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冒姓琅琊》

第246章 密试

王扬虽说平时对谢星涵不用心机,但一路看下来,也明白了这是谢小娘的眼泪攻势。

尤其是她自述缘由的这一段,故事看似有骨架,实际内容却隐隐约约;言辞看似有所交代,一些关节处却闪烁不尽;背景点出一二句,其余都是留白,至于细节则全凭听者想象,这对于王氏说谎法则的创始人王扬来说,可太熟悉了。不过一追问便哭这招王扬暂时还没机会用,倒先让谢星涵秀了一下。

不过王扬并不想揭穿谢小娘。一来故事虽然有几分假,但假中未必没有真。二来见她演得这样用心卖力,也不忍拆台。三来不管谢星涵的眼泪有多少表演的成分,看她哭成这样,实在让人心生怜惜。四来如果真有人要对付谢星涵,那王扬当然要管上一管。

“谢娘子别哭,这件事有我呢!”王扬装作上头的样子,义愤填膺道。

谢星涵猛地抬头,带着几分惊慌失措的柔弱:

“公子不可冲动!星涵仔细想了想,此事确实不该劳烦公子。毕竟那五大经学高手都是名儒硕学,随便一人便已难挡,更何况五人联手!公子才华虽高,但万一一时不察,被他们寻到韬晦时的空隙,设伏发难,折了公子清誉,这可如何是好”

谢星涵泪波轻转,指尖将帕子折出一道细痕,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迟疑。

哦,意思是让我尽全力,不要韬光养晦。

王扬手掌横挥,一副豪气迸发的模样:

“娘子放心!一人横槊,千军辟易!考较学问,不在人多。甭管对面多少名儒,有我王扬一人在此,足矣!”

谢星涵眸中水光潋滟,似有万千星辰流转,可刚露出几分雀跃之色便又垂下眼帘,沾着泪痕的长睫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连声音都低了几分:

“可公子说今天有事,星涵不敢耽误公子。”

你个小戏精敢得很

算了,陪你演一波吧。

王扬眉峰微挑,眼中光华流转似剑出鞘,唇角噙笑,三分傲然,七分从容:

“王扬何惧群儒阵?

万卷经纶一笑摧。

不是狂生

轻圣道,

圣道今朝在我为。

别说五大高手,就是十大高手,也耽误不了多久。

娘子稍坐,看我破阵!

谢星涵怔怔地看着王扬,星眸失神,一切演技,化为乌有.

竹间幽户,静隐茶香缕。

小阁烟轻帘未举,

漫任云团浮聚。

“品茗居竹室雅间外的小阁里,小凝迎了出来,双手叠于腹前,恭恭敬敬地向王扬行了个礼。

王扬道:“小凝,你这么客气干嘛!

谢星涵笑道:“公子不是一直想见小凝吗?如今见着了,倒嫌人家礼数周全起来了。

王扬:???

小凝:???——!!!

谢星涵看向小凝,眼神询问,小凝马上点头:“一切妥当。

谢星涵做了个请的手势:“公子请

王扬走了几步,回头见谢星涵、小凝都站在原地,奇道:“走啊.

谢星涵敛衽微笑:

“星涵就不进去了,以免落人口实。星涵在此为公子烹一壶‘温山御荈’,静候公子佳音。

“好。

王扬也不怯场,掀帘走进回廊,走到尽头后,推门而入。

谢星涵紧绷的肩线这才不着痕迹地松了下来,拍了拍心口,呼出一口气道:“可算把这家伙骗来了。

小凝赶紧夸夸:“娘子好厉害!把王公子都骗了!

谢星涵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便小猫似的伸了个懒腰,蓝瑛耳坠轻轻晃动,拖着长声道:

“他——知道——我在骗他。

战国绿松石金耳坠,现藏河北博物院

北魏嵌宝石金耳坠,现藏大同博物馆

小凝睁大眼睛:“啊?难道王公子知道这是国子学的——

谢星涵脸上带着几分得意的娇憨:

“那**,不过他知道我是

做戏引他来的。”

小凝疑惑:“那”

谢星涵星眸一弯嘴角扬起狡黠的弧度:

“反正他不会拆穿我!”

小凝:.

王扬眼前五张矮案呈半月形排开案上五盏茶案后五人端坐宽衣博带气韵沉雅年纪最小的恐怕都有四五十岁一见王扬进来五种目光如电射来或审视或锐利或好奇或怀疑最右边的一位老者眼睛亮得出奇上下打量着王扬脸上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五人中没一人说话五道目光“各有千秋”只是盯着王扬不住地看寻常人若是被这么打量难免怯场。可王扬当年保研折桂面试时几大教授连番发问问他的时间是最长的更不用说后来博士中期考核时的“一人独诵

“琅琊王扬见过诸位先生。”

目光怀疑的那人最先开口:“《尚书百问》是你写的?”

“是。”

那人眯了眯眼疑色更重:“《尚书答问》也是你写的?”

“也是。”

那人脖颈前伸死死盯住王扬的眼睛仿佛要从中嗅出谎言的痕迹:

“那《尚书今古文指瑕》呢?”

“还是。”

那人猛然一声喝:“撒谎!”

最右边的那个神色欣喜的老头闻此咳了一声:“敬言你怎么——”

那人冷声打断道:“若不许我发问我现在可以退席。”

老头无奈一笑伸伸手掌示意他继续。

那人看着王扬冷冷质问道:

“皓首穷经不通秘义!你才多大?怎么可能写得出来?是谁替你写的吗?有几个人捉刀?”

王扬淡淡一笑:

“学之深浅在心不在年;才之高下在悟不在寿。经术之道岂以年寿论深浅耶?但问才学如何尔!器有早成道无常矩。故有八岁能辩《尔

雅》者,亦有六十未通章句者,何足怪哉?

若必以齿序论才学,则仲尼不当称颜回,孔明宜终老隆中。贾谊之事定为乌有,王弼注《易》必为人代笔,先生不究颜子贾生,独究于我,何也?

“你!那人一拍桌案,喉结滚动数下,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坐最右边的老头双手插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