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开局一片荒田,结局百万雄兵 太子不卸甲

第91章 朝堂之争

小说:

开局一片荒田,结局百万雄兵

作者:

太子不卸甲

分类:

穿越架空


第九十一章朝堂之争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随着新的一天开始,大越朝堂迎来了新的篇章,领侍太监一声喊,右都御史姚序之站了出来:“臣有本启奏。”

接到三个地方争夺一个人的官司,他本来没当一回事,按照律法-办就行了。

接着,工部尚书过来说情,让他把韩平判给江宁。

很快,有勋贵过来,让他把韩平判给琴川。

右都御史正三品,挺大的官了,可来说情的,要么从一品,要么家里有勋爵,**罔替的那种,都不是他能得罪起的。

尚书说是从一品,其实在朝堂上,已经是最大的了。

正一品的三公,都是虚职,或者尚书**,皇上赐谥号,给个正一品的官位。

若是让他判,他是会把韩平判给嘉陵的,无他,灾荒年,名籍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任何异议了。

如果离开名籍所在地,就叫逃户,那天下尽是逃户了。

不能说你陈文灿玩了个小花招,韩平就得回琴川。

问题是,那么多人说情,他可不敢随便处置。

其中的关键,他也是清楚的。

韩平组建工坊,招纳长工两万多人,留在什么地方,都能创造巨大的财政收入,同时也能稳定灾情,关系地方长官的身家仕途。

一五一十地,他把情况说了,无奈道:“关系到灾民,臣不敢擅自做主,还请陛下圣裁!”

让皇上做决定,他就不用承担责任了。

都察院虽然有监察天下官员的指责,却也不愿意轻易得罪人。

“各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景武帝坐在龙座上,看向其他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乱安排,三个地方任何一个地方乱了,黑锅都是他的。

皇上是不能背黑锅的,最多是被臣下蒙蔽,他现在就是找个蒙蔽他的人。

当然,如果做对了,自然是全靠皇上圣明。

“陛下,韩平本是琴川之人,陈文灿也拿到了批文,自然应该回到琴川。”

“万万不可!陈文灿此人欺瞒上官,岂能纵容?以我之见,韩平应该前往江宁,建造工坊。”

“据臣所知,韩平遇土匪刺杀,是陈文灿救他脱离危险,为感谢陈知州,韩平已经在琴川招募长短工五千人之多,建造工坊,突然搬走,既违背了韩平心意,也会浪费民财。”

“韩平是琴川之人没错,但他更是山南道之人,理应听从冯刺史安排。”

……

两万多人的工坊,光是交税,便是很大一批银子。

这税可不都是进国库,其中一部分,是要进勋贵和京城众官手里的。

说白了,大家现在争的,是自己的钱袋子,那能不用心吗?

“父皇,以儿臣所见,一静不如一动,还是让韩平留在嘉陵吧。”

眼珠子忽闪之后,三皇子李元泰站了出来。

从官员的维护方向,他就看出来,嘉陵知州是个小可怜,没后台的。

本来知州这个级别的官员,他是看不到眼里的,但想到嘉陵已经有两万多人的工坊了,今年的赋税必然大涨,不妨帮嘉陵说说话,把庄典收到自己麾下。

“太子,你怎么看?”

景武帝洞若观火,看得一清二楚,多年以来,他制衡朝堂,靠的是分力,那边势弱,就帮帮,那边势强,就打击。

之所以打击太子,那是因为,太子已经有储君名分了,如果再得朝堂拥护,那他这个皇帝,岂不是要退位?

“父皇,江宁,嘉陵,琴川都是受灾严重的地方,不如让韩平在三个地方建立工坊。至于工坊的大小,招纳人员的多少,为了表明朝廷厚待贤士,让韩平自己决定好了。”

工坊的事,李元亨是不太在乎的,他先给自己立了个人设,厚待贤士。

四皇子李元杰嘲讽了起来:“太子和的一手好稀泥,倒是谁都不得罪。”

太子和几个皇子势如水火,朝堂上斗嘴,是最寻常不过的,景武帝沉吟半晌,说道:“就按太子说的办吧。”

最近太子被压得有点狠,要让他松口气,不然,让其他几个皇子坐大,也不是好事。

帝王嘛,就是要神秘莫测,今天支持你,明天就支持他,谁也猜不透。

“陛下,刺史冯云程为韩平请功,说韩平济世安民,当赐予爵位。”

右都御史又站了出来,都察院左都御史主要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