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莲花楼之红绸快》

53.一个人的旅途

初春,日光晴好,天高云淡。

一白衣墨发的少年人,纵着匹英姿勃发的白马,踏着浅草青青,自夹路的烟柳间穿行而过。

行至一栋奇特的二层小楼前,他勒绳跳马而下。

“李莲花!”

他迈着轻快的步伐往前走,长发高束,发尾飞扬。

李莲花三人正收割地里的菜,闻言抬眸望去。

身形修直的少年人,浸在早晨净透的日光里,俊逸而清朗,明媚而张扬。

三人一时恍了眼。

李莲花拍拍手上沾的晨露,一种久远的鲜活扑面而来。

自己年轻时,竟是这样的吗……

方多病搂着一筐菜,有些许愣神。

小时候崇拜的那幅画,似乎活了过来。

他差点有种一口“师父”叫出来的冲动。

笛飞声扛着捆菜,目中光彩一盛。

李相夷还没死,从东海回来了。

李相夷有些发瘆,“你们都看着我做什么,我脸上沾什么东西了吗?”

他一手搭篱笆上,一手朝他们晃了晃。

三人目光集体一挪,搬起菜来,往园外走。

李莲花腾出只手,手指点点左颊,“是沾了点东西。”

李相夷一摸,什么也没有,“逗我很好玩是吧?”

“是挺好玩的。”李莲花嘴角盈笑。

“我现在长大了,才不信你。”李相夷离开篱笆,跟上他们。

三人皆是摇头。

刚摸脸那个动作,已经出卖了自己。

明明就又上了一小当。

李相夷滞了下,不以为意。

他上前几步,边倒着走,边逡巡李莲花三人。

疑惑道,“我怎么感觉你们没老呢。”

三人对视一眼。

说实话,他们自己也感到奇怪。

这五年来,容貌确实没有什么变化。

按理说,方多病的脸廓应该更成熟,笛飞声多少该长点细纹才对。

可惜,两者都没有。

就算是内力恢复到十成十,扬州慢精纯而丰厚的李莲花,也不该毫无变化。

扬州慢只是让人看起来年轻几岁,又不是不会变老。

也不知是何种原因?

这时,李相夷又指着他们,“说实话,你们是不是用了什么养颜秘法?”

认识五年的三个大男人养颜……他心下一片唏嘘。

李莲花打开他手,“别指我们,没大没小。”

“养颜秘法,什么养颜秘法,显年轻不可以啊。”

李相夷忖了下,“也是。”

他们三个怎么看,都不像臭美之人。

尤其是阿飞。

而且他见过一些人,三十来岁了,看起来像十几二十岁的,纯天然的那种。

“话说,”他歪头看左边的笛飞声,“你跟老笛——”

他现在管小笛飞声叫“老笛”了。

“莫不是亲戚?”他顿了下道。

“真是越来越像了。”

笛飞声过了秒,才答他,“那说明你眼睛有问题。”

李相夷看李莲花和方多病,“你们难道不觉得吗?”

“天底下总有像的人,”李莲花拨开他,让他别挡路,“就好比天底下总有像的狗一样。”

“是啊。”方多病接话。

“你到鹤城,或到天底下逛一圈,就会发现,哪里都有狐狸精。”

卧门口的狐狸精抬头,超大声,“汪!”

“没叫你。”方多病打住道。

他回到原本的话题,“可你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天底下只有一条狐狸精。”

狐狸精又“汪”,叫声明显舒服多了。

“你看,”李莲花翻译,“狐狸精都说是。”

“你不妨再仔细看看,毕竟——”

他和方多病异口同声,“我们都觉得不像。”

李相夷又打量起笛飞声来。

乍一看,是很像。

细细看来,又不大像,可以说,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不对,本来就是另外一个人。

他不再纠结,也不再倒着走,跨过门槛进楼去。

李莲花他们也放心了。

易容胶还是有点用的。

他们三个人里,李莲花因碧茶,容貌身形变过。

方多病的话,小的那个他再长十年,看起来区别也很大。

唯有笛飞声,另一个自己,是越大越像他了。

几乎要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所以五年前起,他们就到江湖访过易容高手,弄了易容胶来。

通过微小的形塑,使人生变,又不至于变化太大。

时间是会改变人的,五年过去,有细微的变化也不足为奇。

而那么长的时间里,李相夷对五年前阿飞的印象多少会模糊,无从再具体。

其他人也一样。

李相夷自来熟地到桌前,给自己倒了杯水喝。

“我要去益州苍梧山,你们去不去?”

三人把菜放地上。

“去苍梧山做甚?”方多病伸手问他要水。

李相夷不倒,“哪有师父给徒弟倒水的。”

“要倒也是你给我倒。”

方多病梗了口气。

还真是跟李莲花一个样。

他自己倒起来,并给过来坐下的李莲花倒了杯。

李莲花接过茶,又思及李相夷的话,心情一悦,“懂事了啊。”

话音刚落,笛飞声在后面拍他,“水。”

李莲花白他一眼,“你自己不会倒?”

笛飞声理直气壮,“不会。”

李莲花无言以对,只好拾起茶壶。

笛飞声握着满满一杯水,挑衅地扫眼方多病。

后者“嘁”一声。

李相夷不懂他们仨的弯弯绕绕,放下茶,把腰间挂的剑拍桌上。

“这把剑不禁用,是时候去寻把好剑了。”

他十三岁那年,已经不用木剑了。

上剑铺买的一柄铁剑,是很普通的样式。

练着练着武,剑身就折了,根本无法承受他的内力。

后来新买了几把,大体如此。

如今这把,也是残破不堪了。

“苍梧山何来的剑?”方多病不解。

他研究李相夷生平,知他十五岁得少师,知铸剑材料乃稀世珍宝化龙晶石,却不知化龙晶石从何而来。

莫非……

李相夷的话证实了他的想法。

“《剑闻录》里面记载,百年前大周国无量剑仙楼千尺,曾在苍梧山寻到了锻剑的绝世珍宝,化龙晶石。”

“传言,锻出来的剑,又刚又韧。”

“可惜,楼千尺时行将就木,锻了剑也没法用了。”

“因而,他在化龙晶石周围,设了个九州剑阵。”

“我打算去闯他一闯,好取石铸剑。”

李莲花听罢他的话,一些记忆涌上心头。

《剑闻录》是师父的孤本藏书,是故世人皆知少师,知化龙晶石,也知楼千尺,但不知化龙晶石与楼千尺抱憾的缘分,也不知它身在何处。

知道的,也就他和师父师娘,以及单孤刀了。

他十五岁时,读罢此书,当即就去闯了。

如今李相夷也要去了。

“竟是这样。”方多病喃喃。

“对了,”李相夷想起什么,“你们还没告诉我,你们到底去不去?”

“反正你们爱游山玩水,苍梧山终年积雪不化,还有冰川,不妨去瞧瞧。”

“去!”方多病有些澎湃地应。

他倒要看看,李莲花当年是如何得少师的。

李莲花却果断拒绝,“不去。”

去苍梧山干嘛,看孔雀开屏吗?

况且,他们有别的事。

“你忘了,”他瞥人一眼,“我们要去云州。”

方多病经提醒,记起来了。

他们收菜,就是为了好上路。

他兴致一耷,“没办法了,只能你自己去了。”

李相夷亦是无趣,叹道,“行吧,我一个人。”

小笛飞声和南宫弦月陪他过完十五岁生日,就又出门了。

想着来找李莲花他们,结果人不去。

一个人,没意思。

不过,人长大了,总有一个人的时候。

过了会,他问,“你们去云州干什么,接了新案子?”

三人点下头。

“什么案子?”

“保密。”李莲花起身,虚空点下他额头。

李相夷“切”了声。

三个大的收东西的收东西,合楼尾木板的合木板,套马的套马,准备开拔赶路。

李相夷饮尽杯里的茶,又理理膝上的布料,也提剑上路了。

出楼前,他身形一晃,去案上勾了两瓶东西。

“李莲花,借点盐和胡椒粉给我。”

“回来十瓶八瓶还你。”

李莲花在忙,没有过去,只回头提醒。

李相夷却已人至楼外,也不知听没听见。

他利落翻身上马,驾马疾驰下了杨柳坡。

眨眼间,白衣背影便消失在视野里。

李莲花望着空余马蹄印的杨柳坡,低语了一句。

“风风火火的,还真是年轻人,慢不下来。”

反观莲花楼,那是一个慢慢地掉头,慢慢地爬行,慢慢地往云州去。

说起来,鹤城到云州,与到益州,路程其实差不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