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雾都的甜蜜窗口》
格洛斯特街9号的空气中,最后一丝松木与清漆的气息,终于被来自泰晤士河的潮湿微风彻底带走。"时光甜点屋"这个崭新的造物,在客厅里静默地呼吸着,它光洁的玻璃橱窗和空无一物的柜台,仿佛一个等待被填入灵魂的精致躯壳。
清晨的阳光透过乔治亚风格的窗格,在西奥多·米勒手中的采购清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站在厨房的中央,就着煤气灯尚未熄灭的余晖,最后一次核对着清单上的每一项。这份清单在他手中已经摩挲得有些发软,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不仅是食材的名称,还有他对每一种原料的特别要求。
"德文郡的黄油、毛里求斯的精制蔗糖、锡兰肉桂......"他轻声念着,仿佛在吟诵一首准备献给这个时代的诗篇。这些来自世界各地各个角落的原料,将通过他的双手,在这间小小的甜品屋里获得新生。
母亲艾琳轻轻走进厨房,将一个精致的麂皮钱袋放在桃花心木桌面上。"这是最初的投入,"她的声音带着晨起的温柔,也有一丝郑重的托付,“汉娜会陪你一起去。听说为了明年的万国博览会,市场上的商人都把最好的货色运来了伦敦。这是个好机会,但也要当心,有些人会趁机以次充好。"
西奥多接过钱袋,感受到其中硬币沉甸甸的重量。这不仅是启动资金,更是家人沉甸甸的信任。他特意选择了一件深色的粗花呢外套,领口整齐地系着温莎结,这身打扮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许多。
当女佣汉娜也准备停当,两人便踏着伦敦清晨湿润的雾气出发了。街道渐渐苏醒,送奶车的马蹄声、扫烟囱工人的吆喝声与远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交织成一首城市的晨曲。城市的脉搏便跳动得越发剧烈。这不是田园牧歌式的苏醒,而是工业巨兽的咆哮。远处,新建的火车站方向传来蒸汽机车粗重的喘息与尖锐的汽笛,仿佛在宣告一个速度时代的来临。
街道上,载重马车轰隆驶过,铁轮压在卵石路面上,发出雷鸣般的声响,与街头报童尖利地叫卖着博览会消息的喊声混杂在一起。空气不再是清新,而是带着一股独特的、属于新时代的气味——煤烟呛人的颗粒感、铸铁厂传来的硫磺味、以及成千上万人聚集产生的体味与生活垃圾的腐败气息,共同构成了一曲喧嚣而粗粝的都市交响乐。
离科文特市场还有一个街区,喧嚣声浪和复杂的气味便扑面而来。一踏入市场广场,西奥多仿佛鱼儿游入了大海,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这是一个感官的盛宴:色彩斑斓的蔬菜水果堆成小山,穿着鲜艳吉普赛服装的女人在叫卖鲜花,鱼摊上银色鳞片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空气中混合着泥土、香料、鲜鱼、咖啡以及无数难以名状的气味。他紧了紧手中的采购清单,知道自己首先要过的,就是如何以一个陌生年轻人的身份,在这个时代的这些精明的商人那里获得信任,买到真正的好货。
他的目标之一是市场里信誉颇佳的“霍布斯父子商行”,以供应优质乳制品闻名。走到摊位前,他并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先静静观察了一会儿老板老霍布斯如何与那些显然是熟客的管家或厨师打交道。
轮到西奥多时,老霍布斯抬起眼,用商人特有的锐利目光迅速打量了他一下——一个衣着整洁但并非奢华的年轻绅士,身边跟着一位像是女佣的妇人,没有仆人跟随搬运,这不像是大户人家的采买。
“需要什么,年轻人?”他的语气礼貌但带着疏离,远非之前版本中的热情。
西奥多心中微紧,但面上保持镇定,他用清晰、肯定的语气说:“先生,我需要一些黄油。请给我看看您这里乳脂含量最高的那种。”他没有使用过份客套或犹豫的词语,直接表明了自己的专业要求。
老霍布斯略微挑眉,似乎有些意外于他话语里的确定性,他走到商行的一处柜台前,揭开一个用厚实橡木做盖的陶瓷罐。西奥多看到里面是满满一罐清澈的盐水,一块块用油纸分装好的黄油像白色的鹅卵石般沉在罐底。老霍布斯注意到西奥多审视的目光,嘴角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放心,这位先生,”他一边说,一边用一把木铲,铲出一块色泽金黄、质地坚实的黄油。“我们‘霍布斯商行’的秘诀就在这里——冰库。冬天从苏格兰运来的湖冰,能让我们在盛夏也保证黄油像刚出奶场一样新鲜。这是我们商行最好的黄油,价格为1磅1先令6便士。”边说边将手中的小块黄油递给西奥多。
听到这个价格汉娜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这么贵”。老霍布斯笑到“这位女士,这是今早刚从德文郡来的黄油,乳脂含量没得说。您要是觉得贵,那边桶里有爱尔兰黄油,只要9便士一磅。”西奥多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将黄油捻开,观察色泽,再靠近鼻尖细闻其风味,最后才尝了一点点,感受着黄油融化在舌尖的醇厚感,心中迅速计算着成本。这比普通黄油贵了将近一半,但风味的确天差地别,他深知黄油是做好甜品至关重要,“这个价格可以接受,但我需要您保证每次送货都是这个标准,如果品质稳定,我希望可以长期合作。”
“长期合作?” 老霍布斯这次真的露出了感兴趣的神情,“你在哪里高就?”他猜测西奥多可能是某家新餐厅或俱乐部的学徒或助理。
西奥多坦然回答:“我在帕丁顿区的格洛斯特街即将经营一家甜品店,名叫‘时光甜点屋’。品质是我的第一要求。”他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印有店铺地址和名字的简单卡片——这是他精心准备的、用来建立专业形象的小道具。
老霍布斯接过卡片看了看,态度明显缓和了些。一个有计划、懂行且目标是做正经生意的年轻人,值得给予一定的尊重。
就这样,通过专业的表现、清晰的沟通和有备而来的商业姿态,西奥多才初步赢得了这位资深供应商的认可,而非依靠不切实际的“少爷”身份。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他创业路上重要的一课。
买完黄油,接下来便是糖。这看似普通的白色晶体,此刻却承载着最沉重的殖民历史。西奥多在一排糖袋前驻足,他伸出手指,捻起一小撮不同产地的糖,在舌尖细细品味。有的带着淡淡的焦香,可能来自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园;有的洁白无比,却或许沾染着远方的血泪。他最终选择了一种色泽晶莹、来自毛里求斯的精制蔗糖,其背后是帝国庞大的海上运输线与精炼厂的支撑。他购买的不只是甜味,更是全球化贸易的冰山一角。
走进香料区,气味变得极具侵略性。肉桂、豆蔻、胡椒的浓郁香气扑鼻而来,这些曾经价比黄金的奢侈品,如今因殖民贸易而变得寻常。西奥多在一个摊位前停下,对一堆香草荚产生了怀疑。“这豆荚的色泽不对,香气浮于表面,”他低声对汉娜说,显示出超越年龄的鉴别力,“恐怕是用劣质酒精浸泡过的。”他转而走向一位沉默的东印度水手模样的摊主,选择了那些看起来干瘪、但香气深沉内敛的豆荚。那水手接过钱币时,黝黑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的身后,仿佛站着整个神秘的东方。
这时一个格外热情的摊主叫住了他:"先生,来看看这个!刚从锡兰运来的肉桂,比普通品种香得多!"摊主拿起一根深棕色的肉桂棒,在西奥多鼻尖前轻轻晃动,"您想,明年海德公园那个大展览,全世界的贵宾都要来。不用点特别的东西,怎么吸引客人?"
西奥多心中一动。他接过肉桂棒,仔细嗅了嗅,确实闻到一种更加细腻复杂的香气。他意识到,博览会不在是一个遥远的事件,它已经像一块投入水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扩散到伦敦的每个角落。这股拥抱世界、展示创新的风潮,与他想用甜品带来的美好体验,在精神上不谋而合。他买下了一些锡兰肉桂,决定为他的开业菜单增添一抹"世界风情"。
就连在挑选杏仁时,商贩也忍不住提到:"听说法国人要在博览会上展示一种新的烘烤技术,您要是需要特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