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都知道。
典史可是正式朝廷正式编制,要经过吏部审核。
且起码要有举人身份,这县丞看来也是急了,啥都敢说!
刘天华此时,心中反而很淡定!
他现在只想,先经营好自己一块根据地。做个自由自在的团练使,就很好!
身处乱世,先要有保全自己的能力,有枪杆子才行。
至于到县衙,任个末流的一官半职,他根本没啥兴趣!
之前考取的秀才身份,也只是为见到官员,不用下跪而已!
如果真到县衙,哪怕做到户房。相当于后事财政局局长。
还是一样要在县令手下,像个孙子一样,听差、服管!
他才大不高兴呢!
此所以他没开口,一方面是感激何建强鼎力支持。
另一方面,刘天华也想看看,李广和对待自己,到底是什么态度。
而李广和见到何建强,如此较真。
心中也是暗暗叫苦,手下各房主事,那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每人都年年孝敬,贸然换掉那一个都不合适!
何况刘天华年纪轻轻,且只是个秀才,安排做个书吏,恰好合适!
要是别的秀才们,有这机会,不是高兴成啥样呢!
但考虑他剿匪立功,且又有如此实力,现已开始拉帮结派。
需要又拉又防,怎么办?
要不给个库使的肥缺,先安抚一下?
正当李广和心里盘算,现场气氛僵住时!
一个衙役匆匆忙忙赶了上来。
“县老爷,淮安府来了急件…”
“送过来!”
终于等到淮安府的回应了。
李广和急忙打开信件,刚读了两行,脸色就是一惊。
等他看完信件,突然拍手,大声说道。
“何县丞提议,很有道理!朝廷一直未派典使过来,那就请刘公子,先行暂代也是无妨!”
“什么情况?”
众人更是迷糊了...
就连何建强也有些不明白了。
他刚才也是因和李茂抬杠,才说出的大话而已,没想到李广和竟然同意了。
大华朝一个县衙,县令、县丞、主簿、典史等都属于文官,是需要朝廷正式任命的。
县尉是武职,属于另一个系统。驻守当地,负责保境安民,在驻地也要受当地官节制。
至于县衙里六房主事、三班衙役,及师爷、都头、书吏、帮闲等等。
都是不入流的胥吏,没正式编制,县令可以直接任命。
目前桃源县,除了县令、县丞、县尉都在。
主簿柳东山长年请病假,上次土匪围城时,才抱病出来露面。
典史一职却长期空缺。吏部不知是忘了,还是因其他事。
总之自从连续两位典史,都因意外事件,在城外遭遇盗匪,横死当场后。
户部已经大半年没再派下来了...
当然有传闻,说两位典史,都与前都头李权不和,才造成意外等。因无人追究,此事也都不了了之。
典史一职,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治安、征税、监狱等属官。
是那些三班衙役们、班头、都头们顶头上司,也算是有实权的。
现在刘天华的团练使,只是半官方的民团,没薪水,没编制。
如趁剿匪的功劳,做这典使,倒也实至名归。
就是这功名出身,还需要他自己努力。
当然如实在考不上举人,而由桃源县具战功推荐,
再到户部花些钱,找关系备个案,也不是多大难事!
“刘公子,你意下如何?”
李广和见刘天华没有及时回话,再次和气的问道。
其脸色的笑容,比刚才更甚。
“多谢县尊抬爱,我一定会尽心尽职...”
刘天华见此,连忙起身,做感激状说道。
李广和前后态度变化,大家都知道,应该和与淮安府回信有关。
既然已经说开了。刘天华也不再推辞。
当即答复下来,这典史一职,想来暂代做做也无妨。
“好!大家举杯同祝刘典史...”
李广和也像是松了一口气,举杯提议道。
何建强、钱为民,也都为刘天华感到高兴。
虽然他们目前在职务上,都是刘天华高,
但他们都知道刘天华真实实力及才能。知道这职务只是他在仕途上,一个开始而已...
......
等散席之后,李广和又单独把刘天华留下来。
“刘典史,听说你家,是从爷爷辈,才迁居本县大兴村?”
“是的,县尊这是...”
刘天华之前真不知道这些,直到有一次,薛伯聊天时,无意提到此事。
“我就是随便问问,贵府祖上在淮安府,可有亲友啥的吗?”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刘天华老实答道。
“哦!是这样..."
李广和稍微有些失望,但接着又笑着说道:
“刚收到淮安府回文,夸赞本县剿灭惯匪,并已按律上报朝廷。但在信的末尾,提到让你尽快,赶到淮安府。杨知府想见见你。刘典史啊,机会难得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