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抱歉,不稀罕》
肃州城外。
数万骑兵,满面风沙。
盔甲都变成了土黄色,贾珑也不例外。
自从进入陕西行都司之后,就是无尽的戈壁沙漠,偶尔遇到大风,就像是在尘土飞扬中行走。
这里的生活条件,至少在这个时代很是艰难。
看着眼前的雄关,贾珑内心赞叹:“河西咽喉之地,天下第一雄关,果然名不虚传,只是...应该向西挪移**才对。”
肃州城,又称之为嘉峪关。
大宋在这里设立肃州卫,守护大宋最西方的门户。
嘉峪关抵御了外族,同样也限定了中原王朝的西方的版图终点。让人下意识的认为,守住嘉峪关,就守护住了西方的西大门。
缺乏进取、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
中原人骨子里对于天下一统的执着,数千年血脉之中隐藏的基因,嘉峪关要是向西**,中原王朝也会想尽办法一统天下。
贾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将‘嘉峪关’向西推进,能推进多远,就推进多远,所以贾珑每到一地,都会用一点时间,留下石刻...
记录行军情况,埋入地下。
历史,不应该埋入时间长河。
炎黄子孙的地域,应该被完美记录。
“吱呀...”
这时候肃州城城门打开,数十人快步而出。
为首一人约莫四十来岁,身材雄壮,满脸络腮胡子。落后他半个身位的,是一个身材中等的文人打扮,约莫五十来岁。
一个是身材敦实,约莫三十来岁的汉子。
在他们身后,还有数十个百户、千户,在为首身材雄壮的人带领下,跪在贾珑马前:“末将肃州卫卫指挥使苗云生,卫指挥同知赵吉,卫指挥佥事孙彬,参见大元帅...”
贾珑翻身下马:“肃州卫卫指挥使苗云生接旨。”
这一道圣旨,乃是麟德帝所下圣旨,本来派遣太监带着禁军西行传旨,被贾珑遇到。以这些太监的速度,到达肃州卫城,没有一个月以上根本走不到。
所以,贾珑干脆接过了传旨的任务,军国大事不容耽搁...没有这一道圣旨,他的征西大元帅,在肃州卫未必名正言顺。
三个人都有些懵,他们正在各忙各的,就有人告知,征西大元帅、定国郡王率数万骑兵,已经在城外...
在这之前,也没有人告知他们。
他们没有半点消息。
但是城外主将自称定国郡王、征西大元帅,肃州卫的文武自然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出城迎接。
却没想到,直接就是圣旨。
苗云生甚至感觉到,这一道圣旨有些突兀与纳罕。
不过,大体可以猜测定国郡**命为征西大元帅,很明显就是要征伐西秦,他也必然会有任命:“臣,肃州卫卫指挥使苗云生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西秦不尊王化,夺我哈密诸卫。大元帅、定国郡王贾珑率兵征讨不敬夷狄,肃州卫卫指挥使苗云生,当负责征西大军粮草供应,不得怠慢,钦此。”
苗云生等肃州卫文武,本以为会有机会追随征西大元帅、定国郡王西征西秦,捞取一定军功,没想到,只有给他们负责粮草的任务。
苗云生磕头领旨:“臣接旨。”
接了圣旨,看到圣旨上的日期之后,苗云生睁大了眼睛,心脏都是急剧跳动...定国郡王行军,向来是神速,这是天下皆知事情。
但是,从神京城到肃州卫,足足两千七百里路,而且大多都是沙漠戈壁,定国郡王从六月三十率兵西来,这才七月初八...
满打满算才九天,日行三百里,九天行军两千七百里!
什么叫神速?
这才叫神速!
再看看定国郡王满面风沙,盔甲都成了土黄色,厚厚一层土灰...定**也是一个个如此...苗云生很难想象,这支兵马,是如何做到日行三百里的。
这些定**兵马,竟然个个精神抖擞,没有丝毫疲态,或者不满。定国郡王将兵,当真是有手段。
定国郡王与传说中的一样,身材异常魁伟。
苗云生身高不算矮,在定国郡王面前...他本是壮硕的汉子,却显得有些小鸟依人起来...压迫感太强大了。
“苗指挥使...”
贾珑扫视肃州卫文武,最终目光定格在苗云生身上:“切记粮草准备妥当,本帅的粮草不需要你们供应,后续来的大军,你们要准备好粮草,打开西关门...本王要西进...”
苗云生愣了一下。
定国郡王来到肃州卫,也不多做休息?
起码洗洗澡,吃一个饱饭...好好休息一下,让大军也要休整一下吧。
没想到,定国郡王传旨之后,直接就要出关?
怪不得人家能够不断打胜仗,这种对待战争的态度,活该人家不断立功。
“遵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