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七零养妈妈》
第10章
浴室环境一般,而且没有灯。
好在不是她一个人洗澡,隔壁那一间有陈卫红,所以哪怕是夜里也不怕。
最重要的是她没有沐浴用品,也不担心有泡沫洗不干净遗留在身上,现在的洗澡不过是用水洗洗灰尘。
洗完澡全身舒畅,睡得也舒服,几天的火车加上大巴转拖拉机的疲惫终于被消除。
第二天,江秦亿按时抵达知青点,他还带来牛车。
赶牛车的是队里的火棍叔,因为乐江大队距离镇上不远,大部分情况去镇上牛车不拉人,都是拉货。为了让火棍叔把他们拉到镇上,江秦亿是以拉货的钱让火棍叔来的知青点。
江秦亿发现安词的目光放在火棍叔身上,一下子就明白她看的是什么:“火棍叔脸上是烧伤,为了救人冲进火场,火势太大才受了伤。不要怕,火棍叔是很好的人。”
“啊,嗯,是的,很好的人。”安词收回视线,鼻子一酸:“好人有好报。”
这不算太旧的烧伤疤痕与她曾经见过的老旧烧伤疤重叠,看看眼前这还算年轻的脸,再想想未来那满是褶皱的脸,长命不止百岁,可不就是好人有好报?
江秦亿觉得安词的状态不太对,但因为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而且,眼眶怎么红了?听她的话应该不是吓到,难道是联想到哪里哪场跟她有关的火灾?
江秦亿把注意力放在安词身上没时间理会他们,吴永亮很是明事理,看了正在跟安词说话的江秦亿一眼,上去与火棍叔攀谈。
可惜他的算盘打错了,火棍叔不懂官方普通话,吴永亮的壮语也只知道那几个词,两人鸡同鸭讲并不能得到有用信息。
最后吴永亮只能来到江秦亿边上,也打破了他们之间那奇怪的气氛:“租车多少钱?”
他明白江秦亿肯定想在安词面前表现,所以给了自己的理由。
“我知道江同志和安知青是熟人,但我跟江同志之间毕竟只是火车上认识,让你负担我和阿红这一份就过了。”
江秦亿想了想,给他和陈卫红的那一份报了一个数,在吴永亮看来很低,并不觉得对方是胡乱报数,吴永亮欢喜地给了钱。
这一份钱应该是来回租牛车的钱的一半,是去镇上或者从镇上回来的价位。
今后哪怕还是不懂火棍叔的话,但给这么多钱就够了。
此时的吴永亮倒是不知道他猜错了,这个价钱虽然是江秦亿讨价还价后的数字,但这是拉货的价,拉人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上牛车,安词看着火棍叔:“火棍叔姓江?”
火棍叔一笑,脸上的疤痕略微狰狞:“乐江大队一半的人姓江,很久很久以前都是一家人。”
江秦亿笑道:“现在也是一家人。”
火棍叔哈哈地笑了:“是啊,现在也是一家人。”
说着甩起绳子,驱赶牛向前走。
安词也只是问一下,没有继续深入。
询问火棍叔是否姓江还能以礼貌为借口含糊,但询问名字那就不好说什么借口了。
她安安静静坐着,看着乐江大队到镇上的陌生风景,又看看远处熟悉的高山,神情恍惚。
坐车当然比走路快,到了镇上火棍叔先去拉其他人的货,等到了约定好回去的时间再到这里集合。
江秦亿带他们去供销社。
小地方的供销社不仅小,售卖的东西也少,很多东西都是没有的。
他们把需要的东西都报了名字,最后只获得一小部分有货的结果。
别说牙膏了,牙粉都没法,就算补货下来也有其他人抢着,到不了他们手中,所以只能用盐刷牙。
皂倒是有,但他们都没买,因为江秦亿说能跟村子里的老人用东西或者公分换,不需要票。
单单是不需要票对他们就足够有吸引力。
江秦亿安慰:“没事,这很正常,其他东西的我们去收购站找。”
陈卫红好奇询问:“收购站也卖东西?”
“收购站有很多东西对个人售卖。虽说很多东西只有供销社有,但同样的,很多东西只有去收购站,还未上报的时候才能花钱买到我们手中。村民们自己编织的一些手工制品一般不会在供销社出现,至于你们想要的木箱,如果真的需要最好是找会这门手艺的村民交易,如果由大队卖到收购站又到供销社,东西就很多人抢,不容易买到。如果不局限于木箱,收购站的竹篮,竹筐之类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替代品。”
安词倒是名白:“也因为料子不一样,所以哪怕工序不简单,但价格会比木制品低很多。”
江秦亿看着她,眼底含笑:“是的。买一个木箱的钱能够买很多竹篮竹筐。如果运气好还能找到带盖子的竹筐,能够防尘防鼠,虽说安全上比不上木箱,但也足够了。”
安词点头:“这个可以。”她需要带盖子的竹筐来放自己的书,这样才能好好保护它们。
先把东西放在江秦亿认识的人家里,他们去了收购站。
收购站很大,有一些人,但更多是大队的人把东西送过来卖给收购站,从里边买东西的比较少。
大山公社管理十个大队,约莫两万人,最大最强的大队近三千人,乐江大队在其中并不显眼。
每个大队都有各自擅长制作的东西,大队粮食产量,特产物品,干货,或者其他手工艺品都不同,所以收购站也是一个物品集散中心。
不过,收购站收什么,怎么收,多少钱收,这些也都有门道。
江秦亿对收购站很熟,刚刚在供销社已经大概明白他们需要什么东西就直接把人带到地方,而且明显做了规划,第一个买的就是能装其他需要购买的东西的竹筐制品。
比起装饰物,现在的竹制品更注重实用性,所以看到的都是竹筐竹篮背篓一类的东西。
安词看到它们立马想到一件事:“地里掰玉米的时候,大队有提供背篓或者箩筐吗?”
“有箩筐,没有背篓。”江秦亿一听就知道她想什么:“我的建议是不买专门用来装玉米的背篓,费力,时不时举手也会累。直接把箩筐放地上是最省力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