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地。
朝廷大军入陕平叛。
大军营帐。
太子身穿银色铠甲,威武霸气,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肃杀的气质。
“华山派和全真教的人来了吗?”太子问道。
“启禀殿下,华山派和全真教并没有派人来。”
砰的一声!
太子的手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面,剑眉星目之中,含着浓浓的怒火。
宛如即将喷发的火山。
大军入陕,平定民乱。
若是有地头蛇配合,自然能省下很多事情。
陕地最大的地头蛇,当属华山和全真两派。
华山派和全真教,实力虽然不如武当、天山、蜀山剑宗,但也是一等一的名门大派。
传承悠久,历史上出现过不止一位先天宗师,底蕴深厚。
“乱臣贼子!”
“他们难道不怕起义军攻破华山和终南山吗?”
太子鼻中冷哼一声,煞气浓郁。
对于两派不识时务,非常不满。
张文正起身说道。
“殿下息怒。”
“历次平乱,江湖门派不都是这副做派吗?”
“大乱之时,明哲保身,保存实力。”
“坐等朝廷平乱,他们就如鬣狗,跟在朝廷大军后面捡便宜,大肆兼并土地。”
张文正神情凝重,心中默然。
在前往陕地之前,他对武林门派的后续的举动,就有深入的研究。
这些所谓的名门正派,平日里口口声声说伸张正义,为民请命。
但是一旦出了乱子,就个个成了缩头乌龟,明哲保身。
等朝廷大军平定民乱后,又活跃起来,刷名望,兼并土地。
这些武林门派,赌的就是朝廷刚刚平乱,正值虚弱之际,不想节外生枝,不想和武林大派对抗。
事实也是如此,朝廷官员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往坐视武林大派兼并土地,做强做大。
这次陕地民乱,在华山派和全真教眼中。
非但不是祸事,反而还是机会。
太子生了一顿闷气之后,向张文正问道。
“文正,你有什么高见?”
“殿下,臣以为陕地民乱,不足为惧。”
“殿下坐拥二十万大军,麾下猛将如云。”
“反观起义军,不过是草台班子罢了。”
“打顺风仗,一个个争前恐后,一旦遇到逆风仗,则望风而逃。”
“殿下你只需以多打少,围三缺一,以雷霆之势横扫陕地即可。”
“陕地民乱,真正的难点,是平乱之后,该如何治理。”
张文正有条不紊地说着。
在太子询问之前,他早有腹稿。
哪怕太子不问,他都会主动进谏。
太子微微颔首,接着问道。
“文正,你说陕地该如何治理?”
“陕地的症结,在于良田少,土地兼并严重,特别是那些武林大派,家家都有良田百万顷。”
“在武林大派的势力范围内,百姓只知门派规矩,不知朝廷王法。”
“俨然就是国中之国。”
“臣请殿下,将乱军赶向华山和终南山的方向。”
太子猛地起身,看向张文正的眼神中,充满了骇然。
“文正,你是要孤对华山派和全真教动手?”
“不可!这太冒险了!”
“三十万起义军,万一和华山派、全真教这些名门大派搅和在一起,那就不好收拾了。”
太子心中也想收拾这些不听话的武林门派。
但是却不敢冒险。
担心陕地民变升级,一发不可收拾。
张文正没有屈服,拱了拱手,满脸正气,言辞义正地说着。
“陛下,陕地良田,十之三四,都在华山、全真二派手中。”
“他们就是陕地最大的毒瘤,一日不除这二派,陕地的百姓,就一日没有出头之日。”
“若是放任武林大派不管,只会让武林大派越发坐大。此事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更何况,如今陕地大乱,华山和全真被灭,殿下也可将责任推卸给起义军,不会引起其他门派的警惕。”
“殿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太子,心动了。
“文正,就按照你说的办。”
……
三日后。
大军收复西安城,起义军残军,朝着华山退去。
苏瑾捧着阴坛,一路尾随朝廷大军。
见证了朝廷大军收复西安府的全过程。
【你见证了朝廷大军收复西安城,汲取岁月之力,见证点+130!】
通过和玉行天的视野共享,李长生虽然没有离开京城,但也见证了这一幕。
大军收复陕地,必然能增加不少的见证点。
李长生怎么会错失这个机会?
若是没有收复拜火教,说不得还要亲自走一趟。
不过有了手下,自然让手下帮自己走一趟。
不然,要手下有何用?
……
【你见证了朝廷收复延安府,汲取岁月之力,见证点+110!】
……
【你见证了朝廷收复陇西地区,汲取岁月之力,见证点+100!】
……
短短不到半个月。
陕地民乱,就被朝廷大军,平定得七七八八了。
八角胡同中。
李长生看着一幅舆图,舆图上记载着朝廷大军的动向。
通过视野共享,李长生得知消息的速度,比三千里加急还要快。
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还没得知消息,李长生就已经知道。
陕地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