并将姚休灭口的?如实招来。”

石仙羽从头说起,令史执笔记录。

春闱结束后石仙羽借清点试题为由进入贡院库房,纵火焚卷,大呼贼人分散守卫注意,伺机杀害。

利用姚休丢失的玉佩找到他,以他家中妻儿老小性命为要挟,令他击登闻鼓嫁祸主考人元序,事后将姚休灭口。

行凶途中偶遇一衙役,欲斩草除根夜里派人刺杀,不料杀手迟迟未回,衙役侥幸逃脱。

姚休手扎,衙役指认全都对上了,环节无半分纰漏,就连时辰也分毫不差,十多年前的事情如同昨日发生的一样。姚休当日于手札记录,是记忆最清晰之时,石仙羽幼时是家喻户晓的神童,十余年不忘,符合常理。

但古稀之年的老衙役也记得如此准确,指认时对时辰倒背如流,当真是奇了。

林青梧正思忖,宫侍附耳相告,石府老仆曹天曝尸街头。

庆京皇城东侧安上门街,今晨现一具男尸,经仵作查验死者是石府管家曹天,刺穿心脏一刀致命,伤口深浅均匀。

杀曹天的人想必是习武之人,那姚休呢?据她所知,京兆府仵作近些年没换过,或许这就是突破口。

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六品员外郎,连杀三人,还雇佣杀手灭口。

泰和元年石仙羽亡妻病重,他是如何有银钱买凶杀人的?

林青梧发问,“你是如何杀姚休的?”

石仙羽:“京郊,用匕首。”

林青梧:“一击致命?”

石仙羽:“不知,刺了好几刀,他就死了。”

林青梧:“你买凶杀人的银钱是谁给你的?”

“是我典当了亡妻的嫁妆。”

林青梧在老衙役控诉石仙羽当日,便怀疑石仙羽买凶杀人的银钱来源,于是去当铺查过泰和元年春石仙羽有无典当物件,当铺典票显示他于天佑二十四年将家中值钱物件悉数典当,此后再也没来。

幕后之人究竟许他何好处?他身家性命不顾也要将其摘出去。

刑部尚书疑惑泗国公知晓石仙羽买凶杀人,为何要替他隐瞒?

“泗国公怜我妻病重,稚子年幼,索性未酿成大错,便替我瞒下,还给了我一笔银钱供妻吃药。”

石仙羽供认不讳,签字画押,推事进展顺利。作案动机明确,逻辑自洽,可林青梧的怀疑仍未打消。

三司推事结束,林青梧去往京兆府。石府老仆曹天尸体罩着粗麻衾,散发一股臭鸡蛋的味道,胸前伤口边缘平整,身上鞭痕呈紫红色,边缘化脓,手腕和脚踝有绳索磨痕,想必生前备受折磨。

京兆府仵作是位阿婆,白发用木簪挽起,脸上皱纹遍布,眼睛却异常清亮,身穿靛青色粗布衣裙,腰间束着皮囊,皮囊边缘泛白,里面则是她的验尸工具。十几年前阿婆亦验过姚休的尸体。

姚休胸口深深浅浅的刀口不一,其中有一道贯穿心脏,其他多是卡在骨头或是刺偏,阿婆言应是两人所为,胡乱砍一通的人不论从力度还是技法都做不到一击毙命。

二人正说话,京兆府差役又送来一具自水中打捞出的尸体,皮肤发白肿胀,姿势僵硬,林青梧认出他是指认石仙羽的老衙役。

老衙役同样是一刀直入心脏,死后被人丢进湖中,捆绑巨石,若不是有人潜水捉鱼,老衙役尸体怕是要长沉湖底。

仵作阿婆推断老仆曹天和老衙役是同一人所杀。

回宫马车行驶在春阳门街,外面府邸威严显赫,门前一对石狻猊怒目圆瞪,匾额大书“敕造泗国公”。

锦绣堆里的富贵人家大多藏污纳垢,唯独泗国公府,托孤重臣,皇后母家,除去孙儿荒唐无状,不曾有半点瑕疵。

连林青梧派人去郑家名下的田庄,部曲也赞扬主人德行,只是口风一致,说辞一样,像是提前演练无数遍似的。

泗国公府湖心榭,琴音绕梁,舞姬曼妙,郑海宁头戴玉冠,身披纱衣,纱衣轻薄隐约透出未愈的鞭伤,半卧于胡床,油头粉面的小倌跪在脚榻边为他揉腿。

郑侍郎推门而入,打破一室旖旎氛围,瞧儿子萎靡的神色,气不打一出来。伶人舞姬匆匆退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