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日看尽长安花》

第 102 章 102(新) 角力

柳云卿脸上看不出半点异色,唇角仍旧带着若有似无的淡笑,对张侍郎道:“张公请。”

到得紫宸殿,柳棠和刘道正两个宰相也在,此外还有尚书祠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顾邈之,翰林学士承旨是翰林院诸学士之首,常在帷幄之侧,参闻大政,有“内相”之称,是皇帝真正的亲信。

皇帝据案而坐,书案上摊着封奏书。

两人行罢礼,皇帝道:“今日召两位爱卿前来,是有一事想请两位一起议一议。”

说罢用手指点点案上奏疏,对翰林学士承旨顾邈之道:“文渊,你来同两位说说。”

顾邈之道:“这是张侍郎昨日呈上的新科进士选授官职,第二名以下并无疑议,状元该授以何官,却需诸公商议方可定夺。”

皇帝笑着道:“朕先恭贺柳卿,高足又一举夺魁,实是名师出高徒。”

柳云卿一礼:“圣人谬赞,微臣愧不敢当。”

皇帝道:“柳卿过谦,多少年未出过‘三头’了。”

转向顾邈之:“上一回是哪一年,文渊可记得?”

所谓“三头”便是一人同时取得州府解头、进士状头、书判敕头。

顾邈之道:“回禀圣人,是先帝元初十五年,那一科的状头是现任池州刺史的李使君。”

“对,李三头李光耀嘛,”皇帝捋须忖道,“他在池州也快三年了吧?”

顾邈之道是。

皇帝又看向张文鼎:“李三头去年的考课如何?”

张文鼎能以不惑之年官居要职,自然不简单,当即闻弦歌而知雅意。

当年废太子一案,李明珏也被扫了个边,从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左迁池州刺史,如今突然提他,定是要重用他,便道:“回禀圣人,李使君为官清正廉明,晓达吏方,上一年的考课是上上。”

顿了顿又笑道:“说来也巧了。今科这位‘三头’当年赴神童举,还是李使君亲自点为解头,荐送入京的呢,真可谓俊彦识俊彦。”

“竟然还有此事?”皇帝诧异道,“这倒不啻为一段佳话。”

他看向柳棠,若有所思道:“李光耀在池州却是大材小用了,朕想将他召回京都,依柳相之见,该将他放在何处合适?”

柳棠瞥了一眼柳云卿作了个揖道:“依臣愚见李使君质性平直颇尽职守

皇帝沉吟不语只是缓缓点了点头又望向另一位宰相刘道正:“刘公以为如何?”

刘道正敛衽一揖:“微臣愚见御史大夫肃正弹非、激浊扬清李光耀鸾凤之材未尝搏击顷为大夫恐无风望。”

柳棠蹙眉上前一步道:“鸾凤与鹰隼事异当今四海升平正需鸾凤之材。”

刘道正便要反驳皇帝抬手道:“两位说的都有道理。”

他转向柳云卿:“朕倒有个两全其美之法柳卿在职强正无所回避又出使吐蕃割回三州立下不世之功朕苦于不知如何封赏你这官阶也该升一升了。”

柳云卿忙道:“臣以不才叨居宪府资历浅薄庸碌无为天居中丞一职已是惶恐不敢妄图擢升。”

柳棠也道:“柳中丞资历太浅超擢台长恐怕朝野物议纷然。李光耀无论年资风望都在柳中丞之上还望圣人三思。”

皇帝道:“不然有为不在年高若是尸位素餐之辈年资再深又有何用?朕知柳公家风谨严教子孙严苛可柳公是十四郎祖父亦是社稷仰赖的宰辅举贤不避亲柳公不必妄自菲薄。”

柳棠还欲说什么锐利的目光在孙子波澜不惊的脸庞上逡巡片刻嘴唇嚅动了两下到底未再多言。皇帝今日显是有备而来打定了主意要把御史大夫之位给柳廷玠其用意不外乎制衡他罢了。

不过他一边用柳廷玠一边也提防着把年资人望都远在他之上的李明珏调回京给他做副手李明珏恃才傲物屈居人下定然不甘心到时候想必有一场好戏。

他坐山观虎斗即可又何必犯颜直谏?

如此一想他便向皇帝道:“圣人目光如炬选士不拘一格臣自叹弗如。”

皇帝又看向刘道正:“刘公可有异议?”

众所周知柳棠和这孙子不对付连他都同意了刘道正这个提携晚辈的“良师”还有什么话说自是露出喜不自禁之色:“云卿还不向圣人与柳公谢恩。”

余人心照不宣这一句话亲疏之别便显了出来。

皇帝佯装对他

们之间的暗流汹涌一无所觉满脸得人的喜色。

柳云卿依言拜谢皇帝亲自将他扶起在他肩头重重一按:“任重道远柳卿勉之可别叫人说朕看走了眼。”

这几乎是直言御史大夫一职是他力排众议下的决定非但柳棠反对看似为弟子筹谋的刘道正也是口是心非——御史大夫官居三品位高权重

柳廷玠如今不过而立之年假以时日取而代之不是没有可能。

刘道正暗暗悔不当初自己当初为了看他们祖孙相斗的好戏不惜一封信将柳廷玠从江南叫回长安不想他借着兰陵长公主的东风在制举中一鸣惊人超拜监察御史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竟然在短短数年内就坐上了御史大夫之位如今想来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皇帝对顾邈之道:“文渊便替朕拟敕吧。”

又用指尖敲敲案上那封奏疏笑道:“对了方才不是正说进士拜官的事么怎么一下子绕远了接着说今科这状头。”

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点点吏部侍郎张文鼎:“张卿你这是给朕和诸位爱卿出了道难题呐。”

张文鼎一笑脸颊上的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线看着格外喜气:“微臣有罪请圣人责罚。”

“你非但没罪还有功”皇帝笑道“给我大邺又选出个‘三头’。”

“微臣不敢居功”张问鼎张口便是一串奉承话“是圣人德被寰宇泽布天下四海承平人物繁阜……”

“行了行了。”皇帝一脸不耐烦地摆摆手嘴角却不由勾起。

他微微蹙眉:“不过以监察御史起家本朝还不曾有过这个先例张卿倒是说说看有何缘由?”

张侍郎道:“此子以弱冠之年一举夺得同州解头、进士状头、词判敕头乃不世出之奇才非常之材自无常例可巡。臣便擅自做主循柳中丞当年之例……”

皇帝微微颔首:“倒也情有可原。柳公以为如何?”

柳棠道:“既有先例可循臣以为并无不可。”

“刘公?”皇帝道。

刘道正面露难色:“监察御史并非进士科起家之官若开此先例恐怕

难以服众,依臣愚见,倒不如按部就班,先授以校书郎或赤畿尉,一如故事。”

张文鼎道:“刘公此言差矣,圣人方才说有为不在年高,柳中丞不就是明证?”

“云卿由圣人亲试策问,不可同日而语。”刘道正反驳道。

皇帝道:“朕虽未亲试,不过蔺郎在进士科举中的策问朕看过了,见地不俗,不下于柳卿当年,不愧是名师出高徒。”

说着看向柳云卿:“柳卿,你是蔺遥的师长,知他最深,你怎么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