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当军医,你们让我当女皇?》
在人事部登记完,分配好了工作之后,张奔云翻了翻桌子上的绿牌子,提高声量喊道:
“32号!”
远处立刻传来一道应和的声音:“来了来了,32号在这里!”
很快便有一个胳膊上系着红布的男人小跑着过来,手里也拿着一个绿牌子,只是形制有些不大一样,过来后立刻将牌子递给了张奔云。
张奔云检查了几遍,两个牌子顺利合二为一,才点点头,在纸上写下什么,重新递给对方一个黄牌子。
“这些人就是你的组员了,一共二十人,一女十九男,都是云县来的山民,交给你了。”
“好嘞!”男人痛快应下。
他约莫有个五十多岁,这在山民的年纪里,已经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时候了。
虽说还要干活,但一般重要的活计都不会让这个年纪的人干。
家中都要如此,更何况是县城招做工的了。
因此山民们听到张奔云说自己要被交给他之后,都用疑惑奇异的眼神看向他,心中嘀咕着怎么胡县连这么大年纪的都要招来干活。
那男人哈哈一笑,也不介意这些视线,兀自自我介绍道:
“我叫赵二根,是32号宿舍楼的舍长,你们喊我舍长就行,我会带你们去住的地方,到时候你们在住宿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问我。”
宿舍楼?
这是什么东西?
听后面话的意思,像是住的地方。
山民们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还有几个人有些不安的看向一路带他们来的云县差役,在差役们点点头,表示让他们跟着走后,才站到了赵二根身后。
白四娘依旧是沉默的走在最后面,这次倒是没有人嘴贱招惹她了,旁边那个被退回去的山民,可还垂头丧气的蹲在树底下呢。
赵二根并没有因为人数满了二十就直接走人,而是掏出个小本本,眯着眼睛看了看,喊了一声:
“我现在喊你们名字,听到名字的要大声的回我一句【到】,知道吗?”
“元有水!”
人群中有个黝黑干瘦的男人条件反射啊了一声。
赵二根:“你别啊,要喊到!”
“跟我学!到!”
元有水赶忙学着赵二根的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样子:“到!”
赵二根这才满意点头又叮嘱其他人:“喊到你们名字你们也要喊到没喊到你们名字的就不要吱声。”
“向钱!”
“……到?”
“要喊到!”
“到!”
“赵屎多。”
“到!”
“诶对了很好就是这样白四娘。”
“到!”
“周多粮……”
一直到挨个点了人名又都有人应了到赵二根才小心翼翼合上小本子揣进怀中。
“来你们都跟我走不要落下要是路上走丢了巡逻队问你们就说你们是32号宿舍楼的!”
山民们一开始还觉得这舍长有点瞧不起他们都是山里长大的认路那是基本功来个县城怎么可能会走丢了。
但赵二根却没带着他们入到那有着正建设巍峨城墙的县城中而是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当下便有山民不安:“我们这是去哪?不是胡县做工吗?”
赵二根走在前头也不回头显然回答了很多次类似的问题:
“胡县又不是只有县城我们胡县可大得很宿舍楼建在北区挨着军营安全着呢你们且放心吧。”
山民们半信半疑犹犹豫豫跟了上去没走多久就彻底信了赵二根的话了。
无他这一路上到处都是做工的人啊。
那几个去过云县的山民对县城的印象就是城墙里面热闹但外面还是照样四周都是野草走上半天也只能碰见一两个人。
但胡县的周边到处都是人。
而且都在热火朝天的干活。
——“一二!嘿呦!”
——“嘿呦!一二!”
远处一条非良田的土地上
土地并不是只有松软的表面这样的土地那叫良田柳州境地大部分的土地都是硬巴巴的还因为挨着山区地表地表常常裸露着各种岩石。
因此将一片土地挖开并不是什么轻松活计硬质的土不光需要用力挖掘那些或大或小的岩石还要人合力滚出来。
接着再用绳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索和人力,将岩石们放上板车,七八个人前面拉后面推,侧面几个人又一边扶着一边用力,这才运走了这块大石头。
“嘿哟!一二!
号子声不断响起,又有新的号子接上,山民们有些震撼的看着这一幕。
他们山中大家是不一起干活的,就算是要开荒,那也是各家开各家的,最多亲戚们来帮帮忙,像是这种一二百人一起卖力干活的场景,那真是见都没见过。
“他们这是在干嘛?开荒吗?在这里开?
这怎么看着也不像是个适合耕田的地方啊。
一直沉默的白四娘此刻倒接话了:“不像是开荒,像是挖沟。
赵二根赞扬的点点头:“没错,白四娘说的很对,他们这是在修建渠道。
从他点过一次名,就能记住白四娘的名字来看,赵二根能当上这个舍长,也是有些本事的。
山民们从来没有听过修建渠道这个名词,当即有人问:“渠道是什么意思?是要挖个道?
赵二根并没有因为山民们是新人就不理他们的发问,而是耐心解释道:
“这渠道也可以叫水渠,是用来引水的,最近天不下雨,四处干旱,就算是家家户户所有人都去上游打水,也赶不上地干的速度。
“因此柳大人亲自设计了一条可以将上游水流引入耕田的渠道,只要这条渠道挖通了,只要上游的水不干,我们胡县就能有水用。
山民们都有些被惊到:“还能这样?
这耕田种地,不一向是看老天爷吃饭的吗?胡县竟然能想出干旱的时候修个水渠,将水引来。
“但,这修渠道一看就费事,要修多久啊?别田里的粮食要收了,才修好。
山民们是没见过什么世面,连修水渠都不知道,但他们都干过农活,看两眼就知道这修水渠没那么简单了。
赵二根却是笑:“没事,我们也不只有修渠道这一条路,早在一年前,县里就在四处打井,今年更是三个会打井的老师傅一寸地一寸地的勘测,看能不能打井。
“还有我们之前一年前就在修的水库,也能取水。
“就算这个水渠修个一年半载也修不好,我们胡县也能撑过去。
山民们听着一些或是知道或是不知道的应对干旱的措施,有种被震撼到的感觉。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挖水库储水可以在干旱来临时,尽可能保住田地,这他们不知道吗?知道啊。
可挖水库多费事啊,尤其是修建水库需要的石头,那真是要靠人力一点点扛过去,用的时间还要许多。
因此知道归知道,山中的各个村落们,哪怕是最大的白氏,都从来没有实践过。
但胡县却做了,且做成了。
他们从前总觉得自己虽然住的是村子,可村子里人丁旺盛,官府都管不到他们,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自信的。
但如今,这些自信初来胡县第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