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杨絮飘飘》

38.姥爷的白毛巾


38.姥爷的白毛巾
在记忆幽深之处,姥爷的形象总是伴着一条洁白的毛巾。那毛巾虽历经岁月摩挲,边缘已微微泛起毛边,颜色也不复当初的纯粹,却始终被洗得纤尘不染,散发着阳光与皂角混合的淡淡气息。那条毛巾常常端端正正地戴在姥爷的头上,有时也会被他轻轻摘下,叠得整整齐齐,塞进腰间的粗布腰带里,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像一只停歇的白蝴蝶,安静地陪伴着他忙碌的每一天。
姥爷身形清瘦,却挺拔如松,脸颊被岁月刻下一道道沟壑,像是干涸土地上的裂纹,记录着多年的风霜雨雪。他的眉毛又浓又黑,像两把刷子,下面是一双深邃的眼睛,眼角布满鱼尾纹,笑起来时,那些皱纹便舒展开来,像是阳光下的涟漪。茂密的络腮胡肆意生长,像一片丛生的野草,为他硬朗的轮廓更添几分坚毅与沧桑。无论春夏秋冬,姥爷总是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袖口和肘部打着整齐的补丁,针脚细密,想必是姥姥的手艺。
小时候,不知为何,我对姥爷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微妙感觉。或许是他那不苟言笑的严肃模样,或许是因为陌生带来的天然隔阂,让年幼的我在他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说话,甚至连呼吸都刻意放轻。可即便如此,姥爷对我的疼爱却如同春日暖阳,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削减,总是以他特有的方式,默默地温暖着我幼小的心灵。
每次去姥爷家,无论何时,他总会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从某个意想不到的角落变出惊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任何一点稀罕玩意儿都能让孩子们欢呼雀跃。姥爷家有一个老式的五斗柜,漆面已经斑驳,铜把手也被摩挲得锃亮。那里面仿佛藏着无穷的宝藏:有时是几块用花纸包着的冰糖,晶莹剔透,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有时是几颗山核桃,外壳坚硬,需要用石头砸开,露出里面香脆的果仁;还有时是一把红枣,饱满香甜,是姥爷从后院的枣树上精心挑选的。
每年春节,当我踏入姥爷家门,他总会笑着从一个干燥的木盒子里捧出一挂鞭炮。那盒子是姥爷亲手制作的,用的是上好的松木,上面还歪歪扭扭地画着简单的图案,有太阳、有小鸟、还有一朵说不出名字的花,像是幼稚孩童的涂鸦,虽然笔触粗糙,却饱含着姥爷对生活质朴的热爱。姥爷将鞭炮递到我手中时,脸上绽放的笑容如同冬日里最暖的阳光,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是盛开的菊花。刹那间,我心中对他那莫名的疏离感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欢喜与期待。我小心翼翼地接过鞭炮,像是接过了什么稀世珍宝,心里盘算着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记得有一回,姥爷说要带我去赶集,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前一天晚上几乎没睡着,脑子里全是集市的热闹景象。天还没亮,公鸡刚刚打鸣,我们就出发了。姥爷推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姥姥准备的干粮和水。我坐在后座上,双手紧紧抓着座垫下的弹簧,生怕掉下去。一路上,东方的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几颗残星还在眨着困倦的眼睛。路边的庄稼地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露珠在草叶上滚动,打湿了我们的裤脚。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到了集市,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像一首热闹的交响曲。"新鲜的黄瓜哟!""刚出锅的油条!""鞋垫鞋垫,手工绣花鞋垫!"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五颜六色的布料、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泥人、风车、拨浪鼓,让人眼花缭乱。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油炸食物的香气、水果的甜香、牲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集市气息。
逛着逛着,姥爷带我来到一个羊汤摊前。摊主是个满脸红光的大叔,系着一条油光发亮的围裙,热情地招呼着我们:"老爷子,带孙子来喝碗热汤?"姥爷熟练地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一碗羊汤,又要了一个烧饼。摊主麻利地切着羊肉,刀在案板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羊汤就端了上来,汤色乳白,上面飘着翠绿的香菜和几片鲜红的羊肉,香气扑鼻。
姥爷拿起桌上的羊油辣椒,毫不犹豫地往碗里加了一大勺又一大勺,原本清澈的羊汤瞬间变得红乎乎的,浓郁的香味更加诱人。他看着我,笑着说:"孩子,这羊油辣椒可是羊汤的灵魂,是用羊油和上好的辣椒面熬制的,香得很!你也来点?"我学着姥爷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加了一点,汤面上顿时浮起一层红油。
姥爷端起碗,先是轻轻吹了吹,然后"呼噜呼噜"地喝了一大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胡子茬上都沾上了油星。他一边吃,一边跟我说:"以前啊,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喝上这么一碗羊汤。那会儿日子苦,你太爷爷带着我们兄弟几个来赶集,闻着这香味就走不动道,可是口袋里连一个铜板都掏不出来。现在日子好了,能常来了。"姥爷喝汤的时候,白毛巾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他时不时地用毛巾擦一擦,毛巾上便留下淡淡的汗渍。看着姥爷喝得津津有味,我也尝了一口,那鲜辣的汤汁瞬间在口中散开,羊肉炖得软烂,入口即化,暖意顺着喉咙流遍全身,驱走了清晨的寒意。
喝完羊汤,我们又接着逛集市。姥爷给我买了一个拨浪鼓,鼓面是羊皮做的,两边各系着一个小锤子,轻轻一转,就会发出"咚咚"的响声。我高兴地拿在手里不停地摇晃,清脆的声音在集市上空回荡,引来其他孩子羡慕的目光。姥爷还买了几尺蓝布,说是让姥姥给我做件新褂子;称了一斤冰糖,用油纸包好,塞进布包里;最后还买了一包烟叶,小心翼翼地装进烟袋里。
犹记得有一回,姥爷骑着那辆破旧不堪的自行车,要带我去县里看公审大会。那辆自行车的铃铛早已喑哑,按下去只能发出"噗噗"的声响;车座破了,露出里面的海绵,姥爷用一块旧布包着;链条在转动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车胎也补了好几个补丁,像是贴了几块膏药。
一路上,秋风呼呼地刮过,路边的杨树叶子已经变黄,在风中沙沙作响,偶尔有几片落叶飘下,像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姥爷头上的白毛巾被吹得高高扬起,像是一面飘扬的旗帜,时不时地拍打在他的脸上。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双手紧紧揪住姥爷的衣角,感受着风在耳边呼啸,看着路边的田野与树木如幻灯片般迅速向后退去。田野里,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只剩下整齐的茬子;远处,几个农人正在地里忙碌着,为来年的春耕作准备。
到了县里,审判大会现场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甚至爬到了树上看热闹。嘈杂的人声、此起彼伏的议论声、小贩的叫卖声,让年幼的我有些不知所措,紧紧抓住姥爷的衣角,生怕走丢了。姥爷有力的手臂将我稳稳抱起,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这样我就能清楚地看到台上的情景。我靠在他的肩头,听着台上的人讲话,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被周围热闹非凡的氛围和嘈杂的声音深深吸引。姥爷的白毛巾在我的眼前晃动,我忍不住伸手抓住一角,那粗糙的触感让我感到莫名的安心。
看完审判大会,姥爷带着我回到家中。不知为何,陌生的环境与对父母的思念瞬间涌上心头,我开始哭闹起来,怎么都不愿留下。姥姥拿出珍藏的饼干哄我,姥爷也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泥哨,可我什么都不要,只是一个劲地哭喊着要回家。姥爷看着我,眼神里满是心疼与无奈,他轻轻拍着我的背,声音温柔得如同春日的微风:"乖孩子,不哭不哭,姥爷这就送你回家。"说着,他便又跨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用一件旧棉袄把我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然后载着我朝着家的方向前行。
月光如水,洒在我们身上,将我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乡间的小路上,随着我们的移动而变幻着形状。田野里传来阵阵虫鸣,清脆悦耳,像是在为我们伴奏。偶尔有几声犬吠从远处的村庄传来,更添了几分夜的静谧。乡间的小路上,只有自行车"嘎吱嘎吱"的声响和姥爷轻声的安慰:"快到了,快到了,你看,前面就是你家的灯光。"一老一小,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静谧的夜色中缓缓移动,这幅画面成为了我记忆中永不褪色的温暖一幕。我靠在姥爷温暖的后背上,听着他有节奏的心跳,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还有一次,我与堂兄弟们相约去镇上玩耍。小镇上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活力。我们像出笼的小鸟,在各个摊位间穿梭,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突然,我在人群中瞥见了姥爷那熟悉的身影:他头上还是戴着那条白毛巾,身上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正站在一个卖农具的摊前,和摊主说着什么。那一刻,一种奇怪的念头毫无征兆地涌上心头,我竟不想让姥爷看见我,于是鬼使神差地躲到了一个卖竹筐的摊子后面,屏住呼吸,心脏怦怦直跳。
姥爷似乎在急切地寻找着我,他在人群中四处张望,眼神中满是焦急,嘴里不停地呼喊着我的名字:"狗娃!狗娃!"声音在嘈杂的集市上显得那么微弱,却又那么清晰。我躲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看着姥爷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他时而踮起脚尖张望,时而向路人打听,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也顾不上擦。我的心中既忐忑又有些莫名的窃喜,庆幸自己没有被他发现,像是玩捉迷藏时成功躲过了寻找者。
姥爷找了许久,始终没有找到我,最后只能无奈地转身离开,背影在人群中显得那么落寞,那么孤单。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阵酸涩,那种曾经固执坚守的疏离感,在这一刻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我从藏身之处走出来,望着姥爷远去的方向,久久没有移动脚步。堂兄弟们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摇摇头,什么也没说,但心里却像是压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
姥爷有一头青骡子,虽然身形没有马那般高大矫健,但却十分壮实,浑身肌肉隆起,散发着一股憨厚的力量感。这头骡子是姥爷的得力助手,耕田、拉车、驮东西,样样在行。姥爷对这头骡子呵护备至,每天清晨,他总是早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牲口棚看望他的老伙计。他会为骡子准备新鲜的草料,里面拌上一些豆饼,增加营养;还会打来干净的清水,看着骡子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
姥爷会拿起一把破旧的木梳,仔细地梳理骡子的毛发,从额头到鬃**,从脊背到尾巴,一处都不放过。梳子划过骡子的身体,发出"唰唰"的声响,骡子舒服地眯起眼睛,偶尔甩甩尾巴,表示满意。直到那毛发在阳光下闪烁着健康的光泽,姥爷才满意地拍拍骡子的脖子,像是表扬一个乖巧的孩子。
姥爷还会让我骑在骡子背上,带我出去游玩。第一次坐在骡子背上时,我心里既兴奋又紧张,骡子宽阔的脊背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我紧紧地抓住缰绳,身体微微颤抖,生怕掉下去。姥爷在一旁笑着安慰我:"别怕,有姥爷在呢。这老伙计温顺得很,从不撂蹶子。"说着,他便牵着骡子,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向前走去。他的大手紧紧握着缰绳,不时回头看看我,眼神里满是鼓励。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微风轻柔地拂过脸颊,带来田野的清香。路边的野花野草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热情问好。远处的山峦起伏,像是一幅水墨画。骡子的蹄子敲击着路面,发出"哒哒"的声响,像是为我们的旅程打着节拍。渐渐地,我放松下来,开始尽情享受这独特而美妙的骑行之旅。我甚至敢松开一只手,向路边劳作的农人挥手打招呼,他们也会笑着回应,喊着姥爷的名字,问他要不要停下来歇歇脚。
姥爷的心肠极好,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热心肠。农忙时节,他常常牵着那头青骡子,挨家挨户地帮村民犁地耙地。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到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姥爷都在田间忙碌着。他扶着犁铧,吆喝着骡子,泥土在犁铧下翻滚,散发出特有的芬芳。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白毛巾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他从不喊累,总是乐呵呵的,时不时地用毛巾擦把脸,继续劳作。
村民们过意不去,想给他一些报酬或者留他吃饭,都被姥爷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