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窄院》
大雅娘家姓曹,大雅的姥爷叫曹衡禄,1870年生人。后为满清四品大员,正房之妻没有给他生下儿子,倒是一个偏房小妾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叫曹静稚,1916年出生。也就是后来大雅的母亲。
曹静稚长大成人后,找了一个倒插门的女婿。此人叫**甫,也就是后来大雅的父亲。大雅的父亲是一个军人。
因为**甫1949年跟着蒋公去了台湾。所以1940年出生的大雅改姓随了母姓。叫曹雅丽。
曹衡禄是在二十八岁那年跟随着李鸿章入驻到这座城市的,先住在淮军公所。几年后的1901年,李鸿章死后,他带着家眷搬到了我们所描述的这座大院,成为这座大院的主人。
曹衡禄一直没有子祠,只有偏房小妾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就是后来大雅的母亲。早些年曹衡禄还收留过一个义子,义子姓高,名廷芳。随曹姓后叫曹廷芳,解放后改回高姓,名叫高廷芳。也就是后来我们认识的高老头。
1908年在仕途上受挫的曹衡禄信奉了天主教。随后又带着他的义子曹廷芳接受天主教的教育。曹廷芳20岁那年由曹衡禄出资去了法国神学院求学。两年后回国,在天主教堂就职。
1926年,56岁的曹衡禄去世。这个大院由不到30岁的曹廷芳带领当时10岁的曹静稚成了这个大院的新主人。此时这个大院还是一个偌大的四合院,还没有大院中间那道墙。院里主人加仆人一共不超过10人,寂静的大院显得冷冷清清。
曹廷芳照例去教堂诵经行使神责。曹静稚读书上学。大院里除了50多岁的老管家孔老爷,还有一心侍奉主的曹廷芳笃定终生不娶这两个男人以外。其余都是女仆女眷。平时人们做事从从容容,说话轻声轻语。每当夜幕降临后整个大院死一般的寂静。
曹静稚读的是女子学校。在她15岁那年,认识了一位年轻的**少尉军官。军官长的仪表堂堂英俊潇洒,很快就俘虏了少女的芳心。军官名叫**甫。
第二年两人正式结婚,结婚后两人就住在这座大院的西房里。
于是这座大院里又多了一个男人。但是这个男人经常不回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部队的官兵随军而行常无定所。
曹静稚在学校里参加了进步组织,和学校的学生们经常去宣传抗日,反对日本侵占东三省的活动。
曹静稚由于学习优秀思想进步,毕业后留在了女子学校,当了一名教师。23岁那年她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大雅。时年1940年。
大雅的启蒙教育老师就是曹廷芳。并且她最初接受的教育就是曹廷芳灌输给她的西方式教育。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她的母亲期待着她好好学习,长大去国外深造。
大雅九岁那年他的父亲随从蒋公退居到了台湾。大雅跟着母亲依旧在这个大院里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大院被分割成了里外两个院落,里院住进了新中国的司法干部干警们。在院中央砌那道院墙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把院中一东一西的两棵大槐树留在了外院。大雅和妈妈以及曹廷芳居住在里院的家眷全部搬到了外院。大雅的妈妈由于背上了**家属的名分,为了不惹人耳目,自己选了最靠近外院大门口的那间耳房。曹廷芳则选了最靠近外院里面的另一间耳房,一个在外院的最西边,一个在外院的最东边,这样平时来往就少了,也是为了少惹起人们的注意,使他们在这个大院里曾经的历史让人们逐渐地淡忘。
曹廷芳改回了姓叫高廷芳,因为他年纪大了,人们很少称他的名,统称他为高爷爷。
大雅十八岁那年,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中认识了**部队里的一个年轻的军官,两个人很快就结了婚。婚后不久,年轻的军官得知大雅的父亲在台湾,是**军人,于是果断提出离婚。
由于两人婚后感情甚笃极其相爱,大雅忍泪含悲和这位**军官离了婚。这位军官也是深爱着大雅。但无奈与这种**背景的婚姻无望,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