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为何我身在纽约》
一九五五年一月,一场寒流刚刚掠过纽约,天空碧蓝如洗,阳光照射在伊德莱尔德国际机场的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尽管天气寒冷,但机场国际抵达通道外却是一片不同寻常的景象。
三辆漆黑锃亮的凯迪拉克L一字排开,引擎盖上的立标彰显着尊贵。
身着统一深色大衣、戴着白手套的司机们肃立在车旁,神情专注。
中间那辆车的侧后方,则是一辆线条流畅优雅的罗尔斯·罗伊斯银云,它的存在,让整个车队的奢华等级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几名穿着便装但眼神锐利、身形健硕的男子看似随意地站在四周,他们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这是李长安安排的安保团队。
机场内部,对于从新加坡飞来的泛美航空公司包机乘客的检查,也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效率进行着。
通常,在这个敏感时期,来自亚洲,尤其是华人乘客,会面临移民局和海关格外严格、甚至可以说是挑剔的盘问和检查。
但今天,情况截然不同。
乘客们刚下飞机,便被两位身着西装、表情严肃但举止得体的米国移民局官员引到了一条专用通道。
为首的官员甚至对走在最前面的陈国庆微微颔首:“陈国庆先生?欢迎来到纽约。请随我们来,我们将尽快为您和您的家人办理入境手续。”
陈国庆也被眼前的这一幕给惊到了,这是他第一次来米国,之前他姐姐陈芸莉结婚,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他并没有跟来。
之前听说米国麦卡锡主义盛行,自己等人可能在海关被审查,没想到米国人这么懂礼貌?
于是连忙用带着口音的英语道谢:Thankyou!
他的妻子许馨,挽着他的手臂,好奇又有些紧张地打量着周围。
他们的儿子,五岁的陈齐贤,虎头虎脑,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紧紧抓着母亲的手。
而走在中间,被一位穿着中式褂衫、精神矍铄的老者沈葆生和他的年轻助手阿良略微搀扶着的,正是陈芸莉的母亲,徐桂英。
头发梳得丈母娘今年也才40出头,保养的还不错,穿着暗紫色的锦缎旗袍,外罩一件貂皮坎肩,面容慈祥中透着一股历经世事的沉稳。
检查过程异常顺利。
文件早已由李长安的律师团队准备妥当并提前送达。
移民官员只是核对了护照和签证上的照片与本人是否相符,简单询问了来访目的——答案是早已“培训”好的标准答案:“应花旗第一银行及青鸾资本的邀请,进行商业考察和家庭团聚。”
看到由花旗银行出具的、金额令人咋舌的资产证明和担保函,以及那份印着李长安旗下公司抬头的正式邀请函,官员们只是例行公事地盖上了入境章,脸上甚至挤出了一丝职业化的微笑。
“祝您在纽约旅途愉快,陈先生,陈太太。”
甚至连他们随行的行李,也享受了免开箱检查的待遇,海关官员只是简单的在清单上勾划后,直接被穿着制服的服务人员推上行李车,运往车队。
这一切高效、安静且带着无形尊重的流程,让陈国庆和许馨暗自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感到了极大的震撼。
陈家在新加坡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家庭,但何曾见过这等阵仗?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是一种深入体制内部的能量和地位体现。
徐桂英面色平静,她这位女婿当上官了,还是当官好啊!
当他们在官员的引导下走出通道时,早已等候在此的陈芸莉立刻迎了上去。
“妈!国庆!馨馨!齐贤!”
陈芸莉今天穿着一件华丽的紫貂皮大衣,妆容精致,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的笑容。
她先上前紧紧拥抱了母亲,然后又和弟弟、弟媳拥抱,最后蹲下来,亲昵地捏了捏小侄子胖乎乎的脸蛋,“哎呀,我们齐贤都长这么高了!”
“姑姑!”陈齐贤乖巧地叫道。
寒暄几句后,陈芸莉转向那位老中医和他的助手。
老妈的电报上可是说了,这位沈老先生可是中医世家,要不是看在陈先生的面子上,人家可不会跟着来这异国他乡。
“沈老先生,一路辛苦了。长安本来要亲自来接,但临时有个紧急会议,他让我一定要向您表达歉意,晚上他在CA酒店设宴为您接风。”
沈葆生老先生须发皆白,但目光清澈,他捋了捋胡须,淡然一笑:“李先生事务繁忙,老朽岂敢劳烦。有劳夫人了。”
沈葆生今年已经68岁,自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从事中医,在整个南洋都是有名的名医。
这次他受陈先生的嘱托,来帮其女儿女婿看看为啥这么多年都没能要个孩子。
“车子已经在外面等着了,我们先去酒店安顿。”陈芸莉笑着招呼大家。
之所以没安排在家,这不是有中医来了,在CA酒店这边距离唐人街比较近,抓药也方便。
而且长岛的庄园距离市区有些远,不方便旅游。
当他们一行人走出机场大门,看到那静静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