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古代当万人迷(穿书)》
太傅怕齐久安紧张,又安抚了句:“随意闲谈便可,不须要个定论。”
这就是和太傅沾亲带故的弊端之一。
容易被点名。
齐久安想好了要一雪前耻,毫不露怯:“成就大事的路途总是窄小而昏暗。忠义之士,自然有清醒的神智和坚毅的志向。只要能守住道心,何惧孤步?何惧毁谤?”
崔翊听到齐久安的回答,追问:“可如今有一人知晓此事,他又当如何?”
齐久安道:“那便为他掌灯,辅佐在其身侧。”
崔翊的眼睛霎时间亮起。
旁人纷纷议论起来,连小皇帝也侧过身斜睨了齐久安一眼。
太傅赞许地点点头:“齐娘子说得极好。君子之道,看似暗淡却日益光明。小人之道,看似耀目,腐朽起来却也不过弹指。”
解释完崔翊的问题后,太傅就接着讲课。
齐久安坐在后排,一直监督着小皇帝,唯恐小皇帝听睡着了,达不到荀祜的要求。但小皇帝从头到尾正襟危坐,没有一点开小差的迹象。
齐久安更头疼了。
差生才进步空间大,小皇帝是优等生中的优等生,相当于状元了,能怎么提高?
荀祜不能像要求自己一样要求别人。
尽管大家都心照不宣地不再提起往事,但荀祜他确确实实曾名动过天下。
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十足的快意风流。
他出身荣国府。
荣国府的先祖是太宗皇帝的胞弟,获封世袭,祖辈曾官拜宰辅,然而到了荀祜这辈已经是一座空架子。人才凋敝,库中不丰。
但荣国府祖坟的青烟还没燃尽。
一个没落的窠臼里飞出来一只金凤凰。
荀祜三岁通文,五岁成诗。
一句“烛泪横流烬未冷,东风一夜又催生。”暗合家族兴衰之象。
老夫人拍板,举全族之力养育这个年幼的孩子,请来了大儒指点他。
荀祜也不负众望。七岁辩经,十岁作的赋文被传抄到洛阳纸贵,送到了当时的皇帝面前。大儒在皇帝面前不吝夸赞。皇帝对其青眼有加,把荀祜指给了最受宠爱的三皇子作伴读。
三皇子就是后来的愍帝。
愍帝天赋也极佳。两人都是不世出的天才,又年纪相仿,意见相合,相处一段时间后便形影不离,如同手足,在京中成为一段佳话,并称双璧。
荀祜十二岁时降服西域进贡的烈马。
十五岁登科,考取状元。莫说是十七人中最少年,放眼古今也是极罕见。
十六岁单手挽弓,百步穿杨。
随愍帝去围猎时,为救一怀孕的母鹿与黑熊缠斗,最后一箭贯目,将黑熊斩于剑下。
也就是这一次,让人们意识到,在文学词章上已然夺了魁首的荀祜也许在武略上更胜一筹。
皇帝也曾金口玉言,说荀祜不是他的亲子实为憾事。
二十岁前的荀祜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整个京城,整个天下,没人比他人生更圆满、更得意。
这样的人生,连荀祜自己都没办法再过一遍,怎能要求别人像他一样?
齐久安替小皇帝叫屈。
熬了几个时辰,太傅终于喊散学。
齐久安磨磨蹭蹭地收拾东西,就为了等小皇帝走她再走。
不想有人叫她。
齐久安转头一看,是崔翊。
崔翊是来给她递邀约的:“齐娘子,中午用好膳,我们几个约了去上林苑骑马,不知齐娘子可有兴致一同前往?”
几个人等在崔翊身后,见崔翊提到他们,也友好地朝齐久安笑了笑。
骑马?
齐久安心念一动。
左右她也没事做,崔翊又是将来小皇帝的得力助手,与他多亲近亲近,应该算她在好好完成任务吧?
齐久安略微思索片刻就答应下了:“好,我会去的。”
崔翊听到她答应便笑了一下,颊边的酒窝愈发明显:“另外,课上齐娘子所说,崔某记在心间了。”
齐久安目送崔翊和其他几人走远。他们住在宫外,应该带了食盒来。
弘文馆里的人散了大半,齐久安回过身准备回慈安殿才发现身后站着小皇帝。
小皇帝分明是在看她,但当她回身,又立马把眼睛错开了,好像只是在盯着书本,语气冷淡:“太后嘱咐朕和你一起回慈安殿。”
齐久安对人类有话不好好说这一行为感到很稀奇:“陛下在等我吗?”
小皇帝的包子脸皱了皱,好像是在嫌齐久安话多:“跟上。”
小皇帝没让人抬轿子,走得很快,但他身量就这么长,所以走得再快齐久安也能跟上。
只有经过紫宸殿时,小皇帝才微不可见地放慢了步子,抬头朝那边望了一眼。
荀祜并非每日都会上朝,但要上朝的日子会让人来请小皇帝。
小皇帝想要的自然不是这样的请。
齐久安看在眼里,却不能说什么。
不上朝的日子,荀祜会召见常参官议事,高兴了会叫小皇帝过去旁听。
小皇帝觉得自己一个皇帝被臣子叫去很耻辱,但还是每次都去。
到了宝慈殿门口,齐久安发现这里比平常还要静些。
一路走到正殿,大门紧闭,何掌事候在外面,告诉了小皇帝和齐久安原因。
荀祜在里面。
看小皇帝的神色,明显他也没有意料到。
这也难怪,荀祜上回来宝慈殿还是三年前。
愍帝驾崩,荀祜权倾朝野,和杨太后“商量”了一下,小皇帝就上位成了傀儡皇帝。
这次是为了什么?
“不清楚。”何掌事先是摇摇头,随后目光复杂地看向齐久安,“不过似乎是和齐娘子有关。”
小皇帝打量了齐久安一番,像是没想到她还能和荀祜扯上关系。
齐久安假笑了一下。小皇帝不知道的事多着呢,估计连前几日她二进天枢殿都没听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