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弑母换荣华?这世子不当也罢!》
第二十二章字帖
失落的姜梅抬头看看杨云,脸上缓缓泛起一丝笑意。
“你说得没错,娘还有你。只要咱娘俩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杨灿肯定不会再认姜梅,姜梅也要摆正位置,再也不跟杨灿有任何瓜葛。
母子俩人在台阶上坐片刻,起身来到文宝坊,伙计热情地迎上来。
“客人,您需要点什么?我们这里文房四宝,各色书籍,应有尽有!”
杨云闻着空气中的墨香,郁闷的心情舒畅不少,微笑着对伙计说:“伙计,你们书坊有没有字帖?价格怎么算?”
拜师周仲后,杨云的学习进度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只是字写得非常一般,连学堂中年纪最小的宋玉川,字都要比他好上不少。
他没有合适的字帖,闷头练习也练不出效果,今天进城正好买几份字帖临摹一下。
伙计滔滔不绝地问道:“客人,不知道您是初学还是已有基础?要临大字还是小字?楷书还是行书草书?”
初学者学字,以基础字帖为主。
如果已有基础,那要临摹一些名家大作。
大字小字,是说用笔不同,楷书行书则看写在何处。
伙计每天在文宝坊接待客人,见过不少买字帖的书生,张口切中要害。
杨云这几日在学堂,没少被周仲批评写字不好,心中早有答案,不假思索地说:“我是刚进学,想临小字。至于楷书行书,我是要科举应试,你觉得临哪种比较好?”
伙计略微想一下,转身去书架上挑几本字帖,“既然是刚开始学字,又是用来科举,自然是临楷书比较好。”
“这本《玄秘塔碑》还有这本《妙严寺记》,都是楷书名帖,您看看喜欢哪个。”
这两本字帖,字体清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最适合初学者入门。
姜梅看着杨云两本字帖都舍不得放下,十分大气地对小二说:
“这两本字帖我们都要,再来两刀大青白纸。”
布庄让做的成衣,过掌柜的关,再过几日能收到工钱,不用在字帖上抠搜。
没想到杨云却摇头,将《妙严寺记》还给小二,转头对母亲说:“我刚学字,还是专心临摹一种字帖比较好,否则基础打不好,以后再想改正难了。”
伙计拿的字帖虽然都是楷书,但非一人所作,若临摹两种,只能学得不伦不类。
姜梅对于进学之事懂得不多,见儿子都这么说,自然以儿子的意见为准。
在文宝坊买好字帖和纸张,杨云和姜梅又回福兴布庄一趟。
送衣服的小豆子已经回来,正拿着鸡毛掸子在掸柜台上的浮灰。
姜梅已经是第三次来,跟小豆子也算熟悉,轻声开口,“小豆子,你的衣服送过去了?客人怎么说?”
小豆子见到姜梅来,连忙将手上的鸡毛掸子放在一边。
“姜师傅,衣服我交给客人家下人,至于客人满不满意,恐怕过两天才能有信。”
能花钱订制成衣的人,都是县城里的高门大户。
这种人家的姑娘,别说小豆子一个跑腿伙计。
福兴布庄的掌柜都见不到,只能等着人家往外递话。
听到得等,姜梅脸上的喜色褪去不少,但只能轻轻点头,
“既然是这样,那等下次我进城的时候,再来看看。”
母子二人进城要办的事都办完,也没在县城多做逗留,搭车回到青山村。
回家的路上。
杨云迎面撞上族老杨四德,恭敬地行礼打招呼,“见过族老,您这是准备去哪?”
来到青山村,杨四德明里暗里帮过杨云几次,他心中一直记着这份情。
杨四德看一眼杨云手中提着的大青白纸,笑眯眯地说:“我刚才去地里转一圈。杨云,你这是正式进学了?不知拜的是哪位先生?”
虽然杨云上学已经有十几天,但他拜的是外村先生,平日里行事又比较低调,整个青山村,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