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张主事把这件事吹得多么天花乱坠,温榆只记住了一句话:
“除了大年三十,其他时间,你都得在部里过。”
开玩笑,这样的日子谁要过!
每天和爹一起吃黄花鱼面,做做手工、看看闲书的日子不香吗?
温榆没有那种特别远大的理想,现在的生活状态他就很满意。
“等一等。”温榆说道,“抱歉,我拒绝。”
张主事碰壁而归。
离开温氏工场的时候,脸黑得像锅底似的。
虽然他的脸本来就挺黑,不过以前顶多是灰泥黑,现在是乌漆嘛黑。
他竟然被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屁孩拒绝了,这件事千万不能传出去,否则他知名金工大匠的脸往哪里放。
温榆给张主事推开工场的栅栏门,侧身站到一边。
张主事气冲冲地走出工场,沿着乡道一路往村口走去。
村里没有秘密。
工部张大人专程上门拜访温榆的消息,早已传遍全村上下。
这个消息从张主事走进工房开始就开始传播,等张主事走出栅栏门,内容已经丰富到可以唱一折子戏的程度。
“大顺,你家温榆要发达了!宫里派人来叫他去当大官!”
“什么大官,是知县,县太爷!”
“哪里的县太爷?”
“这,谁知道呢,反正是坐在高堂上,头戴乌纱帽,手抄惊堂木,啪!一声令下,给本老爷把狗头铡端上来,咔嚓咔嚓,拐子的脑袋掉了一地——那样的青天大老爷。”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刚带队回来的温大顺听得一愣一愣。
温大顺和所有这个年纪的男人一样,都有强烈的当官欲,再和望子成龙的夙愿一结合,每天做梦都希望自己儿子能当大官,以后他就能在乌桕村横着走,老唐再也不敢随便打断他说话!
现在,这个梦,它成真了。
温大顺只觉脚下轻飘飘的,一路飘回了工场。
二话不说,拉着温榆就往马厩跑,说要去南京城下馆子,泡个汤再按个脚。
温榆想解释,但看着他爹满面红光的样子,这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他又憋着没说。
只是旁敲侧击地抱怨了两句,说进工部做事,多忙多累,一年到头回不了两次家。
“年轻人怎么能怕吃苦呢!”温大顺宽厚的手掌使劲拍了拍自己儿子单薄的小身板,“你的前途重要!家里还有二宝呢!爹又不是没人陪就吃不下饭!你要是在工部稳定下来,爹高兴还来不及,你娘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开心!”
温大顺洪亮的声音震得温榆脑袋嗡嗡作响,温榆不由得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家,他爹一定会一个人躲起来偷偷抹眼泪的。
“还说二宝,这次去城里玩又没带二宝,二宝回头肯定跟你置气。”温榆撇嘴。
“不会的!二宝没有那么小心眼!”温大顺用笑声掩饰自己的心虚,“嗨,回来给他带两串糖人儿,你再哄哄,不就没事了!”
“我不哄,你指望人家孝敬你,你又总把人忘了,这个事我可替不了你。”
温大顺挠了挠后脖颈:“行,行,那还是我哄吧。不过大宝啊,有你在,爹心里特别踏实,爹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有了你。”
温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可能就是要当一辈子爹宝。
温榆回绝张主事的事情,并没有跟温大顺说,温大顺一直信心满满地期待着,却没有后文了。
不过,官场风云变幻,起起落落的,谁也说不准将来会怎么样,温大顺只是埋怨了张主事两句,说这人是不是能耐不行,做不了主。
本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大顺就会渐渐释怀,忘记这件事。
但中间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老唐家的喜讯先传出来了。
一大早,温氏工场外的乡道上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匠人们刚吃完热乎乎的汤饼,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听到这声音,纷纷好奇地往乡道上看去。
只见一辆唐氏工场的马车从乡道间驶过,拉车的高头点子青马神骏非常,马鬃上装饰着鲜红的披挂,显然是有什么大喜事。
温大顺是头一个爱凑热闹的,看到这景象,立刻上去搭话。
“老唐,你这是哪个儿子娶媳妇啊。”温大顺乐呵呵地问道。
唐老爹掀起车帘,温大顺发现唐镜穿着一身新裁的衣裳,端端正正地坐在里面。
“大顺,你不知道吗?工部补缺的名录下来了,我们家唐镜录到了屯田司,这不是准备收拾收拾送孩子去南京城里上任嘛。”
温大顺一下愣住了,脸上的笑容也有些勉强,强撑着问道:“有这种事?我不知道啊!什么补缺的名录?”
“张主事没跟你们说吗?他不是专门来找了温榆?”唐老爹故作惊讶的样子说道。
“没、没有啊,你有话直讲!不要兜圈子!”温大顺急躁起来。
唐老爹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可劲儿地大惊小怪了一番,才告诉温大顺,因为在玄武湖比赛中出色的表现,唐镜被一名屯田司的官员看中,决定收他做个副手,正好六部补录了一批空缺,就把唐镜给填上去了。
温大顺酸的直咬牙,那个张主事到底行不行,他们家温榆明明是第一,凭什么让唐镜抢了先?
“不多说了,我先送唐镜去城里,回头再跟你细说,六部补录了一批新人,百工所附近的房子不好租,我得给唐镜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安顿下来,毕竟这孩子现在也算走上仕途了,得做长远打算才行。”
唐老爹得意洋洋地说完,叫唐镜跟温大顺告个别,父子俩放下车帘,马车辘辘向村口行去。
温大顺目送唐氏父子离开,浑身上下都不对劲儿了,胃里一个劲儿地往上泛酸水。
“不可能,这不对劲。”温大顺喃喃自语。
温氏工场的其他匠人见到他们老东家面色煞白,又亲耳旁听到刚才那番对话,知道温大顺此刻心里非常不好受,便七嘴八舌地劝说起来。
其中有一位老匠人见多识广,说道:“大顺啊,你不要急,我想那官府不会放着状元不要,却先录探花,可能这里面有些另外的门道。”
温大顺一听,立刻拉住老匠人的手,将他请到屋里,又摆出好茶招待他。
“吴伯,你以前在工部做过事,你一定知道什么消息吧。”
老匠人点点头:“我确实听到了一些消息,眼下朝廷财政吃紧,西南战事耗费了大量的银钱,我听以前一起做工的人说,六部释放出一批定员之外的空缺,只要肯砸银子,就能立刻补缺。”
温大顺立刻激动了:“要多少银子?”
老匠人摇头:“这我也不大清楚,你可以上南京城里探一探消息,和我一起做工那人,如今就在兴顺街上住,若是你想去问,我写一封信,你带去给他。”
“这般最好!”温大顺向老匠人连连道谢,还要把自己新买的帽子送给他。
又过了数日。
温榆这些天都没冒头,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因为他在忙着做测试。
测试什么?
嗯……或许这个东西可以叫系统?
“二宝,灯芯草缠好了吗?”温榆问道。
“好了,少爷!”温二宝欢快地答应道。
温榆检查了一番案板上的灯芯草棒,满意地点点头:“很好,那我们开始挂蜡。”
“好嘞!”
温榆拿起一把灯芯草棒,放在一个大陶盆边沿处,大陶盆里是提纯过的乌桕蜡汁,是先前从乌桕果实里面取出来的白色蜡质,去除杂质并烧热融化后形成的粘|稠|液|体。
温二宝有样学样,也把袖子搂起来,坐在温榆的对面,学着他拿灯芯草棒旋转着浸入乌桕蜡汁里。
这样旋转一次,就会挂上一层植物蜡,放在通风处晾一晾,蜡汁就会凝固,这时,再把灯芯草棒浸入蜡汁,挂第二层蜡。
如此反复数次,一根拇指粗细的蜡烛就成形了。
【恭喜NPC首次制作「乌桕蜡烛」成功,系统能量恢复1.5%。】
【获得「乌桕蜡烛」x1!】
【解锁「乌桕蜡烛」图纸!】
【通过制作,NPC数值发生以下变化:
获得「手工」技能
获得经验值+200!】
【道具:乌桕蜡烛
别看这种蜡烛细,点燃之后能燃烧三个时辰,光芒稳定,不会产生呛人的黑烟。
乌桕村的手工特产之一,又名“无烟蜡烛”。】
温榆一边看系统提示,一边做蜡烛,直到把手边的灯芯草棒都用完。
【获得「乌桕蜡烛」x17!】
“少爷,没有灯芯啦。”二宝提醒道。
温榆从“发呆”状态回过神:“噢,没事,今天就做到这里吧。”
“好嘞。”二宝站起身,“那我去打一桶水来。”
二宝跑开后,温榆弯下腰,用沾着蜡汁的手指在地上写下“17”。
接着,他又写出一串数字:
0123456789
这种圈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