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

第二十三章:与其弥补过去,不如共创未来!


李卫民的当众认输,为何宇与初生的龙海大学赢得了声望,也为【凤蝶共生计划】的推行扫清了所有障碍。
施工方案被当场批准,整个项目团队都沉浸在一种近乎狂热的喜悦之中。
然而,这份喜悦,却不属于李卫民。
当晚,他谢绝了所有人的宴请,独自一人,踩着脚下泥泞的土路,悄悄找到了何宇的临时办公室。
那是一个由集装箱改造的铁皮盒子,孤零零地立在工地一角,门缝里透出一点昏黄的光,在深沉的夜色里,渺小得宛如一点萤火。
推开那扇冰冷而沉重的铁门,一股混杂着金属、泥土和速溶咖啡的特殊气味扑面而来。
房间内陈设简陋到了极点,一张行军床,一张堆满了图纸的旧书桌,唯一的光源,是桌上一盏发出嗡嗡声的节能灯。
何宇正坐在灯下,专注地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屏幕的光映亮了他年轻而平静的侧脸。
听到开门声,他转过头,看到门口站着的身影时,没有丝毫意外。
眼前的这位老人,白发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愈发萧索。
白天在会议上那种属于泰斗的威严与气场荡然无存,此刻的他,背脊微微佝偻,像一个迷了路的学生,局促地站在门口。
他的手里,紧紧攥着一个边缘已经磨损的棕色小本子,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何同学……”
李卫民开口,声音有些干涩。
他很快意识到这个称呼的不妥,立刻改口。
“不,何校长。”
他的目光落在何宇身上,眼神里翻涌着难以言说的情绪。
有震撼,有钦佩,有不解,甚至还藏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茫然。
“你那个动态模拟系统,还有你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能不能……再给我详细讲讲?”
这个问题,他问得有些艰难,仿佛每一个字都耗费了巨大的力气。
这代表着,他要将自己穷尽一生建立起来的知识壁垒,在这个年轻人面前,亲手拆除。
何宇的视线从老人紧握的笔记本上扫过,随即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
他站起身,没有立刻回答问题,而是从角落的饮水机上接了一杯热水,亲手递到了李卫民面前。
“李老,外面冷,先坐下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热气氤氲,模糊了彼此的视线。
李卫民接过那只朴素的纸杯,指尖传来的一点温度,让他紧绷的身体有了一丝松弛。
他被何宇请到了唯一的另一张椅子上。
集装箱的空间太过狭小,两人的膝盖几乎要碰到一起。
何宇也坐了下来,没有回到电脑前,而是将身体转向李卫民,目光平视着这位老人布满沟壑的脸庞。
“李老,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
何宇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生态保护不应该是被动的防守,而应该是主动的创造。”
一句话,让李卫民端着水杯的手,停在了半空。
主动的……创造?
这个词汇,对他而言,是如此的陌生。
接下来,这场发生在简陋集装箱里的谈话,彻底颠覆了李卫民过去六十多年的人生。
两人彻夜长谈。
何宇没有使用任何专业术语,他用最平实的语言,将一个宏大到不可思议的未来图景,徐徐展开。
从生态建筑的能量正循环,谈到城市规划的零废弃网格。
从单一物种的保护,谈到跨区域生态廊道的构建。
从被动式的污染过滤,谈到可再生能源的闭环式利用。
李卫民一开始还能用自己本子上的笔,飞快地记下一些关键词。
可越到后面,他记录的速度就越慢,最后,他握着笔的手,彻底僵住了。
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那些经验、那些数据、那些奋斗了几十年才总结出的治理方案,在何宇描绘的蓝图面前,显得如此笨拙,如此……苍白无力。
何宇的知识储备,根本不像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他谈论地热能源的转换效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他分析城市风道的模型,仿佛亲手设计过上百个城市;
他讲解生物菌群对水体的净化逻辑,其深度甚至超过了李卫民认识的任何一位微生物专家。
那不是知识的渊博,而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认知。
仿佛他不是在推演,而是在陈述一个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李卫民感觉自己不是在和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对话,而是在接受一个来自未来的文明,对他所处时代的降维打击。
窗外的夜色,不知不觉间已经开始泛起一丝鱼肚白。
集装箱内,那盏节能灯的光,在晨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疲惫。
“我这一辈子,都在和污染作斗争。”
长久的沉默后,李卫民终于再次开口,声音里充满了无法掩饰的沙哑。
他垂下眼睑,看着自己那双布满老年斑和厚茧的手。
这双手,曾经在无数份治理文件上签过字,曾经在勘探现场捧起过被污染的泥土,曾经在无数次失败的实验后,无力地垂下。
“这里堵个漏,那里修个补,就像一个永远也治不好的病人,我只是个勉强能让他多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