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科技入侵现代 鸦的碎碎念

第180章 我从来不会失败!(6K)

小说:

科技入侵现代

作者:

鸦的碎碎念

分类:

历史军事


林燃摇头道:

“当然不可能。

我刚才的解释不是说过了,如果我们和苏俄合作,一共有四种可能性吗。

没有我们,加加林回来的可能性是5%,甚至5%都没有。

但有我们的协助,可能他回来的几率能够提升到30%。

还是很少,但比没有强。”

霍尼格接着问:“可教授,根据我对NASA进度的了解,我们的宇宙飞船都还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现在哪来的宇宙飞船提供给加加林返回?”

林燃解释道:“谁说我们要提供宇宙飞船了?

我们今年本来就要执行的任务是月球软着陆。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登月的航天器里把原本的传感器、月球探测车、无线电设备这些东西全部拿掉,改成装燃料的设备。

我们将燃料送到月球上,由加加林在月球上手动完成对接和燃料传输。

总统先生,这一方案需要我们双方精确计算发射窗口和轨道参数。

我相信现在苏俄人的发射窗口已经确定了。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苏俄人尽可能把完整的数据提供给我们,数据越多越好,越完整越好。

我才能确保,我们的宇宙飞船发射能够和加加林在月球同一块区域降落,他能够在宇航服舱外活动时间范围内找到我们的燃料补给箱并且带回飞船上。

所以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麦克纳马拉深知其中难度:“教授,你是说你根据他们的发射窗口和轨道参数,来计算我们的发射窗口和轨道参数?

确保我们的落点和加加林的落点相差不会超过五公里的范围?”

林燃点头道:“没错,而且他们先发射,我们后发射。

我还要确保,加加林登陆月球后,能够在月球上目测观察到我们的登月舱降落,他才知道要去哪个方位取我们给他准备的燃料补给包。”

霍尼格人都听傻了,准确来说,在场各位,稍微懂点行的人都听傻了。

“教授,你真的能做到吗?”霍尼格问道。

麦克纳马拉喃喃道:“这个世界上如果有谁能做到这件事,我想大概只有教授了!”

网传阿波罗登月顺利返回的几率大致相当于,人类坐着洗衣机横跨太平洋的几率。

这样的说法夸大了。

但林燃所说的方案,在当下这个时间点看来,确实堪比洗衣机横跨太平洋了。

这其中要克服的难点太多了。

首先是软着陆,软着陆要求航天器在接触月球表面时速度降至接近零,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并能继续执行后续任务。

此前阿美利肯从未软着陆成功过。

要是不软着陆,燃料仓撞击月球表面会有极大**的风险。

其次是精度,精度上要计算出对方落点,双方从地球上发射的时间不一样,发射点位不一样,最后要求落点几乎一致。

最后是时间,在月球上降落的时间也不能相差太久。

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提出了太高的要求。

林登·约翰逊听完后问:“教授,你有多大的把握?”

林燃说:“百分之三十,最多百分之三十的把握,能够让加加林成功返回地球。”

林登·约翰逊点头道:“好的,教授,我明白了,我还得再考虑一下。”

林燃说:“好,总统先生,我提醒一点,那就是你决定的越早,加加林得救的概率就越高。

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林登·约翰逊的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心理活动。

他不想太空竞赛失败的锅在自己任内,也不想双方合作把一个苏俄人送上太空再平安带回来。

林燃说的也没错,如果阿美利肯帮忙带回来,肯定能够最大程度减缓太空竞赛苏俄人先登月带来的影响,可这毕竟是阿美利肯和苏俄的合作。

过去军方以及华盛顿的强硬派们就对肯尼迪对苏缓和的态度感到不满,林登·约翰逊也有同样的担心。

“教授,总统先生请你在白宫客房住一晚,他随时有可能想要和你商量对策。”

总统办公室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林燃离开时,白宫幕僚长快步走到他耳边低声说道。

林燃点头道:“好。”

最后椭圆办公室里只剩下三个人,林登·约翰逊、杰克·瓦伦蒂和休伯特·汉弗莱。

杰克·瓦伦蒂是林登·约翰逊多年来的亲信,是约翰逊团队的核心成员。

休伯特·汉弗莱不是《是,大臣》里的汉弗莱,而是林登·约翰逊的副总统。

二人都是林登·约翰逊亲信中的亲信。

“两位,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杰克·瓦伦蒂率先开口道:“我觉得教授的意见有道理,如果只是从外界**的角度,这样一定是能够最有效平息**的方式。

加加林回来了,有我们的功劳,加加林没回来,苏俄人把他拿去送死,为了赢得太空竞赛。

无论如何我们都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可这同样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引起一些对苏强硬派的不满。

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我们同样会面临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要面对苏俄在**上的强大攻势。

总统先生,相信你也看到了斯普特尼克时刻后,艾森豪威尔总统在**上所承受的极大压力。

甚至后续尼克松会输给肯尼迪总统,一定程度上也受了斯普特尼克时刻的影响。

苏俄率先实现登月,这无疑会比斯普特尼克糟糕的多。

我们和苏俄合作,是保守派不满,我们不和苏俄合作,影响的是你的名声和支持率。”

话已至此,就够了。

斯普特尼克时刻是指苏俄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媒体将其渲染成苏俄科技实力实现赶超的标志性事件。

瓦伦蒂说完后,汉弗莱接着说道:“约翰逊,我觉得我们应该和苏俄合作。

你知道的,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态度。

在一些国际事务上我们应该合作,冷战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只能对抗不能合作。

再说,和苏俄在太空上合作,本身就是肯尼迪总统的遗愿,我们这是在帮肯尼迪总统完成他的遗愿。”

和杰克·瓦伦蒂所有发言都是从约翰逊的利益出发不同,汉弗莱作为副总统多少还是有点自己的**理想。

他一直以来的主张就是要在核裁军和国际合作。

除了主张和苏俄缓和关系,有限合作外,汉弗莱还主张要“越来越多的鼓励苏俄阵营中的其他国家的自治和行动自由”。

说白了他觉得要分化苏俄和其盟友之间的关系,用更具包容性的立场来分化苏俄盟友。

汉弗莱在演讲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举例用的就是华国。

他觉得应该利用华国和苏俄的分歧,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鼓励华国和自由阵营国家接触,推动华国在国际舞台上采取更独立的立场。

两人说完后,林登·约翰逊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你们知道的,不仅仅保守派不希望和苏俄缓和关系,不希望结束冷战,军方也同样不希望。”

汉弗莱点头:“我当然知道,利益,停止冷战,大规模裁军,对军方可没有好处。

但问题是,我们这是在太空领域有限合作,是苏俄把数据给我们,而不是我们把数据给苏俄。

我觉得在明年我们要在百越大规模登陆作战的前提下,这已经充分证明了这届白宫在和苏俄对抗这件事上的决心和意志。

只是单纯在太空上合作这么一次,不会引起军方多大的反对声。”

汉弗莱知道林登·约翰逊担心自己落得和肯尼迪一样的下场。

那声枪响随时都在提醒着林登·约翰逊,你是总统没错,但如果你越界了,那我们能让你什么都不是。

“好,我明白了。”林登·约翰逊说。

他想了想,然后起身走到电话旁,

“埃德加吗?我是林登·约翰逊”

“总统先生,这么晚了,有什么重要事件吗?”埃德加·胡佛的声音传来。

林登·约翰逊先是把情况大致描述了之后,问:“埃德加,以你们在民间的情报收集来看,民众对于我们在太空一事上和苏俄合作会报什么态度?”

电话那头,胡佛已经要被苏俄人搞的焦头烂额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苏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猛料,其中有的是他真干过,有的他绝对没干过,但苏俄人就是有照片,而且一旦放出去,不管他有没有干过,他都完了。

胡佛听到后,知道约翰逊打着**征集的幌子,实则是在征集他的意见,毕竟有肯尼迪的例子在前,林登·约翰逊尊重自己的意见也正常。

考虑到自己现在和苏俄这种畸形的合作关系,说的不好听点叫被控制,胡佛说:“总统先生,我想这件事白宫就能决定,民众意见不重要不是吗。”

听到胡佛的表态后,林登·约翰逊下定决心了:“教授呢,瓦伦蒂,帮我把教授请来。”

林燃此时当然没睡,他想了很多,因为在这个时空,想要提前数年时间完成登月,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考虑到此时宇航服的效果有限,落点最多只能和加加林相差两千米的范围。

“教授,我决定了,我们要和苏俄人合作。”林登·约翰逊说道。

林燃听完后感慨,果然还是得航天啊。

也就航天领域会体现如此的国际合作精神。

冷战时期,加加林能成为全球偶像,能够在自由阵营攫取大量声望。

冷战结束后,也有国际空间站这样的国际合作项目。

“好,那么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合作还需要苏俄方面同意,他们需要尽可能的提供完整数据给我们。

从发射时间到发射过程中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他们提供的数据越完整,我们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林燃说。

林登·约翰逊说:“这就交给我吧。

尼基塔会愿意合作的。

教授,你需要做的就是成功,以及成功。

我再问一点,那就是我们有没有可能进行直播?

直播阿美利肯的月球救援,苏俄在无线电方面的技术落后于我们。

虽然在上面的是苏俄人,但是执行救援的是阿美利肯,全程直播的是阿美利肯电视台。”

显然,在民用科技上,即便是林登·约翰逊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知道阿美利肯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林燃想了想:“我们只需要经过简单的调试完全能做到。

不过还是那句话时间不多了。

我们可以通过慢扫描电视技术,从月球表面实时传回画面。

不过唯一的问题就是画面可能不够清晰。

加上月球探测器的能源有限,视频设备的功耗和重量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好消息是,我们的登月计划一直都包括了电视直播,所以我们有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

1962年,阿美利肯的电视星(Telstar)卫星首次实现了跨大西洋电视信号传输,证明了远距离视频传输的可行性。

1964年,美国的勘测者计划计划使用慢扫描电视(SSTV)技术,从月球表面传回了低分辨率的黑白视频。

也就是说此时,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的话,是具备电视直播基础。

NASA已经建设完整的深空网络和高增益天线则为画面传输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苏俄也能做到。

只是一方面,苏俄要把人送上去,它留给其他设备的载重空间有限,未必有提供给视频设备的重量和空间。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实时视频需要快速的数据解码、传输和地面解码技术,苏俄人在信号处理速度上不足以做到视频的实时播放。

以原时空中,苏俄人在1966年的月球9号传回的图像序列为例,它每帧传输耗时数秒,整体过程更像慢动作而非实时视频。

林燃说完后,林登·约翰逊振奋地挥舞了一下拳头,有这对比,他可不怕出什么意外。

“教授,我只有一点要求,那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格外凸显燃料舱的阿美利肯国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