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开局一片荒田,结局百万雄兵》

第36章 上报


第三十六章上报

“仰慕我?”

“是啊,先生去剿匪之前,说的那句‘风萧萧兮泑水寒,壮士一去兮必复还’已经是名震江左,谁人不知啊?”

这也行?

韩平是服气的,他是觉得,当时的情况,和荆轲有点像,随口一说,竟然传扬了出去。

“两位大人,这青-楼就算了,做工的都是穷苦人,哪里有钱上青-楼?”

“那倒也是,只是妃苒姑娘常常念叨先生,先生不去探望一番吗?”

“这不好吧?我已经娶妻了。”

“娶妻和上青-楼,有什么关系吗?”

两位大人一脸的问号。

韩平这才想起,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时代,男人的行为基本是不受限制的。

文人雅士上青-楼,叫真名士自风流,不去的反而会惹来非议,被认为太古板。

很多名人都是逛青-楼的,比如白居易,那是常客。

就是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闲暇之余,照样也是上青-楼的。

后来更是娶青-楼名ji贾金莲为妾,传为佳话。

在发妻亡故之后,一度想要把贾金莲扶正,做正妻,还是贾金莲懂事,才没有逾越。

啥叫文人骚客?

这就是!

韩平眼看自己的骚客身份要被怀疑,急忙道:“最近太忙,改日,改日。”

庄典面带忧虑:“先生年少,固然是才高八斗,对风流之事却是懈怠了,家中只有一妻,又不逛青-楼,如此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只怕会招致小人攻讦。”

袁郛表示赞同:“从来男子汉大丈夫,都是妻妾成群,瓜瓞绵绵,先生妻妾匮乏,有损男儿威仪,不利管辖众人。”

还有这种说法吗?

妻妾不多,反而成了缺点了。

想想又特别有道理,天底下最大的是皇上,皇上有三宫六院嫔妃七十二宫娥万千,这叫垂范天下,大家都得跟皇上学习。

“韩某会留意的。”

没法说,韩平总不能现在娶十来个小妾。

又商量了一会工坊细节,庄典和袁郛离开韩宅,回到知州府衙。

“知州大人,通判大人,刺史府行文。”

手下马快,递上行文,庄典和袁郛接过,打眼一看便知道,刺史府担心嘉陵出乱子,又来询问情况。

谁让嘉陵紧挨着江宁呢,嘉陵乱了,江宁也会乱。

“袁通判,咱们怎么回报?”

之前不用问,就俩字——哭穷。

而这也是事实,嘉陵确实没多少钱,没多少粮食,朝廷说了给救灾粮,却一直拖着,谁都知道,救灾粮永远也到不了。

哭穷的好处是可以免除责任,不是我们不用心,是朝廷的粮食不到位。

“当然是报喜!”

袁郛兴奋道,“别人都一筹莫展,只有我们控制住了局面,这不显得咱们有手段吗?有这样的功绩,以后的仕途,便好走许多。”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朝廷最稀罕的,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大员。

有叛乱把叛乱解决了,敌国入侵,把敌国打败了,这是最显眼的。

“袁兄果然是个有志向的。”

称赞了一句,庄典点头,“也该让冯大人听到些好消息了,工坊用工两万人,足可养活家人将近十万人。嘉陵灾民差不多有二十来万,一半都有生计了。”

小灾荒不可怕,那是因为,受灾的人可以去逃荒,要饭,其他地方有吃的喝的,总能蹭点。

虽然还是有十几万灾民没有着落,但有要饭的地方了。

“不止如此,看韩先生的意思,似乎还需要更多人手,如果能招工三万人,灾荒之事,基本解决了。

兜里有钱的三万人,娶妻纳妾,买吃买穿,只怕嘉陵还要更加繁华些。

只是,为今之计,必须分散灾民的注意,不能让他们都涌过去。

我的意思,韩先生在东城经营,咱们在西城设立粥棚,把灾民吸引过去。”

无商不富!

袁郛是体会到了,两万人啊,不说工钱,每天的饭钱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可以想见,工坊的周边,将会出现许多做小生意的。

“好主意!”

“现而今,凡是牵扯到韩先生的,都是顶顶的大事,务必小心在意。”

“为防土匪,刁民**,把捕快重点布控在工坊附近,监察往来人等。”

“还有韩先生的安全,更要格外防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